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亞,周京春,朱蘭艷
?
云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的構建研究
聶 亞1,周京春2,朱蘭艷1
(1. 昆明理工大學 國土資源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3;2. 昆明市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管理辦公室,云南 昆明 650041)
數字化服務平臺是當前文化旅游業深層次發展的必要途徑,文章分析了與文化旅游相關的軟件平臺存在的問題,設計了平臺構建的框架,闡述了平臺建設的主要內容、采用的集成技術和具有的個性化服務,通過建立云南文化旅游資源庫,搭建和運營本地化的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以力圖促進數字集成技術在旅游服務中的應用,為相關平臺構建提供借鑒和參考。
文化旅游;服務平臺;構建
文化旅游行業的數字化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1],包括傳統信息門戶、自產自銷型企業B2C平臺、傳統B2C平臺和WEB2.0開放平臺等形態。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平臺成為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成果,也是各地區公共服務的重要窗口[2-10]。旅游產業正處于逐漸從粗放型的觀光游向深層次的文化休閑度假游過度的歷史新階段,旅游服務的水平極大的影響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使用數字文化旅游技術在文化旅游領域集成應用,構建文化旅游服務平臺就顯得極為必要。
國外在旅游服務方面注重技術創新和將信息化手段運用到服務領域,旅游服務產品多樣化,文化信息產業服務平臺發展也較為成熟,但有關文化旅游的研究很少且研究主要側重于產業發展模式、策略方面的研究[11]。針對文化旅游服務的平臺相對缺乏。國內近年來也有一些學者分析了旅游業相關平臺構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12-15],也給出了一些區域性相關旅游服務平臺構建的思路[16-17],鄧敏旋[18]研究實現了旅游信息的及時共享和發布等平臺中的一些關鍵技術。我國大多數旅游地都開展了旅游地信息系統、旅游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部分景點還提高了虛擬旅游的服務。但與國外相關服務平臺相比,我國旅游類的服務平臺相對較慢,大多數數字旅游的應用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文化旅游服務系統建立并投入運行的很少,而且由于發展模式不清晰,所涉及的特色資源欄目存在資源不全,往往在系統驗收后難以持續維護和產生效益。此外盡管一些管理部門建立了旅游類網站,但與客戶端之間的數據壁壘尚未被打破,數據或信息之間幾乎無關聯,推薦沒有用移動設備和地理信息結合起來導致不夠精準和個性化,因缺乏技術創新而沒有充分體現地理信息技術在數據處理和信息集成方面強大的潛能,使得當前地理信息技術與文化旅游信息化的結合面臨諸多困惑。
云南同西部其它地區一樣,發展呈現出旅游設施和基礎服務設施落后,旅游經濟的服務意識相對薄弱、經營思路單一、管理手段欠缺,云南的旅游亟待注入新思路、使用新手段擺脫吃自然資源老本的粗放低質境際。為了完成國家科技部“數字文化旅游共性支撐技術集成開發與應用示范”項目下的“云南區域資源集成應用示范”任務。本文將深入研究和探索云南區域文化旅游資源,借助先進的數字文化旅游技術構建的文化旅游服務平臺,有效集成和利用民族文化數字化資源,開展云南區域民族文化資源集成與文化旅游服務應用示范,促進數字集成技術在旅游服務中的應用。
云南區域文化旅游資源庫是云南區域文化資源集成的成果體現,主要目標是以數據種類繁雜、形式多樣、數據量大的云南茶馬古道為文化主線,組織和分類這些數據,形成各種具有特色的云南區域文化旅游專題數據。即對云南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旅游景點、民族風俗等數據信息進行采集與調查,并將獲取的原始數據進行加工與制作,建立文化資源數據、旅游資源數據、地圖信息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云南文化旅游數字化資源庫,為上層云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研發與搭建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為了更好地展現云南茶馬古道沿線的少數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發掘多民族的歷史文化,讓旅游者更清晰地了解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多元民族文化,成就迤邐的自然風光和多元的人文歷史相交織的旅游體驗,同時又便于數據將來的推廣應用與擴展,采用了多種專業測繪手段結合田野調查、線上線下查閱資料等方法,大量采集和挖掘云南的自然、人文和歷史文化數據,并探索以現代數字技術和全媒體技術加工制作形成各種規范的地理空間、影像、三維模型、視音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的數據,最終建設形成包括了云南茶馬古道文化、滇茶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原產地產品文化、工藝匠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南生態文化、云南鹽道文化、政策資訊和公眾號原創文十個專題板塊的云南區域文化旅游資源庫。十大板塊數據下又細分多個層級,各層級之間相互關聯,即條理清晰,又以多個用戶角度、多條線索形成縱橫交織的云南文化網絡,讓最終用戶能夠從多視角、多入口來探索云南多元民族文化的脈絡。庫中的數據包含了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其中非結構化數據占據了絕大部分,且隨著平臺的運營,數據規模將會達到幾百TB甚至PB級,因此,庫中數據的管理和存儲采用了MongoDB數據庫。
云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的構建主要是圍繞云南茶馬古道的主線以電子地圖為服務基礎,展開應用服務示范。在展現傳統旅游要素的同時,依托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及三維展示、錄影影像等圖形圖像手段結合云南文化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市場的特點,以建成的云南文化旅游資源庫為基礎,搭建面向云南全域旅游的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支持多種形式的文化資源數據的錄入、編輯、存儲、管理和展現功能;以門戶網站和手機APP兩種形式支持了網上虛擬文化商店、區域性文化資源展示、旅游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產品營銷等應用功能,面向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旅游服務;促進數字集成技術在旅游服務中的應用。服務平臺的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云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
