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陳 陽
(1.浙江師范大學 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2.寧夏大學 外國語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建立以來,孔子學院發展極為迅速,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已有146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25所 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注]本文中關于孔子學院的未標明的數據均來源于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官方網站(www.hanban.org).孔子學院已成為推動國家文化建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平臺。
“一帶一路”建設為孔子學院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孔子學院通過“一帶一路”加快了中國語言文化的對外傳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的發展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孔子學院服務“一帶一路”五通建設,與“一帶一路”融合發展,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服務區和加油站。[注]王輝.語言助推“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文化傳播[N].光明日報,2016-12-25,(07).孔子學院的宗旨是發展中外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世界,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高度契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和聯系紐帶。[注]王輝.以語言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N].光明日報,2017-12-17,(12).
孔子學院的發展是中國語言規劃中的重大問題。語言規劃的目標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孔子學院的發展總是處在特定的國情中,不僅對所在國的語言生態產生影響,還對其人口、教育、經濟等領域形成綜合輻射效應。“一帶一路”沿線孔子學院的規模及各國孔子學院的分布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和所在國的國情匹配,從而形成綜合輻射效應,是一個重要問題。目前,國內對孔子學院布局的研究非常有限,僅有高永安從孔子學院分布與人口、經濟、文化等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注]高永安.十年來孔子學院的布局及其相關性報告[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周汶霏、寧繼鳴從空間分布探討全球孔子學院的發展,[注]周汶霏,寧繼鳴.空間分析視域下的孔子學院全球發展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7,(10).黃湄從孔子學院布局如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進行討論,[注]黃湄.優化孔子學院布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7,(24).缺乏利用大數據進行多視角分析。
本文將利用人口、教育、經濟等領域的大數據,多視角分析孔子學院在“一帶一路”上的分布狀況和存在問題,并提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發展布局的對策和建議。
當前,孔子學院在世界五大洲均有分布,其中歐洲的孔子學院數量最多,有173所,大洋洲最少,有19所。從分布的國家數來看,歐洲最多,有41個國家,大洋洲最少,有4個國家。
擁有10所以上孔子學院的國家依次為:美國(110所)、英國(29所)、韓國(23所)、德國(19所)、俄羅斯(17所)、法國(17所)、泰國(15所)、澳大利亞(14所)、日本(14所)、意大利(12所)、加拿大(12所)、巴西(10所),見圖1。

圖1 擁有10所以上孔子學院的國家
全球孔子學院分布的基本特點是:分布廣泛,在絕大部分中國建交國都建有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分布的國家數占中國建交國的83.4%。如圖2所示,孔子學院大部分設在發達國家,占57%。主要發達國家的占比較高。G7成員國的孔子學院占全球孔子學院的41%。美國一國的孔子學院占全球孔子學院總數的21%。
孔子學院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這跟中國外交方略和布局不無關系。在中國外交總體布局中,大國被視為“關鍵”。因此,從服務外交大局出發,美、英、德等大國自然成為孔子學院布局的主要國家。此外,在發達國家建立更多的孔子學院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有一定的示范效應。

