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娜
摘 ? 要:在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對于“數字校園”的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以智慧協同理念為指導來促進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對于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具有重要價值。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學生工作管理是一項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對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具有重要影響。本文針對智慧協同視角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策略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智慧協同理念 ?學生工作管理 ?信息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9(a)-0219-02
在科技的迅速發展下,人類社會步入了新時代,信息化時代的各類技術讓人們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將人類社會帶入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高校匯聚了各專業精英,他們充滿活力與創造力,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需要以信息化為依托,以智慧協同為指導,構建出互聯網管理新模式。
1 ?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對于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可以從廣義、狹義角度來分析,從廣義角度而言,其管理的內容包括學生從入校到離校各個階段的管理工作;從狹義角度來說,包括班級建設、宿舍管理、迎新管理、評優評獎、心理健康管理、思想教育、就業管理、離校管理等內容。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學生工作管理是一項重點內容,相較于教學活動,學生工作具有數量多、影響深、源頭多的特征,在學生人數的增加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傳統分散式管理模式、文件夾管理模式很難適應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的要求,為了提高學生工作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高校管理需要走信息化發展戰略。
2 ?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面臨的挑戰
2.1 管理人員自身的問題
從類型來看,學生工作管理人員包括直接管理者、間接管理者兩類,直接管理者如班主任、輔導員,間接管理者如學校職能部門人員、學校領導等。在信息化時代下,傳統學生工作管理模式自然會與新型工作理念和模式產生碰撞,部分年長的管理者,長期習慣了傳統的管理方式,對信息化管理模式存在一些抵觸心理。同時,智慧協同理念對管理者計算機操作技能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管理者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理念,學習新知識,自然會影響管理工作的質量。
2.2 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
傳統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是采用純人力管理模式,雖然也初步實現了信息化,但是在傳統思維的影響下,尚未全面實現信息化。我國傳統學生工作是采用單向傳遞的方式,由輔導員為學生傳達信息,效率不高,一些新型管理理念、政策方針無法準確得到傳達。再者,傳統的管理工作是依靠經驗化的管理制度來開展管理工作,這種教條、死板的模式,容易讓大學生出現抵觸心理,影響管理工作的效果。
2.3 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信息化時代學生工作管理活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嚴格要求,在當前的高校中,大學生多為98后,他們喜歡創新、喜歡挑戰、個性鮮明,對新知識和新事物接受度高,在信息化背景下,他們出現的生活問題、社會問題也無法避免,對學生工作管理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時期的大學生,如何在保障正常管理、教學質量的同時,鍛煉學生的素質和技能,是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3 ?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問題分析
3.1 協同碎片化嚴重
從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發展情況來看,缺乏整體規劃,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重教學、輕管理的問題依然未從源頭上解決,未針對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做出統籌聯系,網絡孤島問題嚴重。以學籍系統為例,只有學籍管理人員有權限來讀寫、修改信息,其他部門無法登入,系統與系統之間沒有實現互通和數據共享,導致管理工作效率大受影響。
3.2 信息不對稱
在學生工作管理中,會產生大量信息,這些信息主要由輔導員負責管理,輔導員平時的工作任務繁重,在信息管理上,分身乏術,學生要想查詢信息,必須要通過輔導員,信息之間的不對稱引發了信息鴻溝。在學校的各個職能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普遍存在,工作處要想獲取學生的信息,也需要依靠輔導員來提供,給輔導員造成沉重的工作壓力。
3.3 對數據的挖掘缺乏深度
盡管大數據在學生工作管理中得到了應用,但是大數據的效應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學生信息多是由輔導員掌握,沒有統一的標準和采集方式,輔導員多根據自己的習慣來進行操作。而輔導員隊伍更新速度快,在人員的更迭下,數據短缺問題時常存在,加上高端信息化人才缺乏,導致學生信息數據的價值沒有充分體現出來。
3.4 重復管理現象嚴重
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各項內容中,都有既定管理模式,現有信息化系統的功能單一,大多只能提供數據錄入和數據查詢支持,數據尚未實現共享。在數據完成上報之后,需要對各類數據做出轉換,由于數據共享度不高,導致收集的數據具有重復性,不同部門反復統計、簡單依靠人工統計的問題未從根本上解決。
