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及自動化學院教授陳志同和他的研究團隊被授予“航空發動機葉片制造技術青年科技人才團隊”榮譽稱號,成為首批試點培育團隊,為滕州人才集聚搭建了更大的舞臺,成為未來滕州乃至山東高端制造業發展的一支中堅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及自動化學院教授陳志同在魯南機床有限公司指導研發工作。Chen Zhitong,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BUAA,guided the R & D work in Lunan Machine Tool Co., Ltd.
陳志同出生于湖北武漢邊遠鄉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幼年的陳志同成長在一個數口之家,為了生計不得不多次搬遷,生活之困苦不言而喻。但是每搬到一個地方,鄉親們都給予他莫大的幫助和關愛。正是這種滿含人間深情的關愛滋養著他幼小的心田,感恩和報答成為其內心強大的基因。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感受到生產力低下導致的物質匱乏,目睹了父母親和鄉親們生活得無比艱辛。
他在幼小的心田默默打算,希望長大后能夠造出很多機器,將農民從艱苦的農業勞動中解放出來,幫助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長大后,他逐漸知道了中華民族5000年來經受了太多的悲慘戰爭,對國家安危有一種深切的憂慮,對傳奇故事中拯救民眾的英雄人物滿懷著崇敬和熱愛,很希望自己能幫助國家打造出鋼鐵般的邊疆,使子孫后代永遠不再經受戰亂的煎熬,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越來越富強繁榮。
陳志同學習非常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中學畢業后以高分考入九江船舶工業學校,就讀機械制造專業。在那里,他如饑似渴地閱讀書籍,自學了物理學專業的大多數課程。畢業后被分配到武漢一個軍工廠工作,如魚得水。在工廠,他學習到了大量的先進工藝技術知識。
1989年,陳志同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從此,仿佛魚游到了海洋,他在老教授的引領下開始了全新的探索和學習征程。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國戰機戰船和坦克的心臟,而葉片又是發動機的心臟,這么重要的零件當時在中國軍工廠內卻不得不依靠工人手工打磨,因為這其中存在著無數的技術難題導致葉片加工一直難以實現機械化,這是中國航空發動機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于是,剛剛博士畢業的陳志同就決定進軍葉片精密磨削拋光機械化研究工作。
2001年至2018年,18年的時光,對于一名普通的知識分子來說,基本決定了一個人能夠攀登的學術高度。通過艱苦探索和數不清的實驗研究,陳志同帶領的研究團隊終于在2016年取得重大突破,獲得發明專利50余項,3項技術成果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在中國重要型號航空發動機精品葉片制造領域發揮了關鍵作用。技術的工程化應用不比創新容易多少,中國的很多技術都束之高閣,就是因為缺乏突破工程化應用難關的勇氣和毅力。2016年底,在棗莊市、滕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多位領導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陳志同教授所發明的陣列機床和葉片加工技術工程化應用研究的棗莊北航機床創新研究院成功建立。
研究院成立短短兩年來,研發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研究人員達到50余人,實驗室條件建設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擁有各類先進實驗設備20余臺(套),用于各種航空發動機葉片磨削拋光的矩形陣列機床和5-10軸銑削拋光機床在這里獲得全面迅速的開發并達到實用化狀態,為多家航空發動機企業的葉片型號研制攻關提供了幫助,得到了行業內的高度評價。
技術的成功不等于生產力,只有獲得廣泛的應用才能形成生產力。陳志同在滕州工作兩年來,對滕州市乃至山東省的工農業狀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山東的發展缺些什么,我們應該為山東做些什么?
通過大量思考,他認為山東完全可以充分依托其深厚的人文積淀打造中國高端制造的高地。2000多年來,山東產生了無比燦爛的諸子文化,引領了中國社會思想和理念的發展,山東人民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對后代的養育理念凸顯出山東人民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因此,兩年來,陳志同對滕州機床行業和機械制造業的發展、人才培育和引進問題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新方向新理念。
結合山東省和滕州市的狀況,陳志同認為,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有效途徑是進軍軍工行業,通過軍民融合進入高端制造領域,通過高端產品制造的質量需求拉動高端制造裝備需求,通過尖端制造技術需求帶動重點方向的科學研究、人才引育和創新創造,通過人才技術的擴散帶動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在當前山東教育科研資源較為短缺的情況下,瞄準重點產業方向、選定少量的精英高校、從點上實現突破,通過擴散效應實現整體提升,應該是山東經濟發展的一個好路子。
同時,為了促進自身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陳志同一方面尋求與滕州機床企業合作,以現有中低端機床生產能力與北航的機床設計制造技術結合推動普通機床精密化、三軸機床五軸化、單主軸機床陣列化的發展,快速提升本地區機床制造技術水平,形成批量快速生產高檔數控機床的能力,快速武裝航空發動機制造企業,全面實現葉片人工拋光的機器換人,為國家航空發動機制造貢獻力量,同時向軍工系統展示山東滕州機床工業的潛力和力量,并通過推進本地高端制造工藝技術研究機構的建立和研究工作的開展提升高端制造技術水平,推動滕州建立葉片磨削拋光精密加工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的重大項目進展。
2018年11月2日,陳志同在滕州組織召開了航空發動機數控磨削拋光工藝與裝備研討會,全行業5家重點發動機企業的專家領導匯聚一堂,共同研討如何全面應用研究院的先進技術成果。大家對研究院的技術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擬定了向有關部門提出的關于推動葉片葉輪精密加工軍民融合基地建設和加快先進葉片葉輪精密加工機械化應用工程的三條重要意見。有一家重點發動機企業當場表示要共建聯合實驗室,支持研究院的研究工作,這將是研究院與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所屬企業共建的第三個聯合實驗室,彰顯出北航棗莊研究院的技術成果已經大面積得到全行業的高度認同,一種大學和企業緊密結合的虛擬團隊典范已經悄然形成。
中國制造不只是高質量機械產品的制造,更是中國高質量技術創造和中國創造精神的制造。陳志同情系國防事業、癡迷于中國葉片制造核心技術研究、積極投身于滕州高端制造產業發展,為滕州市未來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篇章。
Chen Zhitong, a professor at Beihang University, wrote the biographical legend of an ordinary intellectual on the land of Tengzhou with his spirit of dedication to his hometown and deep passion for his nation.
On November 2, 2018, Professor Chen Zhitong organized the opening of the aero-engine CNC grinding and polish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seminar in Tengzhou, where experts from five key engine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gathered together and jointly discussed how to comprehensively apply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of the institute. A key engine company said on the spot that it would build a joint laboratory to support the research work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a model of virtual team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has been formed silently.
The research team of Professor Chen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awarded the honorary title of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eam of aero-engine blad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won the first batch of pilot training team. It sets up a bigger stage for the talent gathering of Tengzhou, and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mainstay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engzhou and even in Shandong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