圖2 孔子學院在發達國家的分布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孔子學院在“一帶一路”國家也迅速發展起來。“一帶一路”沿線至少有65個國家。[注]王輝,王亞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狀況[J].語言戰略研究,2016,(2).據我們統計,當前,“一帶一路”沿線有51個國家建立了136所孔子學院,占全球孔子學院總數的26%。東南亞建立的孔子學院最多,10個國家建立了31所孔子學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建有孔子學院最多的3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17所),泰國(15所)、印度尼西亞(6所)。有21個國家僅建立了1所孔子學院。2014年以來,先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建孔子學院25所,占全球新增孔子學院的29%。“一帶一路”沿線新增巴林、黑山和越南3個開設孔子學院的國家,分布國家逐步擴大。
1.分析方法
孔子學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分布能否發揮出綜合輻射效應,可以通過孔子學院與所在國國情的匹配度進行觀測和考量。本文選取中國和所在國外交關系、所在國安全狀況、所在國競爭力、所在國人口、經濟、教育、中國對外投資、進出口貿易、中外人員往來等指標作為觀測點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一般來講,上述指標的數值越高,孔子學院的設置數量也應該更多。匹配度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系統或系統要素之間配合的程度。本文中,孔子學院的匹配度表現為孔子學院對上述9項指標的配合程度。匹配度越高,孔子學院的綜合輻射效應越明顯,孔子學院的發展也更協調,影響力也越大。
本文對孔子學院的匹配度進行多視角分析。首先,以外交、安全狀況和競爭力為視角,對孔子學院與中國建交國的匹配度、規避安全風險的程度及與各國競爭力的匹配度進行整體分析。

表1 孔子學院分布狀況指標體系
其次,從孔子學院與所在國的人口、教育、經濟、進出口貿易、中國對外投資、中外人員往來等6項指標的匹配度進行國別分析。根據匹配度的高低,將匹配度分為4個等級:比較匹配、基本匹配、不匹配,很不匹配。將每個國家按照計算出來的各項指標的數值大小按降序排列,以統計范圍內的全部國家的平均指標數值作為匹配基準值,設定上下2倍之間為比較匹配,2—5倍為基本匹配,5—10倍為不匹配,10倍以上為很不匹配。各個國家按照匹配度的大小,可分為比較匹配型,基本匹配型,不匹配型及很不匹配型4種類型。利用層次分析法中的成對比較矩陣,對上述判定匹配度的標準進行一致性驗證。經驗證,CR(一致性比率)小于0.1,通過一致性檢驗,說明設定的匹配度的標準是合理的。
最后,依據匹配度指標體系中各個國家的匹配度,統計各匹配類型國家所占比例,不同指標下的匹配度排名,不同類型匹配度中比重最大的指標及綜合匹配度最高和最低的國家。
具體分析指標及內涵如上表1。
2.孔子學院在中國建交國的分布狀況
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只有不丹一個國家未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中國也未在不丹建立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在建交國的覆蓋率達到80%,匹配度較高。在64個建交國中,尚有東南亞的東帝汶、文萊、緬甸,南亞的馬爾代夫,中亞的土庫曼斯坦,西亞的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卡塔爾、敘利亞、也門、阿曼、科威特等共計13個國家尚未建立孔子學院。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沿線陸海鄰國中,只有緬甸和文萊沒有建立孔子學院。在未建孔子學院的國家中,緬甸建有1個孔子課堂。阿曼設有國家漢辦支持的孔子學院項目。
孔子學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主要和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格局發生的變化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關。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形成了以周邊和大國為重點,以發展中國家為基礎的發展格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深化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關系及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孔子學院服務于新型國際關系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意圖進一步得到體現。
3.孔子學院的分布與所在國安全狀況
根據《2018全球安全指數排名》[注]參見http://visionofhumanity.org/app/uploads/2018/06/Global-Peace-Index-2018-2.pdf.,在建有孔子學院的51個國家中,安全指數排名在100位以內的國家有31個,占61%。未建立孔子學院的13個建交國中,安全指數排名在100位以上的國家有7個,占54%。其中敘利亞、伊拉克、也門、巴勒斯坦等4個“一帶一路”國家列入全球最不安全的10個國家中。沙特阿拉伯、緬甸、土庫曼斯坦等3個國家的安全指數排名在100名以外。阿曼、東帝汶、卡塔爾、科威特4個國家,雖然安全等級居中,但尚未有孔子學院。超過半數尚未建立孔子學院的國家,因其安全狀況不佳,尚不具備建設孔子學院的安全條件。
4.孔子學院的分布與所在國競爭力
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6~2017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注]參見https://cn.weforum.org/reports/2016~2017.,列有138個國家的排名情況。在48個上榜的“一帶一路”國家中,排在前50%以內的國家有27個,占56%。這說明多數孔子學院分布的國家競爭力較強。卡塔爾(18位),沙特阿拉伯(29位)、科威特(38位)3個國家的競爭力排名靠前,但尚未設置孔子學院。
5.孔子學院的分布與所在國人口
人口是設置孔子學院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可以按照每千萬人口擁有孔子學院數量來測量孔子學院與人口的匹配度。計算結果顯示:人口指標中比較匹配國家有10個,基本匹配國家有16個,兩類國家合起來占51%。不匹配國家有14個,很不匹配國家有11個,兩類國家合起來占49%。達到基本匹配等級以上的國家和未達到基本匹配的國家數量基本相當,這說明,孔子學院的人口指標的匹配度不高。這個結論與高永安(2014)的關于孔子學院與人口相關性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
以印度和蒙古為例。印度有12.8億人口,僅有2所孔子學院。蒙古有大約307萬人口,卻有3所孔子學院。單從人口指標來看,這兩個國家孔子學院的數量與人口都很不匹配(見表2)。

