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朱
九月秋風起,落葉無聲相思濃。對于劉星而言,人生第一次離家出門闖蕩,她將迎來在上海的第一個中秋之夜。
一個多月前的一個深夜,劉星走下飛機懸梯,在上海虹橋機場起降的飛機掠過天空的時候,轟鳴聲中,機上那些燈光閃爍,點綴在夜空中,機身展翅組合在一起,給人一種鷹擊長空翱翔的美麗。
蒼穹下抬頭遙望,遠方的家在何處?瞬息間,她已從云南文山的大山深處飛到了國際大都市上海,秋風拂面,一絲涼意從心頭掠過。
與劉星同來的,還有18個小伙伴。他們是滬滇勞務合作項目“滬文勞務協作”云嫂家政培訓的首批學員,剛從文山衛校通過家政、母嬰和養老護理等專業培訓,充實到上海家庭服務業從事相關護理工作。
在“滬文勞務協作”學員入滬就業歡迎會上,除了云南省駐滬辦、云南文山就業局、上海市家協等相關領導外,劉星與小伙伴們第一次見到了來自云南娘家人上海服務站的“娘家人”。儀式熱烈而隆重,“娘家人”為她們送上祝福與期望,“要出得去,留得下,干得好”,讓劉星與小伙伴們感到了被重視、被關懷的溫暖。
初來乍到,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一切都得從頭學習、從頭熟悉。劉星與小伙伴們有太多的不適應、不了解,遇到困難、受到委屈,他們只能在微信群里吐槽、相互交流。
此時,“娘家人”與上海家協的工作人員悄悄陪伴在她們身邊,在群里與她們交流,為她們鼓勁加油。由于工作需要,小伙伴們分散在上海喜喜母嬰、愛照護、天地家政等企業,“娘家人”與云南省駐滬辦、文山州人社局共同到企業了解情況,看望學員。“娘家人”鼓勵學員們:發揚山里孩子不怕苦的精神,學本領,為上海大健康項目作出貢獻!有了“家里人”的鼓勵和幫助,劉星與小伙伴們都非常珍惜這個工作機會,堅定決心要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努力工作。
正自恍惚間,劉星耳邊鄉音響起。這不,馬上到中秋節了,“娘家人”又把她們接到服務站,噓寒問暖。
來自家鄉熟悉的鄉音,聆聽著“娘家人”的叮囑,劉星感到自己好幸福,“我們真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出來務工有人接送,日常工作有娘家人服務站、勞務工作站的人陪伴,我們外出打工是多么安全。感恩政府把我們從一個邊遠地區的孩子培養成為有愛心、責任心和事業心的家政服務員,我們一定不辜負家鄉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期待,使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在美麗的大上海扎根。請大家在這輪銀月的祝福下,共同見證我們更美好的未來。”
在劉星這批學員中,當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員占9人。她們通過“滬文勞務協作”云嫂家政培訓項目與上海4家知名企業簽訂了勞動用工合同,每月可獲得不低于4000元的工資收入和“五險一金”待遇,并可繼續享受由上海市免費提供的中、高級專項技能培訓,進一步提升個人職業技能,增加務工收入,真正實現一人做家政,全家都脫貧的目標。
這個家政項目是上海市落實與云南省對口扶貧工作,推動技能扶貧帶動就業扶貧的實質性項目。云南娘家人上海服務站積極參與滬滇勞務協作,建立起源頭參與貼近服務機制,為云南省脫貧攻堅外出就業扶貧工作獻計出力。
云南娘家人服務站發揮群眾工作的廣泛性,依托當地人社部門、用工企業,廣泛聯絡云南在外派駐機構、對口幫扶云南的部門、人力資源公司、商會、協會等組織,以及勞務輸出地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找到服務對象,指導聯系云南部分州市、縣有關部門、人力資源公司等建立娘家人服務分站(點)開展工作,不斷擴大工作覆蓋面。
不斷奔走下,鎮雄籍的曹安富和王雄被“找到”了,“好孩子”公司五六百名滇籍農民工被“發現”了,杭州顧家家居的寧蒗籍彝族家民工也“現身”了……上海服務站分別與永康市鎮雄縣娘家人服務站、杭州工作站、昆山工作站、3個縣級工作站、上海家政協會、商會、駐滬機構、滬滇合作對口幫扶云南的人社、教育等部門建立起協作工作聯系機制,以點帶面逐步形成了一張動態工作網絡。
