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高等教育作為普通教育體系的頂層,發展歷史源遠流長,但究其所綜,其職能是培養專門專業人才,進行科學理論研究,最終將其所學服務貢獻于社會。
我國教育體系中,受眾面較廣的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從國家財政局網站公布的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教育類支出表中統計,高等職業教育支出決算額為996.13億元,在職業教育中占比較大,但與高等教育的支出決算額4118.32億元相比,絕對額小。表1中羅列了2014年到2016三年的數據。

表1 教育類支出統計表(單位:億元)
根據2016年中國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網站的部門決算來看,高職教育的一般公共財政支出占教育支出的3.55%。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支出的15.53%。我國近三年的數據統計情況見表2:

表2 近3年我國教育支出情況(單位:億元)
財政性教育經費對國民生產總值的占比最低應為4%,這是衡量教育發展水平的指標之一。我國在2013年才突破4%的基礎線。近年來雖然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還遠不及發達國家水平。應適當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支出,以促進我國教育結構合理化,教育層次健康化發展。
根據安徽省教育廳發布的公告,2016年財政撥款收支預算663706.8萬元。其中教育支出548077.3萬元,占82.6%。
根據安徽教育網統計,安徽省2014-2016年的教育支出情況見表3:

表3 近3年安徽省普高教育和高職教育支出情況(萬元)
從以上數據得出,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財政撥款不及高等普通高等教育的10%。2016年6月安徽省教育廳印發的《安徽省高職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指出,要建立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投入評價機制,建立完善的財政投入制度,確保財政投入與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廣度和深度、人才培養力度和目標、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相吻合。《方案》對于2017年安徽省屬高等職業院校的生均財政撥款制定了下限,為12000元/人。這對于安徽省公辦高職院校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在教育層面,我國各教育機構的主要經費都依賴國家財政撥款。對于高職院校而言,財政撥款的規模和校均撥款額都無法滿足高等職業院校發展的廣度和速度。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研究顯示,國家教育支出占比一般隨著GDP增速呈正相關性。我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教育投入增加將會填補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缺口。大部分發達國家的財政性教育支出對GDP的占比已達到6%左右,只有保證總量的充足,才能滿足各院校各類教育的需求。
雖然世界范圍內各國對高等教育的支出各不相同,趨勢多樣,但政府支持的財政性支出依然承擔著重要的職能性作用。政府在教育層面的財政撥款的體制建設的完善程度,主導著對高職教育的發展速度、發展高度和發展寬度。我國近年實施的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的撥款結構沒有完全體現高職院校的運營成本規律,也不能完全體現財政支出在高職教育投入是公平性的。從全國范圍看,公平性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3.2.1 完善財政撥款制度,加大對教育層面尤其是高職教育的財政投入比例
縱觀這幾年來的數據,我國政府對普高教育的財政撥款是遠大于對高職教育的。雖然近年來國家越來越認可高等職業教育對社會的貢獻,但是財政投入依然遠遠不足。但從事高職教育的單位多為非盈利性單位,尤其是高校,因為沒有利益驅使,使得某些高職院校以自籌形式彌補財政撥款不足,籌款占用了院校有限的軟件資源,對高職院校發展不利。研究實證結果表明,運營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成本是運營普通高等教育事業成本的2倍以上。但目前高職教育的一般公共財政投入不及普通高等教育的1/4。以安徽省為例,安徽省高等學校共119所,高職類院校數量是本科院校的1.5倍以上,但高等職業教育的支出只占普高教育的8.64%。此外,增加高職教育的財政支出比例,必須用撥款制度作為依托,因此制定完善全面的撥款制度至關重要。
3.2.2 解決特定地區高職教育事業經費不足的問題
一般來說,財政經費充足的地區都是發達地區,而緊缺高職類人才的邊遠地區高職院校設立少,且經費緊張,不宜于吸引高級人才。也就是說,應該得到財政更多支持的邊遠或偏僻地區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國家應出臺政策,針對性的對邊遠地區或重點發展地區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給予財政性支持。
3.2.3 協助支持民辦高職類院校,增加資金籌措途徑
民辦高校缺乏國家和政府的財政支持,學校發展需要經費、多樣化辦學也需要經費,因此民辦高校大多通過自籌和社會捐款或其他方式解決經費問題。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政策向民辦院校傾斜,多方協調民辦院校和與其專業對口的企業,促成企業和民辦院校建立關系,以實驗實訓基地或其他方式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根據企業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訂單式培養人才,鼓勵企業捐款、鼓勵院校在創新創業,以彌補經費缺口。
目前,高職類院校專項財政撥款數額大都按照在校生數進行分配。公共財政資源的使用效率缺乏統一和明確的定量衡量標準和機制。有些高職院校重科研重項目重資金,但成果單一,產出少,效率低;有些院校重規模重競賽重排名,但缺乏實踐,但應用少,效率低。產出的界定需要制定統一標準。在各院校制定長遠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完善產學研機制,制定適應的公平和效率衡量機制也至關重要。要把國家財政資源的效率發揮到最高,才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資源,讓高職教育更好更快更和諧的發展。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體系中重要的一個層次,承擔著培養具合格的專業高等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要責任,以適應我國產業結構變化的大趨勢。因此,高職教育在公平、高效的國家財政撥款制度下,資金相對充足,運作會更得心應手,并具時代特色,更能體現高職教育質量和成果的豐碩,同時推進我國整個教育現代化體系建設進程,培養更多更優質的人才,服務大眾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