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月23日文章,原題:新研究顯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今年將給全球貿易增添1170億美元根據最新分析,中國與“一帶一路”倡議所面向的多國之間的商品貿易今年有望增加1170億美元。貿易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宜的研究顯示,對中國而言,這意味著新增560億美元出口,同時,中國將從80個國家額外進口610億美元的商品。當前對世界經濟減速擔憂加劇之際,這將給全球貿易增加0.3個百分點,對全球增長貢獻0.1個百分點。
并非所有國家都歡迎北京的這個倡議,有的尚未同意中國出資的項目,但表達出興趣。即便尚未收到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的那些國家,也將因該倡議而增加貿易額。裕利安宜高級經濟學家馬哈茂德·伊斯拉姆說,這是因為沿“一帶一路”網絡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以及中國與目標市場之間貿易關系的改善。此外,“一帶一路”計劃很大一部分在中國國內,因此在華外企也將受益于中國國內基礎設施改善,“其他國家也會受益于中國需求……說到底,這將給(全球)市場帶來需求并(讓別國)受益。”
伊斯拉姆表示,“一帶一路”促進了競爭力,這不令人意外。據估計,2018年“一帶一路”對貿易的促進高達1580億美元,最大受益者是韓國、東南亞國家、印度和俄羅斯。今年,“一帶一路”投資勢頭不減。根據華盛頓RWR咨詢集團的數字,從1月2日到15日,“一帶一路”新項目達45億美元,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所占份額最大。(作者芬巴爾·伯明翰姆)
新加坡《商業時報》1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更低調推進“一帶一路”計劃2013年中國公布“一帶一路”倡議后,北京將該計劃作為外交政策的核心部分推介。如今,中國似乎仍在推進該計劃,但措辭更謹慎。
中國正反思該倡議的兩方面。一是在海外支出方面如何決定,二是該倡議如何呈現給海外受眾。北京已表示,中國不會為面子工程出錢。
但沒人認為“一帶一路”會消失。連來自那些懷疑該倡議的國家(比如印度)的企業領袖,都擔心中國的“一帶一路”不斷向前,自己國家卻被拋在后面。印度達米亞集團主席高拉夫·達米亞就表示,印企領袖擔心,中國正在世界各地構筑紐帶,而印度公司可能錯失良機。▲
(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