今年6月下旬,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王樹芬到云南娘家人上海服務站調研時,對娘家人切實服務云南省脫貧攻堅大局,為外出務工人員穩崗就業,促進云南省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所發揮作用的重要性、必要性予以充分肯定。強調要依托省外屬地工會等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暢通渠道,完善多方參與協作工作機制,搭建省外務工人員綜合服務平臺。
經過一年多的運作,云南娘家人上海服務站在駐地和滇籍外出務工人員中的影響力已開始顯現。
“謝謝張站長,沒有你們的幫助,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云南娘家人服務站就是我的另外一個‘家’”。在上海虹橋機場安檢區,李某接過云南娘家人服務站站長張巖送上的一大袋食品,熱淚盈眶。
今年7月,張巖接到一個求助電話,在江蘇昆山務工的李某,因酒后滋事傷人后被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刑滿出獄后身無分文,身份證也找不到了。
李某是云南勞務輸出的貧困戶,家在千里之外的麗江,在昆山舉目無親,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云南娘家人服務站。
接到這個電話后,張巖立即向云南省駐滬辦、云南省總工會匯報,并為李某申請了云南省總工會2000元的專項困難補助,為李某購買了當天由上海返回麗江的機票。
為了防止李某走失,張巖安排人把他接到上海虹橋機場。見到李某時,只見他腳上穿著一雙拖鞋,手里拎著一個塑料袋,袋子里裝著一張刑滿釋放證明,除此之外,身無一物。
在上海虹橋機場派出所,張巖幫他辦理了臨時身份證,還用筆和紙為李某繪了一張轉機圖,并囑咐他回家后要好好做人做事,晚上家人會到麗江機場接他。
為了讓李某在回家的路途中能吃飽肚子,服務站“娘家人”還自己掏錢為李某買來了一大袋食品。

孔貴華向云南娘家人上海服務站工作人員了解情況。
李某在進入安檢門后3次回過頭來,眼里滿是淚水。
送走李某后,張巖仍一直牽掛著李某,直到晚上11點多,得知李某已經順利到家的消息后,她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這樣的突發情況對于云南娘家人上海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來說,是家常便飯。
為何會出現滇籍外出務工人員,特別是貧困戶穩定性不高,“留不住”的問題呢?通過走訪調查,娘家人上海服務站深究其中原由,有的貧困戶主動性差,存在政府求務工的觀念,遇到問題就回家,怕苦怕累,要求反復調整工作崗位和企業,不能適應流水線作業的現代工廠生產模式。外出務工人群中,30—40歲者居多,受客觀因素限制,他們文化素質偏低,技能較差,漸漸信心不足、沒有獲得感、缺少自我認同感。有的勞務派遣中存在派遣工與正式工同工不同酬現象,導致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到企業后產生思想落差,紀律渙散,隨意曠工、酗酒、離職。
為此,娘家人上海服務站除了建立起突發事件處置聯動機制外,注重對務工人員的思想引導。聯合有關單位進企業、進車間、進工地,借助舉辦廣場宣傳活動、座談會、慰問會、心理講座、親子活動等方式,發放農民工手冊、職工心理口袋書、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中華好家風》、禁毒防艾宣傳撲克等各類宣傳書籍10000余冊。還找來一批批外出務工帶頭人、創業者,推廣正面典型,堅持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并重、外部幫扶和自力更生有機銜接。
何其波來自云南鎮雄縣五德鎮陽平村,現在是永康順聚工貿有限公司經理。2000年他隨堂哥來到永康,從此與彈簧結緣。在彈簧廠打工時,他踏實肯干能吃苦,逐漸掌握了相關技術。2009年他遭遇車禍,被飛駛的火車撞飛,死里逃生后留下了些許殘疾。身體上的損傷非但沒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激起他的斗志,借錢自己辦起了彈簧廠。辦廠10余年來,何其波靠著自己的辛勤努力,誠信經營,使公司不斷發展。近年來,在云南娘家人上海服務站的支持幫助下,公司與正陽集團等大公司形成了長期合作關系。目前,公司產值近2000萬元,廠房占地4100平方,安置云南籍員工60多人。