表2 孔子學院的分布與所在國人口的匹配度

表3 孔子學院分布與所在國高校數量的匹配度

表4 孔子學院與所在國GDP的匹配度

表5 孔子學院布局與所在國進出口貿易的匹配度

表6 孔子學院分布與中國直接對外投資的匹配度
6.孔子學院分布與所在國高校數量
多數孔子學院是國外高校和中國高校合作建立。作為中外合作的教育和文化傳播機構,孔子學院數量與所在國的高校規模形成一定的匹配關系。以每10所大學擁有孔子學院的數量計算,結果顯示:比較匹配國家有28個,其中阿聯酋和烏克蘭的匹配度最高。基本匹配國家有21個,兩類國家合起來占94%;不匹配的國家沒有,很不匹配的國家有3個,占6%。上述數據說明:孔子學院的分布與所在國高校數量的匹配度很高。
印度、老撾、黑山3個國家最不匹配。印度有878所大學,卻只有兩所孔子學院。老撾、黑山兩個國家均只有一所大學,也都有一所孔子學院(見表3)。
7.孔子學院分布與所在國的經濟規模
孔子學院分布需要考慮所在國的經濟狀況。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規模的主要指標。以每千億美元GDP擁有孔子學院數量計算,發現:比較匹配國家有14個,基本匹配國家有26個,兩類國家合起來占78%。不匹配國家有5個,很不匹配國家有6個,兩類國家合起來占22%。這說明,孔子學院分布與經濟規模指標的匹配度較高。
匹配度較低的國家中,印度的GDP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最高,但只有2所孔子學院。吉爾吉斯斯塔、塔吉克斯坦、蒙古等國GDP較低,卻擁有相對較多的孔子學院(見表4)。

