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英 王遠照
1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近年來,筆者從“濕熱”著手辨治兒童輪狀病毒腸炎,取效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來自于我院門診及住院的患兒100例,隨機分兩組。對照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病程5天;平均年齡1.45±0.43歲;病情輕度32例,中度18例。治療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病程5天;平均年齡1.52±0.41歲;輕度34例,中度16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參照《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的專家共識》[1]及《兒科學》[2]中有關腹瀉病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分型參照《中醫兒科學》[3]中泄瀉相關證型的診斷標準。分為常證(濕熱型)和變證(氣陰兩傷證)。
2.1 對照組:給予鋅元素20mg/每日(>6個月),10mg/每日(<6個月);博葉(口服補液鹽Ⅲ),每次50ml,每小時1次,4h內服完,根據腹瀉程度調整用藥。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常證給予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10g,黃連6g,黃芩、甘草各3g。加味:熱重于濕者,加連翹、馬齒莧;濕重于熱者,加茯苓、蒼術;腹痛加木香;嘔吐加半夏、竹茹;口渴加蘆根。變證在葛根芩連湯基礎上加用人參烏梅湯(人參、烏梅、炙甘草各3g,木瓜、蓮子、山藥各6g)。加味:嘔吐不止加山楂炭、赤石脂;口渴加天花粉、玉竹。每日1劑,均由我院中藥房統一濃煎50ml,早晚飯后溫服。
兩組均以5天為1個療程。
3.1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72h大便及全身癥狀恢復正常,大便檢查無異常。有效:治療72h上述癥狀好轉。無效:治療72h上述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4]。
3.2 治療結果:分述如下。
3.2.1 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所需時間比較:治療組患兒腹瀉性狀、次數好轉所需時間為3.1±0.7天,對照組為4.8±0.8天,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2 兩組治療3天的顯效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3天的顯效率比較
3.2.3 兩組糞便輪狀病毒抗原轉陰時間比較:治療組糞便輪狀病毒抗原轉陰時間為40.25±7.75小時,對照組轉陰時間為57.85±9.34小時,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從臨床表現看,輪狀病毒腸炎屬中醫的“泄瀉”病范疇[5]。小兒的生理特點為臟腑嬌嫩,陰陽二氣均不充足,易受外邪侵襲而發病。筆者認為本病以“濕熱型”表現居多,根據臨床證候可分為常證(濕熱型)、變證(氣陰兩傷)。常證(濕熱型)給予表里兼治、清熱利濕的葛根芩連湯加減;變證(氣陰兩傷)可在清熱化濕的基礎之上加用益氣養陰的人參烏梅湯。臨床觀察表明,治療組患兒治療3天的顯效率、病程、糞便輪狀病毒抗原轉陰時間均較對照組減少明顯,療效肯定,值得進一步探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