4 ?智慧協同視角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策略
從智慧協同視角來看,現代化的高校學生工作管理需要摒棄孤立的管理模式,通過協調、配合來實現管理工作的協同發展,實現管理活動的交叉滲透,促進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理清各主體的權責,發揮協同效應。智慧協同視角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策略需要從幾個方面著手。
4.1 完善信息化管理設施
在信息化管理進程中,離不開硬件設施的支持,這是影響管理能效的一個關鍵因素,信息化管理設施的建設能夠解決資源不能共享、數據孤立和系統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根據高校的情況,可以大力推廣云計算模式。云計算具有開放性、實用性的特征,其數據存儲在云端服務器中,并有專人定期檢修,數據安全性有保障。將各類信息與資源存儲在云平臺中,為信息化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學生工作管理也不會在受到空間、時間因素的限制。
4.2 提高信息利用率
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學生工作管理涉及的數據信息迅速增長,學校的各類人事、財務、教學、后勤、招生等信息,也需要互相連通,由于傳統數據缺乏互通性,導致寶貴的資源被浪費。為此,需要應用先進技術來挖掘出有效信息源,將各類信息資源相集合,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就當前技術類型來看,商務智能技術是最為常用的一項技術,該種技術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關鍵技術有:
(1)數據倉庫與數據集市:數據倉庫與數據集市技術能夠提供扎實的數據支持,將各種外部數據、內部數據、遺留數據搜集起來,進行抽取、轉換、組織,構建數據模型,常用模型有雪花模型、星型模型。
(2)數據挖掘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是依照規則對數據挖掘、分析、處理的一種技術,其模式與規則包括回歸算法、聚類算法、關聯算法以及決策樹。
通過上述技術的應用,能夠對數據進行統一收集、分析和處理,并實現各部門數據之間的互通、互聯,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
4.3 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為了提高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質量,需要構建出與之相關的制度,明確各部門職責,劃清界限,遵循分層管理原則,對各類用戶的權限做出細致劃分。如,領導層可以查閱學生全部信息、部門領導則只能查閱與本部門工作相關的信息、輔導員只能查閱本班級學生信息。系統除了向全校師生開放之外,還需要為家長開放,家長在登陸后,可以了解學生在校內的學業動態,通過該種模式,不僅方便了學生工作管理活動的開展,也為家校合作提供了新渠道。在學生實習期間,學校、家長、輔導員、實習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實習狀態,避免實習環節管理不當,在這種模式下,系統可以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各個表現,實現了學習、實踐、實習等環節的無縫銜接。
4.4 強化管理隊伍的建設
管理人員是執行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操作人員,他們的專業技術、合作意識、競爭力對這項工作的質量有直接影響,為此,必須要強化管理隊伍的建設工作。在組織規劃上,做到統一規劃、統一思想,提高成員的自我約束力;在管理體制上,根據不同人員的需求來制定相應的管理體制,構建出穩定的管理隊伍。同時,要統一管理人員的認識,確保其具備管理崗位要求的能力,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良好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熟悉各類軟件技術、網絡技術,能夠為信息化系統的完善提出建議。對于管理人員,要做到管理嚴明、分工細致,科學設置崗位,要求管理人員堅定支持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從以往的被動管理轉化為主動管理。除此之外,構建出完善的培訓機制,根據成員層次、素質來開展交叉訓練,由信息化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一線工作者,通過群體輔導、報告會、講座等形式幫助管理者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識,邀請具有扎實軟件、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老師、學者來校講座,信息化并不是要求管理者能夠制作網頁、編程,而是要提升他們的信息應用和處理能力,以此來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
5 ?結語
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開展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切實體現,有助于學生工作的順利發展,對各項信息做出統籌分析和深度挖掘,將學生工作管理者從繁重的管理壓力中解放,提高高校育人實效。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需要以智慧協同理念作為指導,將各類工作協同、整合,解決傳統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為社會培育高技能、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朱瑜.微信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12(5):154-156.
[2] 肖剛,施慶暉.微信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分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6(8):108-110.
[3] 陳潔.中外模式對比下的高職院校服務型學生工作管理轉型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9,7(1):17-19.
[4] 蘇瓊瑤.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效能提升研究——基于精細化管理理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5(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