表7 孔子學院分布與所在國人員往來的匹配度
8.孔子學院與進出口貿易
進出口貿易是跨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反映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孔子學院的數量同中國與所在國進出口貿易形成一定的匹配關系。以每億美元2017年度進出口額擁有孔子學院數量計算,發現:比較匹配國家有14個,基本匹配國家有16個,兩類國家的比例是60%。不匹配國家有5個,很不匹配國家有15個,兩類國家的比例是40%。這說明,大部分國家孔子學院的分布同中國與所在國的進出口貿易比較匹配,但很不匹配的國家比例較大,總體匹配度有待提高。
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孔子學院匹配度很高,在匹配度很低的國家中中國與蒙古、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進出口貿易額相對較少,但這些國家均擁有3所以上孔子學院。中國與新加坡和越南的進出口貿易額相對較多,但兩國僅各有1所孔子學院(見表5)。
9.孔子學院布局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反映中國在國外的投資水平。據《中國對外投資報告》統計[注]參見 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71201/163517113153.shtml.,2014年以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已超過 500億美元。
按照2016年度中國對孔子學院所在國每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擁有孔子學院數量計算,發現:比較匹配國家有6個,基本匹配國家有9個,兩類國家合起來占54%。不匹配國家有7個,很不匹配國家有6個,兩類國家合起來占46%。這說明,統計范圍內多數國家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指標達到基本匹配以上等級,但匹配度需要提高。
烏茲別克、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匹配度較高,但新加坡、約旦等國的匹配度較低。在統計范圍內的28個國家中,中國對新加坡的直接投資額最大,只擁有1所孔子學院,對約旦的直接投資額最小,卻擁有2所孔子學院,匹配度較低(見表6)。
10.孔子學院分布與所在國人員往來
中國與孔子學院人員往來的情況反映了兩國之間的交往密切程度,可以作為孔子學院布局的一個重要指標。根據中國和所在國2017年度航班起降人次,按照每百萬人次擁有孔子學院數量計算,結果顯示:比較匹配國家有8個,基本匹配國家有10個,兩類國家合起來占36%。不匹配國家有11個,很不匹配國家有21個,兩類國家合起來占64%。這表明孔子學院與人員往來的匹配度很低,需要大力提高。
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尼泊爾的匹配度很高。斯洛伐克和波黑跟中國的人員往來很少,擁有2所孔子學院,而新加坡和越南跟中國的人員往來很多,卻各只有1所孔子學院,匹配度很低(見表7)。
1.各匹配類型國家所占比例
將人口、經濟實力等6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后發現:基本匹配型國家占比最高,達到35%,很不匹配型國家占比最低,為22%。比較匹配和基本匹配類型的國家合起來占62%,不匹配和很不匹配型國家合起來占38%。綜合分析,大部分國家孔子學院的分布能達到基本匹配以上。這說明大部分國家孔子學院的布局較為合理,但匹配度有待提高(見圖3)。
2.不同指標下的匹配度排名
從圖4可以看出:高校數量指標的總體匹配度(達到比較匹配和基本匹配)最高,達到94%,而人員往來的總體匹配度最低,只有36%,需要大力提高。總體匹配度沒有達到60%的中國對外投資、人口、人員往來指標的匹配度需要提高(見圖4)。

圖3 各匹配類型國家所占比例

圖4 不同指標的匹配度排名

圖5 不同類型匹配度中比重最大的指標
3.不同類型匹配度中比重最大的指標
按照4個不同等級來看,高校數量指標的比較匹配型國家占比最高,經濟實力指標的基本匹配型國家占比最高,人口指標中不匹配型國家占比最高,人員往來指標中,很不匹配型國家占比最高。這進一步說明,經濟實力指標中需要提升匹配度,人口和人員往來指標的匹配度偏低,需要大力提升(見圖5)。
4.綜合匹配度最高和最低的國家
以至少3個指標達到比較匹配等級作為綜合匹配度高的標準,以至少3個指標達到很不匹配等級作為綜合匹配度低的標準,經篩選,發現印度尼西亞等12個國家的綜合匹配度最高(見表8),而黑山等7個國家的綜合匹配度最低(見表9)。

