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燦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當今社會,我們生活在這快節奏而又心浮氣躁的社會環境下,新鮮事物的不但更替,多數人所缺少的便一份堅持。一輩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輩子的核心就是專心致志、持之以恒,對的事情堅持到底便是一份成功。
2018年陽春三月,萬物郁蔥,筆者有幸于濟南大學音樂學院跟隨張振濤教授學習音樂知識,聆聽人生教導,張教授的教學講解高屋建瓴,深入淺出,聽完張教授的課總是給人一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張教授為人和善,知識淵博,對學術研究精益求精,在這種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下,我輩難以望其項背,只能不斷學習、研究張教授的巨著大作,僅筆者在知網中下載閱讀的張教授的文章就有數十篇,其中有一篇便是張教授于2010年發表中國文化報上的《一輩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輩子》,初次拜讀張教授的一輩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輩子這篇文章就被這鮮明的觀點所震撼,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越來越心浮氣躁,世人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很少人固守一隅,堅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反而對可以短期見到利益、效果的事情趨之若鶩,對需要長期投入時間、精力、一時半會又難以取得效果的事情或避之若浼或敬而遠之,對于本文中的一輩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輩子更是敬而遠之,所以懷著這種感觸,帶著對這種觀點的神往,我又多次細讀、精讀了這篇文章。
張教授這篇文章在提出鮮明犀利的主題觀點后并沒有空洞乏味的論述,而是通過對中國音樂學界幾十年的發展,對具體的人,具體的事以及具體的時間有理有據的論述一輩子做一件事的人、一件事做一輩子的人寥寥無幾,張教授把目光投向了這種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李石根先生與他的西安鼓樂,李石根先生的《西安鼓樂全書》記錄翻譯了700首曲譜、70多萬字的論文、數十幀珍貴的圖片,這部巨著從50年代初到2009年耗時將近60年,李石根先生也從而立之年的青年學者到了耄耋之年一代宗師,其人其事也成為了一輩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輩子在音樂學領域最具代表鮮活案例。
當然,在中國音樂學界積數十年功力于一事者還有楊蔭瀏、繆天瑞等先生,楊蔭瀏先生所著的《中國音樂史綱》從40年代到80年代,期間歷經諸多坎坷磨難,焚膏繼晷,歷時40余年,這部巨著成為了指路明燈,為后學者提供了研習的方向,成為了中國音樂史的奠基之作。繆天瑞先生的《律學》從1947年到1996年歷時49年,半個世紀,鑄造出了一門學科的教科書。他們為了中國音樂學的發展窮盡畢生精力,無怨無悔,他們的事業成為后來者攀登的階梯,學習的典范。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了一輩子的這種精神!他臥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古今中外、浩浩江河一輩子做一件事者仍是滄海一粟,寥寥無幾,更多的人成為了三心二意者,三心二意歷來被人作為貶義詞來形容一個人既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不安心,不專一。記得小時候學過的《孟子·告子》中的一個故事《學弈》中的主人公弈秋,弈秋棋術高明,當時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為師。弈秋收下了兩個學生。一個學生誠心學藝,聽先生講課從不敢怠慢,十分專心。另一個學生大概只圖弈秋的名氣,雖拜在門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講棋時,他心不在焉,這兩則小故事都記載在史書上。前人把它記下來,大概是想告誡后人們,專心致志是做好的先決條件,做事情要專心致志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一輩子做一件事需要的是對自己從事事業的摯愛與無悔的付出,可能不被人理解,但是要堅守內心,一件事做一輩子已經非常艱難,但是我覺得我們生活在這快節奏而又心浮氣躁的社會環境下,更加要秉持“高目標、嚴要求”這一原則,要立常志而非常立志,把目標定在100,或許得到90,把目前定在80,無論如何也達不到90,所以,我們要具有高標準的工匠精神,具體到實踐中,堅持高標準工匠精神,體現為在對于作品的精雕細琢和對社會對人民的負責。不管是錘煉一部作品,還是淬煉多部作品,都需要當下的創作者們,能夠靜下心來、對作品進行精雕細琢,如此,才能不斷斧正作品中存在的瑕疵,讓作品在修改中有質的飛躍;當然,一切作品都是從群眾中來,一切又都會回歸到群眾,尤其是對于文學藝術領域來說,永遠都不是“一錘子買賣”,這就需要我們學生、當下的學者等一切的文藝創作者們,能夠以一顆對社會對人民負責的心,專心雕琢精品,始終不忘初心。
同時我們還要堅守高標準的工匠精神,怎樣才算是對于高標準工匠精神的堅守呢?堅守高標準工匠精神,核心就是我們需要一種堅定不移的、勇往直前的信念。文學藝術行業,尤其是音樂、美術等藝術領域比較考驗人的耐心。有的人可能因為一首歌曲、一幅畫作一日之內就會大紅大紫,有的人可能一生磨礪一部經典。我承認世間萬物都有或然與既然的概率問題,包括文學藝術作品都有成功有偶然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要依仗作者本身綜合水平的提升。
張教授的知識淵博、鑠古切今,筆者無法望其項背,本片讀后感限于筆者水平有限,故在閱讀理解、知識吸收、寫作手法、融會貫通上難免管中窺豹或掛一漏萬,但筆者愿意秉承張振濤教授的“一輩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輩子”這一專心致志的標準,堅守高標準的工匠精神,用心學習音樂知識,我相信只要扎根就會發芽,繼而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