來自永康市鎮雄娘家人工作站站長曹安富,被云南省總工會評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9歲到義烏打工的農民工代表袁海波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專職工會主席……通過宣傳一個個具有云南大山精神在外打拼的致富能手、創業成功者、熱心公益者、產業工人的故事,“娘家人”為云南外出務工人員樹立起學習的榜樣,傳播云南正能量。
今年4月初,云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孔貴華到云南娘家人上海服務站指導工作時要求,延伸服務手臂,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主動找服務對象,既要重視物質幫扶、脫貧解困,又要重視思想引領、人文關懷,把娘家人服務站工作往實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云南娘家人上海服務站用愛心、用真情,把溫暖帶給外出務工人員,為遠離家鄉的他們雪中送炭,溫暖送到心坎上。
今年7月6日,在浙江義烏打工的云南鎮雄人龔某忽發疾病,住院后被查出是肝硬化晚期,高額的醫藥費突然把一家人推向絕境。
龔某的丈夫鄭雄除了在網上發帖募捐外,還想到了求助于政府,于是給鎮雄縣委書記翟玉龍發了一條短信求助。
翟玉龍第一時間要求鎮雄住浙江黨工委書記曹安富組織對鄭雄一家進行幫扶,還要求鎮雄縣民政局給予經濟救助,并且還給鎮雄縣尖山鄉政府打了招呼,把鄭雄一家納入了建檔立卡戶。
為了表達對縣委、縣鎮府的感激之情,鄭雄還特意給翟玉龍寫了一封感謝信。
信中寫道:我們夫妻是普通的農民,平凡的打工者,由于病魔入侵,債臺高筑無錢治療,所以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書記發了條短信,誰知書記不僅很快回復了,還在百忙中給予了我們暖心的關懷和及時的幫助,使我夫妻二人有了戰勝病魔的決心和意志。我們為自己是鎮雄人而感到幸福。
云南娘家人服務站站長張巖得知這個信息后,立即發起募捐活動,為龔某在網上籌集善款9萬余元。
在中秋國慶慰問活動中,云南省總工會副主席尚建明會同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石麗康、省婦聯副主席李疆、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副主任施自應一行特意到醫院對龔某進行慰問。
當石麗康了解到龔某家已經花費醫療費20余萬元,而異地醫保報銷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到賬時,當即聯系昭通市人社局抓緊辦理。
當天下午6點左右,龔某的第一筆醫保報銷費用4萬余元已經到賬,第二筆也在抓緊辦理中。
云南昭通鎮雄籍在滬務工人員葛某,受工傷失明,事情得不到解決,到上海娘家人上訪求助。娘家人聯合云南省駐滬辦、當地工會,為葛某送去了慰問金6800元,并聯系相關部門協同援助律師幫助其維護合法權益。經多方努力,現已恢復了其被企業在受傷不知情的情況下解除的勞動合同,賠付事宜正在協商中。
僅永康娘家人服務站,一年中服務來訪人員5063人,成功維權勞資糾紛、工傷事故、交通事故、民間糾紛等1600余起;聯系當地醫療單位為462名云南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免費體檢;與駕駛培訓機構協商,以低于市場培訓價格2000元的費用為159名務工人員進行駕駛技能培訓。
連續兩年,在中秋國慶、元旦春節期間,由云南省總工會帶隊聯合成員單位、云南省政府駐滬辦對長三角云南外出務工的困難人員進行了慰問。云南省總工會為娘家人服務站投入資金280萬元,對673名云南在外務工人員進行慰問,對25名特殊困難人員進行救助幫扶。
到目前,只有云南省在兩節期間開展了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慰問活動,為他們增添了離鄉就業勤勞致富的勇氣和信心。當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時,其他省份的務工人員都十分羨慕——感嘆他們能收到來自老家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