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章節 武彥 本報特約記者 章節 武彥
在經過近20年的反恐戰爭之后,勉強適應了“反游擊戰”的美軍又開始將目光轉移到“國家級對手”身上。五角大樓認為,俄羅斯和中國對美國構成最大的“國家級威脅”,今后軍事開支將更加重視與這些大國沖突有用的項目。為此,美軍從作戰概念到軍事訓練,乃至裝備發展都開始轉型。
發展全新兩棲登陸概念
“我們當前正在談論由355艘艦艇組成的美國海軍,但如果敵人未來要面對的是3萬艘艦艇呢?”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1日題為“美國海軍的終極武器:‘母船攻擊?”的報道稱,隨著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向著新的、更強大的威脅環境挺進,美國未來的兩棲攻擊模式可能包括成千上萬的分散式載人和無人監視船、可運輸裝甲車的登陸艇,掃雷艇和小型攻擊艇。
這個堪稱“船海”的新型作戰概念包括配置一個由分散但“相互聯網”的下一代氣墊登陸艇和其他小型船只構成的登陸船隊。這些小型艦艇由大甲板兩棲“母船”搭載,后者用于指揮和控制,同時帶有傳感器、遠程火力和“第五代空中支援戰機”。美國海軍遠征作戰部長大衛·科夫曼少將在海軍水面協會研討會上做出上述設想。科夫曼將其解釋為“將有人和無人駕駛的戰斗艇家族,融入分布式海上作戰行動”。
報道稱,由于中國和俄羅斯如今已經擁有更遠程的武器、更好的傳感器和速度更快的計算機,接近敵人海岸的兩棲部隊需要分散,使敵軍更難以瞄準。因此,這種分散卻又保持緊密聯系的攻擊部隊不易受到敵人的攻擊,同時可以多點突破敵人的防御。
為支撐這個全新的作戰概念,美海軍將發展一系列新型艦艇,例如未來的氣墊登陸艇、無人水面艦艇、兩棲戰車、艦載水下無人艇等,這將有助于美海軍引入更有效和致命的“超視距由艦到岸”攻擊能力。由兩棲攻擊艦搭載的F-35隱形戰斗機將解決敵人的空對空和空對地威脅,發現并摧毀敵方岸基防御系統,為登陸作戰鋪平道路。
“海豹”突擊隊備戰南海
反恐戰爭中大出風頭的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也在開始轉型。美國“新聞報道”網站22日題為“‘海豹突擊隊如何準備與中國開戰”的報道稱,美國“海豹”突擊隊正在“回歸自己”。報道稱,近年來,指揮“海豹”突擊隊和特種作戰舟艇部隊的美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已悄然開始進行“國家 級 演習”,并加大了與海軍水面艦隊的訓練。
報道稱,對美軍而言,中國在南海的眾多“人造島嶼”是最大的威脅之一。雖然它們的面積不大,但足以部署反艦導彈和作戰飛機,作為抵御美國航母戰斗群的外圍防線。而在“海豹”突擊隊訓練內容中,水文和特殊偵察以及秘密的水下滲透是核心部分,他們的高空傘降能力也聞名于世。因此在與中國發生沖突時,“海豹”突擊隊可能憑借這些特殊技能,充當針對“人造島嶼”作戰任務的“眼睛”和“耳朵”,甚至直接參與攻擊。“有證據表明,這正是他們接受培訓的目的。”
報道稱,“海豹”突擊隊在夏威夷的訓練需求呈指數級增長。截至目前,每年在夏威夷進行約100次訓練,其中大都是潛水訓練。然而特種作戰司令部已要求在2019年進行330次演習,大部分演習將是傘降滲透,然后進行海上作戰。
美軍轉型不容易
相比遠離反恐一線戰場的美國海軍,卷入“反游擊戰”更深的美國空軍和陸軍當前也在轉型,但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更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披露,在反恐戰爭中,美陸軍坦克部隊主要打擊對象是低水平的游擊隊和武裝分子,日常任務以巡邏為主,因此極少有機會使用主炮轟擊裝甲目標,更缺乏應對擁有現代高科技裝甲部隊的經驗。五角大樓承認,經過漫長的“非正規戰”消磨,美陸軍已經丟掉了對抗傳統陸上強國的技能。2018年,美國陸軍參謀長馬克·米利表示,美陸軍將為“大戰爭”轉型做準備,為此將審視大型常規戰爭所需要的戰術,確定、推敲并整合專門用于大國戰爭中的技術,在研發武器、技術和平臺時更加注重為大國之間硬碰硬的大規模機械化戰爭做準備。美陸軍裝甲部隊開始輪番到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接受大規模裝甲作戰訓練,提高應對強大敵人的能力。同樣遭遇的還有美國空軍。美國空軍反復糾結的輕型攻擊機采購項目就是受害者。此前該機假想的作戰環境是基本沒有防空威脅的“治安戰”,但如今美空軍要求它們未來必須承受更危險的正規作戰環境,而不僅僅是反恐作戰。作戰需求的反復變更,導致項目推進遲緩。
分析家認為,盡管五角大樓已經認識到反恐戰爭對美軍常規作戰帶來的負面影響,但“20年的積冰非一日可以融化”。美軍不但需要在戰略戰術、日常訓練乃至武器裝備等各領域全面轉型,當前還面臨一個最大難題“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