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志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在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雙創”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和國家的戰略決策。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最終受益者是大學生,進行“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能有效促進大學生更高質量創業,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質量[1]。探索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路徑,有助于激發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激情,有助于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為了了解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情況,筆者以福建9 所應用型本科高校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900 份,回收有效問卷850份,有效率94%。設計問卷調查問題選項設有關聯性密切;有一定關系,但不是很大;沒有什么關系;說不清楚這四個選項。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雖然有53.6%的大學生認為“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關聯性密切;有32.6%的人認為有一定關系,但不是很大;有2.1%的人員認為“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沒有什么關系;仍然有11.7%的人員對于“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表示說不清楚。可見在當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中,雖然“雙創”教育初見成效,能夠促進學生就業,但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對“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定位不夠明確,觀念不夠深入。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開展“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活動,非常積極參加的占比為46.5%;對此活動反應一般的占比為43.6%;選擇沒興趣的占比為2.6%;仍然還有7.3%大學生選擇不清楚,并沒有去關注這類活動。大學生是“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最終受益者,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參與“雙創”教育的相關實踐活動熱情不高,不利于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
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受益群體是高校大學生,因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創業意識有所不同,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要想達到既定的效果,需要分類引導,因人施策。然而實際情況是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課程的設置脫離了學生背景,沒有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不能有效地將專業教育、創新能力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拓展有效融合,打造創新型專業課[2]。高校只有將“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聚焦到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身上,才能使“雙創”教育滲透到日常專業課程教育中。
通過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主要采取邀請專家到校進行“雙創”講座、報告,或開設一些“雙創”類選修課的形式,這些“雙創”課程的設置未能與專業課程有效融合,專業課程的教學仍然按照傳統模式進行。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融合措施,且執行力不強。而且專業課程設置也沒有根據實踐性進行調整,不能有效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
應用型本科高校缺乏完善的“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機構設置,學校以院系管理來進行專業教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效果如何,需要學校多方部門的牽頭管理。然而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師與管理部門人員,更加看重教學質量指標與教師的科研成績,對“雙創”教育不夠重視。“雙創”教育內容相對模糊,沒有成立專門的機構來推動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造成“雙創”教育無法真正融合到專業教育中促進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將理論的專業知識實踐化,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內涵建設的發展,教學質量工程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升級。與此同時,“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對于大學生學好專業知識,促進專業知識提前轉化為生產實踐,增強大學生進入社會的本領大有裨益。
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且需要遵循適應性原則、需求導向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適應性原則指的是“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時既要兼顧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又要注重教育的實用性,這樣才能將創新理念融合到教學的課程中,實現課程教學與實踐方案有效融合。需求導向性原則指的是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都是為了培養專業人才,既要讓高校學生學到專業知識,又要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高校應站在“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二者互補的角度,尋求有效的改革方案,有效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3]。循序漸進的原則指的是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要及時把握學生成長每個階段的特點,循序漸進,在“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中不斷探索與實踐,推動“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
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應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院系之間的交流合作,在“雙創”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雙創”教育課程設計、專業課程學分要求與教學實踐等活動上,要依據不同學科(文理科)的差異性,構建完善的“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培養體系。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應鼓勵組建交叉學科設置課程,使課程多樣化。同時積極發揮好院宏觀指導作用,具體的落實重點放在系一級,給予系在“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更多的支配權,尊重差異,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多元化的“雙創”教育需求,更好地促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學以課堂講授教學為主,忽視了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對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深化改革,“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將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應強化第一、第二課堂的有機融合,有效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增加主觀性、探究性題目,引入產學研成果進課堂,采用啟發式、互動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激發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型師資數量嚴重不足,教學水平也不高。以高校+企業合作為平臺,依托“高校骨干教師走出去”+“企業‘雙創’雙師型人才請進來”的發展模式,建立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融合型師資隊伍。高校教師進入企業學習鍛煉,提升高校教師在“雙創”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從社會、企業引進雙師型人才,強化高校“雙創”師資隊伍。高校還可以建立“雙創”導師庫,有效整合校內外“雙創”教師,促進校內外教學資源與實踐場所的深度融合。
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有助于推動高校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高校大學生創新精神,推動高校教學質量的升級,助力應用型本科高校深化“雙創”教育改革,更有助于推動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教育改革的發展,促進高校培養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