表8 綜合匹配度最高的國家

表9 綜合匹配度最低的國家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個國家建立第一所孔子學院往往是出于外交布局的考慮。孔子學院作為公共外交平臺,最好在中國的每一個建交國都有分布。因此,建立第一所孔子學院時,所在國的人口、教育、經濟等因素一般可以忽略。在分析上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布局時,只建有一所孔子學院的國家雖然也有匹配度高低的問題,但其意義主要是為是否新增孔子學院提供參考。
根據上面的多視角分析和綜合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的布局呈現不同的類型和特點,大部分國家孔子學院的布局達到基本匹配以上等級,但總體而言匹配度需要提高。為優化孔子學院布局,本文將歸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改進的建議。
1.服務外交需求方面的不足
“一帶一路”沿線有13個中國的建交國尚未設立孔子學院,占已建交國的20%。周邊外交,“一帶一路”建設需求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需要對全球孔子學院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的布局做出更完善的頂層設計。
2.綜合輻射效應有待提高
雖然大部分國家孔子學院的布局和所在國的人口、教育、經濟等因素達到比較匹配或基本匹配,但匹配度不夠高。從綜合匹配度來看,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綜合輻射效應和影響力有待提升。
3.布局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
在有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存在著孔子學院的設置偏少或偏多的問題,整體上布局不夠均衡。有些國家對孔子學院的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孔子學院還需要進一步協調發展。
4.與人口和人員往來的匹配度相對較低
比較而言,孔子學院與人口和人員往來的匹配度相對較低。人口和人員往來是設立孔子學院的重要參考,因而這兩個因素在孔子學院布局中需要格外重視。
為更好發揮孔子學院綜合輻射效應,提升孔子學院的國際影響力,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孔子學院的布局特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1.加強孔子學院設置的科學性
在一個國家設立或增設孔子學院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本文中所提出的9個方面是孔子學院布局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要以語言規劃和語言傳播基本理論為指導,加強孔子學院設置的科學性,對擬設孔子學院的國家進行全面調研,制定孔子學院布局的多因素判定模型,把模型的分析結果作為設置孔子學院的基本依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情社情不一,發展程度不同,人文形態各異,需要對孔子學院的設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科學研判。
2.優先發展,合理布局,服務“ 一帶一路”建設
要做好孔子學院布局的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服務國家外交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積極穩健擴大孔子學院數量,設定優先國家和重點國家,精準布局,有序推進。
根據“一帶一路”建設需求,優先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在尚未建立孔子學院的13個建交國中新設孔子學院并大力支持。優先考慮在安全狀況良好的阿曼、東帝汶、卡塔爾、科威特設立孔子學院。上述4國中,卡塔爾、科威特的國際競爭力也較強,可作為優先布局中的重點。此外,可重點考慮在中國周邊的文萊和柬埔寨設立孔子學院。對印度等孔子學院偏少的國家,也可作為布局的重點。
3.提升孔子學院布局的綜合輻射效應
要重視孔子學院布局的綜合輻射效應,提高孔子學院與各項因素的綜合匹配度,根據各項因素的綜合匹配等級確定布局方案。對綜合匹配度低且孔子學院數量較少的國家,要擴大規模,完善布局,針對綜合匹配度高的國家要維持規模,提質增效。
4.解決孔子學院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
在具備條件新設孔子學院的國家,可重點布局,在具備條件增設孔子學院的國家,可有序增設,以充分滿足各國民眾的漢語學習需求和漢語國際傳播的需要。保持“一帶一路”孔子學院與全球孔子學院,“一帶一路”各國孔子學院之間的協調發展。此外,可將孔子課堂和網絡孔子學院作為孔子學院的補充和延伸,放在孔子學院布局中綜合考慮。
5.提高對人口和人員往來因素的重視
比較而言,孔子學院與人口和人員往來這兩項指標的匹配度相對偏低。人口和人員往來構成文化交流的主體,設立孔子學院的重要參考,因而這兩個因素在孔子學院布局中需要格外重視。對人口相對較多,人員往來頻繁,但匹配度偏低的國家,如印度和越南等,需要重點考慮。
當前,全球孔子學院發展迅猛,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在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本文結合多個指標分析了“一帶一路”沿線孔子學院布局的匹配度,并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建議,以期作為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的參考。需要說明的是,本文采用的9個方面的指標也有一定局限性。“一帶一路”孔子學院的布局不是我國能單方面決定的,受制于諸多因素和不確定性,如所在國及合作機構的舉辦意愿和辦學條件,所在國的宗教、輿論環境和民眾的實際需求,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地緣政治等,是一個復雜的決策和實施過程。這也進一步說明:在孔子學院布局時,多因素分析和科學決策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