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連云港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丁維杰
近年來,江蘇省連云港市各級工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彰顯作為,在組織、引導、服務職工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方面取得新業績,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特別是過去的一年,工會多項工作取得開創性、突破性成果,扶持職工創業小額貸款保險試點工作扎實推進,職工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互助保障計劃全面鋪開,網上工會建成投用,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一是在推進連云港高質發展的新進程中,如何進一步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團結動員廣大職工更好地發揮主力軍作用,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二是面對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進一步提升服務職工質量效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職工,需要繼續探索和實踐;三是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的形勢下,如何深入推進工會改革,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擴大組織覆蓋面,提升凝聚力、影響力,需要不斷改進和創新。
工會工作做的是群眾工作,實質上就是政治工作,講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工會組織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自覺成為在職工群眾中、在基層凝聚人心、堅守前哨、沖鋒陷陣的戰斗隊、工作隊,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落實到工會各項工作中去,把黨的意志和主張落實到廣大職工中去。
旗幟鮮明講政治。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扛起責任抓引領。深化“中國夢·勞動美·幸福路”主題教育,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宣傳教育和文化活動,引導廣大職工群眾一心一意聽黨話、堅定不移跟黨走。全年組織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的宣講活動不少于200場次。
多種形式廣宣傳。探索創新工作方法,注重運用職工喜歡和熟悉的時尚元素、話語體系、鮮活方式來吸引職工、調動職工,積極開展“網聚職工正能量,爭當中國好網民”、“我眼中的港城之美”網絡宣傳、第五屆“港城最美職工”評選活動,傳播文明正能量,引領社會新風尚。
堅決守好主陣地。全面落實黨管意識形態原則,不斷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意識和主體意識,有效發揮工會“一網一微一端”新媒體平臺作用,面對錯誤思想觀點,敢于發聲“亮相”,勇于舉旗“亮劍”,發出好聲音、講述好故事,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向中心聚焦、為大局聚力,是工會組織的職責使命。工會組織應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奮發有為、彰顯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再創輝煌。
用好勞動競賽“傳家寶”。圍繞“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主題,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引導廣大職工奮勇投身發展一線、創新前沿建功立業。進一步健全完善以企業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為基礎的技能競賽體系,不斷鼓勵廣大職工在技術工藝革新、管理服務出新、品質業態創新上激發創造活力,以“微創新”助推企業大發展、產業大升級,為實體經濟發展多作貢獻。
緊握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新抓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決策部署,推動把優秀產業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納入黨管人才總盤子,探索完善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機制,引導廣大產業工人勤于鉆研技術、練就過硬本領,努力建設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為高質發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今年繼續設立100萬元專項資金,培訓技工不少于5000人次。
唱響時代發展主旋律。進一步厚植勞模工匠成長土壤,積極協同各個方面為勞模、工匠發揮作用搭建平臺,深入實施勞模支部“雙創雙提升”工程,與連云港日報、連云港廣播電視臺攜手開展“尋找身邊的港城工匠”活動,培育選樹一批技能精湛、甘于奉獻的能工巧匠。廣泛宣傳勞模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讓勞動光榮、勤勉敬業、精益求精在連云港大地蔚然成風。
當好文明城市創建先鋒隊。全市工會組織將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團結動員廣大職工在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打頭陣、當先鋒,爭做文明風尚的表率、文明創建的表率、道德模范的表率、志愿服務的表率,以實際行動為創建工作增光添彩。
工會組織是黨委、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只有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真情關心職工疾苦,真誠傾聽職工呼聲,及時反映職工訴求,讓工會在職工群眾需要時能夠看得見、找得到、信得過、靠得住,才能真正成為職工群眾遮風擋雨的“溫馨之家”、充滿愛心的“幸福之家”,才能讓橋梁更加暢通、紐帶更加堅固。
編織立體化維權網絡。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實施意見》,深入開展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園區創建活動,構建市、縣區、企業三級勞動關系監測組織網絡體系。扎實推進“安康驛站”建設,因地制宜拓展服務形式、服務對象和服務功能,今年創建星級“安康驛站”12家。加強職工法律援助站規范化、實體化建設,健全“裁調對接”、“訴調對接”機制,更好地為廣大職工撐腰打氣、維權說話。
構建多元化普惠體系。加快全市各級職工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推動縣區級職工服務中心建成率100%,鄉鎮、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職工服務中心建成率50%以上。抓好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將工會幫扶與政府救助政策有機銜接,把城市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等群體享受的優惠政策延伸至困難職工家庭。大力實施普惠行動,精心做好工會會員服務卡、愛心母嬰室、單親困難女職工“微心愿”圓夢行動等實事,讓廣大職工群眾有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打造特色化工作品牌。有序推進工會扶持職工創業小額貸款保險工作,加大貸款發放力度,幫助更多職工實現創業、再就業。今年計劃發放貸款3000萬元,工會貼付利息150萬元。全面推廣職工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互助保障計劃,加快組建互助互濟會醫生專家組,認真做好會員入會和服務工作,吸引更多職工加入進來,力爭會員總數突破7萬人。四是建成智能化服務平臺。實施“智慧工會”工程,建好“連工惠”職工網絡服務平臺,打造方便快捷、務實高效的服務職工新通道,把工會工作做到職工群眾身邊、做到職工群眾心坎上。豐富網上服務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開展職工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網上普惠活動,做到“活動月月有、優惠天天見”。今年計劃投入500萬元,發展合作商家不少于200個,注冊會員突破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