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佳林, 申 燕, 姚 旭
(山西潞安太陽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密柵組件電池片,采用12條柵線設計。與常規組件相比,密柵組件擁有獨特的優勢,其具有更高的發電效率和更長的發電時間,從而增加整個系統的發電量;在低福照度的條件下,依舊表現優異;在降低組件串聯電阻的同時,能更好地提升組件的輸出功率,也降低了組件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因內部隱裂形成的熱阻幾率。然而,由于技術水平、成熟度等原因,生產中敷設環節現有的工藝,嚴重影響著產能及質量的提升。
敷設是光伏組件生產中的重要環節,敷設工藝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光伏組件的產出及產品質量。自動排版機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敷設速度,解決了敷設的一致性,避免了因人為操作不當帶來的質量問題。但經前道EL測試后發現,排版機自動敷設后,仍有少部分組件存在裂片、短路等不良現象,需要進行人工返修。
敷設返修工藝簡圖(舊工藝)如圖1所示,黑色為不良電池片,需要將與其相連的焊帶拆卸開(紅色線條翹起),換上良片后,再將焊帶重新焊接(紅色線條放下)(圖1),實物圖為正在焊接的過程(圖2)。人工返修密柵組件時,存在一系列以下問題。
1) 每片密柵電池片焊接互連條數量為12根,返修過程需要將互連條全部拆卸,之后重新焊接,整個過程中需要焊接/拆卸焊帶共計60根,耗時56 min;

圖1 敷設返修示意圖

圖2 敷設返修實物圖
2) 電池片表面的焊帶經拆卸后,表面銀漿出現破損,后經焊接后出現虛焊的幾率大大增加;
3) 互連條經過一次焊接后,焊帶表面的錫鉛合金均勻性發生變化,二次焊接后極易造成虛焊;
4) 密柵焊帶直徑僅為0.4 mm,單片返工涉及到的數量達60根,這對員工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若出現連接錯誤,將會直接導致短路。
以上問題,一方面影響敷設返修進度,造成現場待返修組件“堆積如山”;另一方面,影響了生產的穩定性,使敷設返修合格率偏低。基于以上問題現狀,對密柵返修工藝進行了優化。
根據觀察統計,返修主要原因為短路和虛焊。短路,即因焊帶連接錯誤,導致局部電池反接/短接(如圖3、圖4所示)。短路主要需解決的問題是減少員工的工作量,減少失誤幾率,同時對返修作業進行徹底修改,杜絕接錯的現象。

圖3 單片短路圖4 整串短路
虛焊,即因互連條與電池片電極接觸不牢固,引起的電性能損失(如圖5、圖6所示)。

圖5 背面虛焊圖6 正面虛焊
由于0.4 mm規格的焊帶經不起二次焊接,所以需要在不進行二次焊接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經摸索,提出焊帶與焊帶相連接的方式。焊帶接焊帶的方式經過工藝實踐,考慮組件外觀及可行性后,最佳解決辦法如圖7所示。

圖7 虛焊返修工藝優化示意圖
從圖7所知,將1、2 兩處焊帶絲剪斷,將不良電池片直接拿起,對虛焊位置返修后,放置原位置,用焊帶絲進行兩邊銜接。具體操作步驟如圖8所示。

圖8 虛焊返修工藝工藝優化實物圖
現場選取四班作為實驗班組,優先使用新工藝進行敷設返修,通過連續三天的培訓后,四班敷設返修人員掌握了新的作業方法,同時對比三班和四班數據,結果如下。
圖9為第12周兩班產出率對比,表1為第12周生產情況對比(敷設返修段完工時間、層壓異常、終測異常等)。

圖9 第12周兩班產出率對比

表1 第12周生產情況對比
我們可以看出四班的生產情況要明顯優于三班。
優化工藝推廣后,每月各項指標均有所提升。如表2所示。

表2 2018年1-5月份生產情況
優化后的敷設返修工藝在實際使用中效果顯著,單片返修用時從56 min降低至3 min,速度提高19倍,達到預期目標;敷設返修合格率從平均值85%提高至96%,每日可減少不合格組件9塊,達到預期目標。敷設返修速率的提升,不僅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外,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敷設返修進度頑固、產能難以提升的瓶頸問題,給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隨著工藝的不斷改進,更進一步穩定了我司密柵光伏組件生產在全國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