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霞,武道榮,丁俊燕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合肥第三臨床學院,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安徽合肥230022)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車禍、高處墜落等事故層出不窮,為此各類創傷患者處于快速上升的趨勢,急診科在診治此類患者時,需要將患者轉運檢查。有文獻報導[1],在轉運過程中會造成并發癥的風險;以往在現場實施急救時通常采用搬、背、抬、拉等方式,并且由于缺少相應的器材或者是是施救方式的合理性缺乏,可導致病患的創傷更為嚴重,出現第二次傷害,最終可能造成病患截癱或者是傷殘,甚至是導致病患的死亡,因此需要一種有效安全的固定方法以減少對病患造成二次傷害。作者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起使用抽氣式氣墊固定創傷骨折的患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創傷性骨折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以單雙數分組,單數為對照組,雙數為實驗組。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為18~89(平均51.1±17.2)歲;疾病種類:其中多處骨折(2處及以上)9例;胸椎骨折1例;腰椎骨折2例;鎖骨骨折1例;肋骨骨折11例;骨盆骨折2例;四肢骨折24例。實驗組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為19~82(平均45.8±15.9)歲;疾病種類:其中多處骨折(2處及以上)20例;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3例;鎖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9例;骨盆骨折2例;四肢骨折10例。排除意識不清、頸椎骨折的患者。本研究由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兩組年齡、性別、病種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選用抽氣式氣墊及氣筒(藍仕威克抽氣式氣墊,產于廣州藍仕威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傳統固定方法的材料為夾板、胸圍、頸托等。
1.3 方法培訓護士,傳授傳統固定方法和抽氣式氣墊固定方法,單數為實驗組即抽氣式氣墊固定,雙數為對照組即傳統固定。
對照組:針對肋骨骨折的病患應采取肋骨固定進行固定;針對四肢骨折的病患應采用扎帶、襯墊、四肢夾板給予病患固定;針對腰椎骨折的病患應采取腰圍固定進行固定;然后暴露病患的肢端,采用背負法、椅托法、扶持發、抱持法等方法將病患轉移到硬擔架上以轉運;針對腰椎、胸椎骨折的病患應采取三人法進行搬運,三人于病患的右側托住病患的雙下肢、腰臀部以及肩背部,然后在統一的指揮下,對病患進行搬運;實驗組應用抽氣式氣墊固定后轉運檢查,抽氣式氣墊分為脊柱墊、上肢墊、下肢墊,根據不同部位選擇不同的氣墊。當患者未躺于平車前,先將氣墊放于平車上即骨折部位的下面(圖1A),患者躺于平車后,根據受傷的部位塑形,扣上卡扣,再接上專用氣筒的閥門后抽拉氣筒(圖1B),在8 s內原來呈柔軟的氣墊逐漸變得結實,如同石膏固定(圖1C)。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的骨折固定方法即,發生腰椎、胸椎骨折用腰圍固定,骨盆骨折用中單固定,四肢骨折用夾板固定。

圖1 抽氣式氣墊固定
1.4 觀察指標(1)統計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制作滿意度調查表,固定后進行調查。(2)統計兩組固定后的牢固性:固定裝置松散,達不到固定效果即為不牢固。(3)統計兩組固定花費的時間:從開始拿取固定用物計時,到固定完好。(4)統計兩組固定后轉運簡便:患者檢查結束詢問護士是否轉運簡便。
1.5 統計學方法所有資料數據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固定花費時間(2.9±1.1)min,對照組固定花費時間(7.1±1.6)min,固定花費時間實驗組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滿意度度高、固定后轉運更簡便,兩組固定后牢固的例數實驗組大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固定效果比較 (n=50)
在當今,車禍傷、高處墜落傷等患者逐漸增多,而這些患者到急診科后,經過診治,需要得到迅速、安全的檢查。安瑩等學者報道[2],在急診科進行初步急救處置后需要收入病區進一步診治,充分保證患者轉運安全。有研究發現我國還有很多醫院在創傷骨折急救時使用三角巾、繃帶、夾板固定[3]。使用傳統方法進行胸腰椎骨折、鎖骨骨折、骨盆骨折固定后牢固性不佳。搬運過程中由于固定不當,導致二次傷害的發生,使得患者出現傷殘或截癱,有的甚至死亡[4-5]。由于轉運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較高[6],傳統的固定方法,固定過程耗費時間,還需要醫生進行固定。黃菊香[7]研究發現在院前急救中使用負壓式骨折保護固定氣墊能夠減少二次損傷,減輕患者疼痛,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滿意度。常規固定后頸椎骨折患者采取四人搬運法[8];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三人搬運法[8]。抽氣式氣墊固定后脊椎骨折的患者采取二人搬運法。程茂槐[9]等研究發現使用真空夾板氣墊固定能改善骨折患者疼痛及出血情況,提高患者滿意度度。莊敏[10]等研究使用一種類似充氣床墊的搬運墊,充氣后具有一定彈性,亦可以減輕搬運過程中骨折病人的痛苦,從而保證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以上研究均采用了新型固定方法改善骨折患者轉運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本研究采用抽氣式氣墊固定創傷骨折特別是脊椎骨折患者時取得良好效果,此氣墊根據不同骨折部位使用不同型號的氣墊,轉運過程中有緩沖作用,避免在轉送傷者過程中因骨折移位而加重傷勢,防止二次損傷,對防止骨折段端刺傷肌肉、神經、血管或臟器而引起疼痛、出血,甚至休克的發生起到了保護作用。
本文資料顯示,實驗組38例患者滿意,對照組有10例患者滿意。固定后固定裝置實驗組發生2例松散,對照組發生13例,松散后患者疼痛加劇,生命體征出現異常變化,需重新固定,浪費時間,增加患者痛苦和發生并發癥的危險。實驗組操作方便,無需醫生進行固定,護士可以獨立操作,四肢固定只需一人即可完成,節約人力資源,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也能迅速固定;對照組護士協助醫生進行固定,耗時、浪費人力資源。
綜上所述,創傷骨折患者應用抽氣式氣墊,不僅能根據患者受傷的部位塑造功能體位,減少骨折部位移動和反復搬動導致的疼痛,此外,該抽氣式氣墊操作簡便、使用快捷、根據體型進行塑形,安全可靠、攝片過程中不需要拆卸,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效率,且易于清洗、消毒,還可以反復使用,另外在醫改的政策下,嚴格控制耗材,此抽氣式氣墊無耗材的消耗,可以反復使用,經濟實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抽氣式氣墊使用方便、轉運過程中保證患者安全,臨床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