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琴
(江蘇省南通市北城中學,江蘇 南通 226000)
教學發展大背景下,傳統應試性、理論性教學逐漸向人文性、藝術性、科學性教學趨勢發展,音樂教學作為有效陶冶學生審美情趣、推進情感藝術教學的重要課程,在我國學科體系中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構成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發展、推進學生學習發展可持續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落后性音樂教學模式,摒棄教師主導化的教學理念,大膽改革音樂教學,高效運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將學生主導模式與音樂課堂高效融合,為學生創建開放化、和諧自由的藝術發展平臺,提升學生音樂學習體驗,激發學生藝術熱情,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一理念是教學工作者普遍認同的,興趣能夠促使學生自主自愿投入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打開心靈,進行主動性思考,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對提高教學效果意義重大,尤其是素質教育教學發展下,教師更應該積極重視興趣激發引導性教學。然而,傳統初中音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運用磁帶等單一播放歌曲音樂等,致使音樂課堂顯示出枯燥乏味性,難以有效激發學生音樂熱情,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對此,教師應積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高效融合。教師應認識到,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完善背景下,信息技術也融入人類生活各個環節,尤其成為高質量教學輔助,作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標志。因此,教師應積極運用視頻、音頻等豐富音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音樂情境,將單一化音樂融入具體情境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切身感受、理解音樂情感。例如,在教學《春江花月夜》一課時,教師可以搜集相關情境視頻,為學生播放,引導出學生適宜的具體心境,帶領學生深入音樂之中感受情感;在教學《遼闊的草原》一課時,教師選取合適圖片展示給學生,再為學生播放音樂,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草原的遼闊場景,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如此,通過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有效優化教學過程,豐富音樂內容,運用直觀化教學,綜合調動學生視聽感覺,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初中音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教學理念運用上缺乏科學性,教師往往自主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學生學習“領導者”角色,忽略了有效的課堂互動,將學生置于學習被動地位,學生只能機械跟著教師思維走,主觀訴求得不到發展與尊重,這種教學情境違背了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發揮。鑒于此,教師應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不斷吸收科學有效教學經驗,促使初中音樂教學創生出新的發展活力。新型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音樂學習發展欲望訴求,將學生主觀發展因素納入教學中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學生主導課堂,給予學生被尊重感、榮譽感,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參與性,提高學生主人翁意識。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引入小組教學,教師根據學生音樂素養、發展潛力等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引導學生在小組之內進行優勢互補,之后,在音樂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請小組學生積極合作進行創新性設計完成音樂展示,然后,教師可以依次請各小組學生上臺進行音樂表演,請其他小組學生積極觀看,并根據上臺表演小組成員表現進行打分,最后,教師綜合各小組得分情況為表現優秀的小組給予獎勵。通過這種新型課堂教學,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積極表現平臺,高效實踐了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教學活動是教學過程的有效輔助,合理有效的教學活動能夠緩解課堂教學過于緊張、壓抑的氛圍,為教學課堂注入活力,吸引學生參與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而且,教學活動能夠促進學生與知識、學生與教師、學生之間的深入對話交流,幫助教師更好把握學生發展狀況,為教師后期教學計劃提供參考,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的合理設置能夠鍛煉學生綜合能力,促使學生積極提高。因此,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發教學智慧,結合教學實際合理增設音樂教學活動,增加音樂課堂趣味性,豐富學生學習體驗。例如,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樂器猜猜猜”活動,教師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都背轉過身,教師隨機拿出樂器演奏一段樂曲,演奏完之后,各組成員可以搶答,要求說出樂器名稱及所演奏樂曲名稱,都答對的成員為其小組加兩分、答對一項加一分、答錯不加分,最后,教師總結各組得分進行獎勵,教師應要求每組學生都積極參與,倘若有小組成員在活動期間全程沒有參與,那么教師要將其小組分數清零。通過這種豐富有趣的音樂活動,教師提升學生參與興趣,給予學生較高學習體驗。
以人為本作為現代化新課程教學核心理念,符合教育教學發展與人才培養機制。教師應開發教學智慧,吸收先進教學經驗,尋求以人為本教學理念與音樂教學的有效契合點,從切入點出發實現科學理念在音樂教學的高效運用,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實現學習發展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