(1)基礎信息服務系統:云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的后臺管理系統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針對云南區域文化旅游資源庫的數據上傳、存儲、編輯和更新的內容管理功能,針對全局配置、欄目設置、文件管理、導航管理、微信分享等的模塊管理功能,針對系統模塊管理、用戶管理、頁面訪問統計、系統日志管理等的系統管理功能。
(2)區域文化旅游綜合展示服務系統:主要建設內容是通過門戶網站的形式將云南區域文化旅游資源庫中的數據資源以多維查詢響應、系統導覽推薦、信息推送等方式展示發布,基于WEBGIS、三維圖像處理、虛擬技術、云計算、云圖等技術,開展以文化為主線的數字文化旅游服務應用示范和營銷推廣活動,實現傳統旅游向文化旅游的引導性轉型。

圖1 云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的總體架構
(3)移動終端旅游服務系統:主要建設內容是以手機APP客戶端為媒介,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通過移動終端技術的應用提升游客服務體驗,為景區、商家及其相關用戶提供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市場宣傳和營銷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4)與第三方平臺的接口:數字文化內容是本平臺建設的核心和引領,為打造平臺的文化辨識度,吸引用戶、提升用戶訪問頻度和構建用戶忠誠度,平臺還打造了兩個微信公眾號,建設了具備虛擬演播室、覆蓋目前主流直播平臺的一對多的直播系統,主要用于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云南文化、云南歷史、西部中國項目等內容,以呈現出數據庫的文化商業價值。
云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是一個多技術、多系統融合的平臺,是一項技術集成創新的成果,整個平臺博采眾長,以PHP + JAVA + HTML5.0作為整體集成環境開發實現,其在數據層、應用層和表示層分別采用的集成技術如下:
(1)數據集成層面
文化旅游資源數字化內容的數據類型可以劃分為二維、三維地理信息數據、視頻、音頻、文字等,雖然其數據維度復雜,相互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內容相關性,但其類型之間的聯系卻比較松散,相對獨立,因此平臺在數據層面的集成采用了基于XML數據交換標準的集成技術。先將交互共享的數據轉換為XML標準文檔,以實現數據在結構上的統一,然后再對XML標準文檔進行集成。目前,以關系數據庫、對象數據庫或NXD為存儲手段,以XML為交換載體的數據管理是一種趨勢。
(2)應用集成層面
平臺采用了分布式對象技術和Web Service技術進行應用集成。針對互聯網地圖主要采用了分布式對象技術實現了互聯網地圖服務的調用和數據之間的訪問;針對大數據智能分析功能、電子商務服務、基礎信息支撐系統、工具包等,采用了Web Service技術實現調用,在互聯網環境下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3)表示層面
平臺在表示層的集成中,采用Portal技術和組合界面應用程序塊。一方面,采用Portal技術實現了單點登錄認證,方便用戶訪問,用戶可以只需一次認證即可訪問本平臺的所有內容,保證安全的同時兼顧了易用;另一方面,采用組合界面應用程序塊不但美化了界面,可以進行統一風格的界面設計,也解決了擴展性的問題。
在上述云南區域文化資源庫和云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基礎上,開展運營機制、云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及應用系統的應用示范工作。在推廣示范和平臺運營實踐中面向全域旅游的專業文化旅游平臺及O2O,同時選擇傳統的專業旅游機構作為平臺的合作者,使專業旅游和全域旅游之間優勢互補,相得益彰。著力建設和打造權威、體系、專業、深度的全媒體文化旅游數字內容表現,運營高品質、強表現的商品和體驗,以數字文化內容廣泛尋求具有文化認同度的客群,以文化為引領,來創造和達成銷售;同時,平臺運營的產品本身又與文化息息相關,產品對文化的承載和詮釋,又導向客群在平臺上更廣、更深地了解文化和文化背后更多的產品和體驗故事,使得產品和數字文化內容相輔相成,達成平臺內容和商城間的互相支撐。
最終均指向了個性化的文化旅游及延伸服務,同時,隨著時間推移,沉淀和積累將會使這些服務和內容歷久彌新,日臻完善。目前擁有的個性化服務有。
3.2.1 實體游客的信息導覽、導購和精準的地理信息服務
平臺提供面向不同游客類型的服務,實體游客可以通過本平臺實現更為精準的旅游信息服務,包括導覽、導購等服務內容,并可以直接關聯到相關商品,實現旅游商品的購買。能夠為游客提供滿意的服務,并且系統后臺會自動記錄用戶的訪問內 容和購買習慣,可以結合相關數據分析平臺實現針對不通用的商品推送服務,旅游信息服務如圖2所示。

圖2 旅游信息服務
3.2.2 虛擬游客的虛擬旅游
平臺實現了虛擬文化旅游,采用實景技術能夠通過互聯網和手機APP實現虛擬旅游,目前已經完成了云南民族村等的虛擬旅游功能,如圖3所示。
3.2.3 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服務
該平臺能夠實現針對不同客戶類型提供商業服務,如:景區、旅行社、酒店、商家等,并且實現典型的促銷策略,使得商家能夠針對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客戶類別實現定制化服務,包括搶購活動、現時折扣、滿即送、優惠套裝、推展展位景點房間類別、代金券等,并且能夠為商家提供必要的信息統計服務,服務界面如圖4。
另外,平臺還建設了具備虛擬演播室、覆蓋目前主流直播平臺的一對多的直播系統,為用戶提供內容直播服務。

圖3 云南民族村三維實景

圖4 客戶服務界面
