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
婚活,近年來在日本是個流行詞,意即以結婚為目的所進行的各種準備活動。日本內閣府網站的數據顯示,30—34歲的男性,大約兩人中有一人未婚,女性同一年齡段大約是三人中一人未婚。未婚人士覓結婚對象可以借助大型婚介公司,但它們大多收費不菲,年輕人直呼結不起婚,于是社會上各種相親方式應運而生。
農村男子與自衛隊員相親
在日本,農村年輕人找對象難。于是當地農協等組織熱心籌劃相親活動。靜岡縣是日本知名的茶葉以及各種果蔬的生產基地,許多年輕人在家鄉投身農業生產,但他們的終身大事卻成了難題。2月16日,靜岡農協將舉辦“和土男子結農業婚”的集體相親活動,活動前征集女性參加者。所謂“土男子”,即是扎根農村、耕耘土地的男子。相親活動除了讓男女青年自由交談外,還安排一起采摘草莓等環節,讓參加者在勞動中互相了解,培養感情,最后還有農產品品嘗會。不得不說現實很嚴峻:接受“農業婚”的城市女子還是不多。
還有一個婚戀老大難群體是自衛隊隊員。日本的電視上不時有自衛隊員的相親節目。有自衛隊退役軍官設立了專門面向自衛隊軍官的婚戀公司,生意興隆。有意與自衛隊軍官結緣的女性在網上登錄,婚戀公司為自衛隊軍官提供網上與異性聯系以及集體相親晚會的服務,據說每月都有成雙成對的。日本全國各地有160多個自衛隊駐地,為方便他們參加,相親晚會往往就在駐地舉辦。
參加相親的每個人都戴個胸牌,上面寫著姓名、年齡、血型、興趣愛好、愛吃的食物、個性特點等,先是一對一輪流對話,而后找中意的人自由交談,談得投機,就交換聯系方式,進一步交往。電視臺在推出自衛隊軍官相親節目時,往往會順便介紹自衛隊的工作內容,如“積極參與抗震救災”等。
父母拄拐杖“代理婚活”
父母替子女相親也成為時尚,稱為“代理婚活”。京都有個社團法人“良緣父母會”,就是專門籌劃父母替子女相親的團體。參加代理相親聚會的多是60歲到80歲、為子女婚姻大事操碎心的為人父母者,有人甚至是拄著拐杖來的。父母之間積極交談,互相覺得合適,就交換貼有相片的子女個人資料。然后把這些信息告訴子女,孩子若有意向見面,父母就告訴對方父母,然后雙方子女約會。據說不乏成功的例子。
父母出面給子女找對象背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經濟上不能獨立,啃老,讓父母受不了。
網絡相親與電視相親
網絡相親APP軟件收費比婚介所便宜多了,每月只需要數千日元,未婚男女在相親軟件上登錄,公開自己的基本信息和求偶條件,異性若有意接觸,通過短信聯系,增進了解后,互有好感,便見面相親。
TBS電視臺有個頗有人氣的集體相親節目,參加者多是俊男美女,比起普通的相親會,多了許多娛樂環節,其中,有女性到中意的男性家中訪問的環節。電視節目集體相親,有人被多名異性青睞,有人身邊冷冷清清,富有戲劇性。最后是示愛時間,男性向中意的女性表白心聲。女方若應允,那么便成雙成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