鴻海集團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的工廠,因去年雇用全職員工的人數未達標,已確定不能適用稅款抵減。而臺灣許多科技大廠與蘋果公司關系密切,這也令它們擔心受到傷害。
為吸引臺灣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前往設廠,美國威斯康星州與地方當局提供的投資獎勵總金額高達近40億美元。據臺灣“中央社”20日報道,富士康承諾在威州興建一座2200萬平方英尺的液晶顯示器(LCD)面板制造廠,并雇用1.3萬工人和工程師等。報道稱,根據合約條件,富士康2018年若雇用260名全職員工,就有資格取得高達950萬美元的租稅減免。但根據威斯康星經濟發展局的統計,富士康僅雇用178人。不過富士康今年若能達到其承諾雇用人數超過2080人,仍可享有達標后的1910萬美元稅金減免優惠。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的特助胡國輝說:“我們仍致力于為威州創造1.3萬個工作機會,但已調整聘雇時間表。”去年11月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稱,富士康在雇員方面遭遇困難,因此考慮從中國大陸招募人手。富士康駁斥了上述報道。臺媒分析稱,勞動市場緊縮使招募人力成了一大挑戰。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威州2018年12月失業率為3.0%,全美國失業率為3.9%。
臺灣許多科技廠都與蘋果關系密切,素有“一顆蘋果救臺灣”的說法。島內市場普遍認為,iPhone銷量若下滑,對臺廠不利。“中央社”20日報道稱,觀察蘋果2018年公布的供應鏈名單,臺灣企業家數從2017年的39家新增至42家,包括大立光、臺積電、鴻海等。而華為在臺的供應鏈也包括大立光、臺積電等,與蘋果供應鏈的相似度很高。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稱,華為若成長、蘋果下滑,兩者產生的消長會對臺廠較為不利,但代工廠商的好處是“誰下單就受益”,臺灣科技廠能否擴大華為訂單,并快速補足空窗,還需要觀察。資深分析師林成蔭稱,華為、中興手機供應鏈近幾年都有拉高大陸供應鏈的占比,島內市場其實更擔憂大陸對iPhone手機祭出更高反制動作,因為臺廠吃蘋果訂單的比例很大。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出具的報告稱,2019年智能手機市場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不確定因素增加,預估全年生產總量比2018年衰退3.3%,其中三星有望繼續奪冠,華為將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廠,蘋果則將下滑至第三。事實上,華為已在2018年第二季度首度單季超越蘋果出貨。“中央社”20日評論稱,蘋果和華為的角力,也牽動臺灣科技供應鏈的興衰。▲
(余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