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
摘 要:質疑是思維發展的導火索,經常質疑能鍛煉人的思維敏捷度和思維深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經常鼓勵學生質疑,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循序漸進,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學生質疑;思維發展
傳統的語文教學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費時低效,原因是閱讀教學形成了固定模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整節課學生總是處在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狀態,嚴重的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使閱讀教學走上培養能為,提高素質的軌道上來?我認為應從培養學生質疑,訓練思維入手。
思維是智力發展的核心,是提高一切能男的源泉。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發展思維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基本環節,它又是以“訓練思維、發展能力、提高素質”為目標的,因此我們要把閱讀教學作為訓練思維的主陣地。
“學成于思,思源于疑。”培養學生自己獨立在課堂上質疑問難,不僅能使教師在教學上避免盲目性,提高針對性,而且能大大調動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積極性,變厭學為愿學,以苦學為樂學,真正地做到把教學面向全體,卓有成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多種方法,鼓勵質疑
由于學生認識水平不一,性格特征的不同,再因長期教師質疑教學的束縛,大部分同學在自身質疑問難時會產生種種心理障礙。最明顯的是他們找不出問題,不知如何突破找出問題的瓶頸,在他們看來找出問題比回答問題難的多,還害怕提出的問題質量不高而老師笑話自己、批評自己。對此,在實施初次嘗試學生質疑的閱讀教學時,應采用“封閉式質疑法”——首先讓學生通過書面提出問題,交給老師,這樣達到保密的程度,老師要對提出的問題認真分析,通過書面的方式反饋給學生。最后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大膽地提出來。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好是差,是對是錯,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表揚。經過鍛煉,大部分同學消除了心理障礙。老師要“授之以漁”,交給他們尋找問題的方法。
二、培養質疑,循序漸進
學生思維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在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時一定要循序漸進。切忌拔苗助長,求之過急,要之過勝。對學生的要求太高,會令學生對質疑問題失去信心,因此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要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局勢。
(一)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盡量把質疑的內容和形式放廣放寬,讓學生無拘無束地發問,降低質疑要求,使學生感受到質疑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多停留在字詞句和文章的表面情節上,還可能雜而亂,甚至是銷誤的。不管怎樣,教師都不要責備學生,而應更多地給序表揚。只有這樣,學生質疑的興趣才會越來越濃,思路也會越來越廣。
(二)模仿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已有一定的質疑基礎。老師應在學生質疑的技巧上指點迷津。如讓學生互相模仿質疑,讓一些能力強的學生先發問,再讓質疑能力較差的學生仿照發問。此外,對比質疑是常用的一種質疑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對比質疑法進行質疑。如《白楊》中“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讓學生質疑時可讓學生回顧《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他的臉上不再有慈祥的愉快的表修一,變得嚴肅起來。”這句話的質疑。這樣學生應很容易地提出“爸爸為什么變得嚴肅起來”的問題。
(三)提高階段。學生初具質疑能力后,教師指導學生上一個臺階,給予一定的限制,讓學生思維注意力點引向文章的思想內容的表達技巧上,質疑向少面情過渡。
三、創設情境,激發質疑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一個經常傾向于某種認識并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好比興奮劑,有助于人發揮巨大潛力推動思維能力向高層次發展。教師要時刻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質疑興趣,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組織學生看錄像,學生受形象、直觀圖像和故事情節的吸引,受戰爭場面的影響,而質疑結果比朗讀后的質疑更加有效。
四、相機指導,準確質疑
經過培養和誘導,學生有了初步的質疑能力的興趣,但在質疑中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對此教師應相機指導,做到準確質疑,提高質疑的水平。如在講《陳毅乘船去上海》這篇短文時,有的同學提出“蹂躪”是什么意思,通過討論,學生弄清了它的詞意。因這個詞與文章的中心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就抓住契機,讓學生針對“蹂躪”一詞提出“為什么”的問題,學生很快地提出“我國為什么會受到帝國主義的蹂躪”的問題,為正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可見,老師在學生質疑中一定要適時地給予指導,不應撒手不管,力爭把學生提出錯綜復雜的問題系統化。
在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地改革實踐,摸索出適合自已、適合自己課堂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質疑能力和思維能力,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之目的。
[參考文獻]
[1]吳忠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8):34
[2]朱自強.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法[M].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8(11):18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特殊教育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