本文首次以三維GIS為基礎,搜集、整理、制作了云南區域的文化旅游數據。以云南豐富的文化旅游數據信息為基礎,建立了云南區域文化旅游資源庫,構建了云南區域專業的文化旅游服務平臺,并選取云南部分地區進行數字化集成的文化旅游應用示范,通過O2O實現一體化的數字旅游服務。這種創新的數據庫建設方式,文化和科技融合為主旨的平臺和內容建設,立體的資源架構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傳統旅游缺失的體系和專業,與行業間形成合作共贏,使平臺核心價值逐漸呈現。該平臺方便游客獲取旅游資訊、旅游服務、購買旅游產品、提升游客旅游體驗等。利用平臺積累和網絡采集的數據,可以為云南省政府做政策決策或相關平臺構建是提供參考價值,可以分析公眾行為、需求趨勢和市場動態,從而進行精準定位和營銷、產品策劃設計,實現文化旅游領域基于數據的應用。提升了整個云南的文化旅游服務水平,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1] 張蕙. 淺談網頁界面設計思路與實現[J]. 軟件, 2013, 34(1): 102-103.
[2] 智研咨詢集團. 2016-2022年中國旅游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 北京: 中國產業信息網, 2016.
[3] 韓占港. 基于 CMMI 的軟件項目管理平臺研究與設計[J]. 軟件, 2017, 8(6): 152-150.
[4] 龔讓聲, 素桂, 敏.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慕課建設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 軟件, 2018, 9(2): 218-222.
[5] 榮艷冬. 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支撐平臺設計[J]. 軟件, 2018, 39(6): 46-48.
[6] 湯明偉, 鄭柳娟. 基于 MVC 的響應式餐飲業工服供應鏈分銷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 軟件, 2018, 39(3): 160-165.
[7] 申晉祥, 鮑美英. 基于Android 的移動在線教育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 軟件, 2016, 37(3): 30-33.
[8] 宮文天, 劉春曉, 林朗, 等. 基于微信平臺的學生管理系統的研究設計[J]. 軟件, 2015, 36(5): 16-19.
[9] 鄭廣成, 張學軍, 許戈. 高職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專業群資源展示和共享平臺的研究[J]. 軟件, 2015, 36(10): 43-45.
[10] 劉紅亮, 王丹志. 基于Flex 的虛擬實驗平臺的設計與開發[J]. 軟件, 2015, 36(1): 77-81.
[11] 黃超, 子蛟. 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智慧校園平臺建設研究[J]. 軟件, 2018, 9(5): 27-30.
[12] 張珽. 搭建數字化服務平臺,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J]. 大眾文藝, 2015(2): 13-13.
[13] 劉興明. 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旅游資源管理系統的建立[D].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2014.
[14] 郜沫沫. 旅游企業信息化服務能力提升研究[D]. 鄭州大學, 2015.
[15] 方婧, 鄧勝利等. 我國文化產業信息服務平臺現狀及特色分析[J]. 信息資源管理學報. 2017(1): 32-38.
[16] 呂利云. 基于智慧旅游平臺的婺源鄉村旅游提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 2015.
[17] 孫浩然. 西柏坡智慧旅游服務平臺設計與實現[D]. 河北經貿大學, 2016.
[18] 鄧敏旋. 基于Google Earth數字景區平臺的設計與開發[D].東華理工大學, 201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Yunnan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NIE Ya1, ZHOU Jing-chun2, ZHU Lan-yan1
(1. School of Land Resource and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China; 2. Kunming Management Office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Kunming 650041, China)
Digital service platform is a necessary way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oftware platform related to cultural tourism, designs the framework of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use th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ersonalized servic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Yunnan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database, build and operate a localized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this paper trie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 tourism servic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platforms.
Cultural tourism;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TP311.52
A
10.3969/j.issn.1003-6970.2018.12.014
云南文化資源集成與文化旅游綜合服務應用示范項目(2015BAH55F06)
聶亞(1991-),男,碩士,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3S集成與應用;周京春(1972-),女,博士,正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空間信息服務;朱蘭艷(196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
聶亞,周京春,朱蘭艷. 云南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的構建研究[J]. 軟件,2018,39(12):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