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渝川
這本《AI·未來》,本質上是本勵志書,雞湯書;既缺乏深度,又沒有遠見。
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主題的暢銷書有很多,難度不一,水平不一。有些書的作者名頭很大,著述的品質也很不錯,但內容過于艱深,前沿、學術概念堆砌使得大眾讀者捧讀不免叫苦連天;有些書也出自知名作者,以往也有很高水平的代表作,新書面世讓人失望,“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李開復的書其實還不屬于上述兩種類型。《AI·未來》跟李開復通過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發表的演講相當相似,概括起來就是披著新科技/互聯網概念的勵志書。這本書對于中國科技產業、互聯網業的前景未來的論述,并沒有太多有力的論據支撐。書中意思大致是說,既然國內各級各地政府以及民間資本都蜂擁進入人工智能投資領域,雖然效率未必勝出,但卻因為產生了足夠多的試錯樣本,所以下一個革命性的成果就一定會出自中國互聯網業。李開復居然可以優越到不寫論證過程,直接得出讓人無法輕信的宏大結論。
既然名為《AI·未來》就應該多談未來,書中卻大量堆砌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案例,談到“未來”的少之又少。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相當精彩,這是很長時間內,中國內地與世界主要工業、科技創新國家在創新領域展開的“無時差”競爭。但我們并不能因此就得出結論說,“未來”必然、理所應當、自然而然的就屬于中國互聯網業。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一個很重要成因就是,華爾街的風險控制部門用過去的經驗和數據來衡量風險,所以無法識別新的“黑天鵝”。
拋開書中的“勵志”、“打氣”內容,《AI·未來》很像是國內某家報紙、雜志媒體為不熟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讀者引介基礎知識所開設的專欄連載。整本書的敘述浮光掠影,拉拉雜雜。相比《AI·未來》,更合適的書名是《人工智能向你走來(初級普及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