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710021)
自2013年,以弘揚漢字為主題的《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兩大文化真人秀節目播出后好評如潮,而后電視熒屏上不斷涌現出大批以不同文化內容為主題的文化真人秀節目。首先,央視率先推出了以“大會”來命名的一系列電視節目,緊接著各大地方衛視也不甘示弱迎頭趕上。不同文化主題和內容與真人秀這一綜藝元素相結合,產生了1+1〉2的傳播效果。而對非遺這一主題元素而言,利用文化真人秀節目對其進行傳播與展示必然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方式。觀眾可在閑暇消遣娛樂之余,享受著一場文化的饕餮盛宴。
《百心百匠》節目秉持著“用匠人之心講述匠人故事”。該節目由湖南衛視、優酷視頻及芒果TV聯合季度播出,節目邀請李亞鵬、孫楠、柯藍、吳曉波等明星名人探訪民間匠人,一對一地向匠人們學習傳統手工技藝,通過講述明星深度體驗的故事,展現傳統文化發展現狀,揭示傳承匠心的意義與價值。
首先,《百心百匠》較之其他匠人類節目如《了不起的匠人》、《非凡匠心》等相比,突出“百”字的特殊寓意。自節目策劃起,預拍攝100集,共走訪挑選百位匠人,采用“明星名人+匠人”的組合,通過明星向傳統手工匠人“拜師、學藝”來再現傳統非遺技藝、講述匠人故事。節目百集篇幅的制作體量,可謂體大磅礴,豐富多樣。與其說它是一檔長期的文化類紀錄片欄目,更不如說它是一項持續性的文化傳承工程。
其次,節目在策劃、出品方面不得不提及節目的出品人《新周刊》雜志的創始人孫冕。像這樣一部內容含量豐富的制作,其資金來源十分緊缺,孫冕他自費出資啟動了節目,在某采訪中他表示,要幫助中國一百位匠人們拍一個片子,還要邀請百位名人明星親自去找這批匠人們一對一地拜師學藝。并且在每期的節目制作中他也親身參與,走訪匠人。孫冕先生身體力行的用他的“文化情懷”和“個人魅力”向世人傳播和展示我們的傳統非遺。他的獨特魅力和精神品質也感染著節目中每位參與的明星和制作人們。
最后,節目在選材制作方面也獨具匠心。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豐富多樣、多姿多彩。但面對電視節目拍攝與制作而言,并非所有的非遺技藝都適合來拍攝并在熒屏上呈現,所以在選材上該節目制作組就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了歸類、劃分。節目重點突出“匠人匠心,匠心制造”因此主要挑選的是那些有場景、有環節、較為復雜加工工藝流程的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且優先選擇那些亟待搶救、瀕臨消亡的傳統工藝為代表。此外,所選明星和匠人師傅組合的搭配效果及匹配度、匠人及非遺技藝在熒幕上的表現力、匠人的非遺傳承故事和經歷等等也都是節目在內容挑選與制作上需注重考量的因素。
《百心百匠》節目有眾多獨特之處。
第一,公益視角。除前文提及節目出品人孫冕自掏腰包出資節目制作以外,節目參與的名人明星都是“零片酬”出演,突出“工匠”才是本節目的核心,因此坊間戲稱《百心百匠》節目是一場明星的“變形記”,在節目中明星基本上不化妝、不打扮甚至有的素顏出鏡、衣著簡樸,親切而自然的與非遺匠人互動交談、交流學藝。與一般的明星真人秀節目不同,這樣的明星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接地氣”。
第二,體驗視角。大多文化真人秀節目多采取知識問答、比賽競技或是訪問敘述為主的節目形式。如央視的“大會”系列節目多采用前者的形式來呈現,節目事先設定好環節及問答題目等內容,節目的嘉賓主持和選手們都精心裝扮并且預先進行彩排,最后在固定的演播大廳內進行節目錄制?!栋傩陌俳场穭t更注重節目的代入感和體驗性、紀實性。明星名人們化身“學徒”去走訪匠人,到當地與匠人們同吃同住,拜師學藝。如首期節目,明星李亞鵬和節目策劃人孫冕拜訪古法造紙匠人張逢學老人,從劈砍原料開始,匠人親身示范手把手教學,明星來動手體驗。一步步地學習千年不腐的造紙工藝,體驗匠人制造的艱辛不易,體會匠人匠心的精神價值。這種充滿代入感和浸入體驗性的節目設定和呈現,更加具象、真實,易引起觀眾的興趣與共鳴。
第三,青年視角。騰訊公司旗下《王者榮耀》是該節目的獨家冠名商。這是一個“手游”與“文化真人秀節目”有益的跨界嘗試。本著“王者匠心榮耀傳承”的理念,《王者榮耀》助力《百心百匠》并且還深度參與到節目的部分環節中,親身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中。兩者的結合呈現“雙贏”,首先,對于節目而言,《王者榮耀》這款時下火爆的游戲擁有大量的年輕玩家,這些用戶基礎可實現流量轉化,為節目注入新鮮、年輕態的受眾群體,吸引更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并喜愛中華優秀傳統非遺,無形中也會為非遺的傳承與推廣增添更多的后備資源和力量。其次,對于《王者榮耀》自身而言,將自己的品牌和產品定位從游戲的單一領域跨展到文化產業領域,因為品牌間本身不僅是一種工具、技術的競爭,從長遠意義來看,也是一種文化、價值觀的競爭。
中國歷來對非遺文化的傳承大多基于某種親身傳播基礎上的“師徒”制,這種拜師學藝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百心百匠》與一般類型的文化真人秀節目的主角側重不同,普遍文化真人秀節目的主角設定以明星偶像為中心,而其則不同,側重突出“匠人匠心”。該節目采用明星名人與傳統非遺匠人一對一搭,其節目主角設定以匠人為主,明星為輔。明星名人們在節目中化身學徒,走訪匠人拜師學藝。如,首期節目嘉賓李亞鵬親自下廚向古法造紙匠人張老行拜師禮,這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具象化展示與儀式化的傳達。不僅是對傳統手工藝“學徒制”這一傳承形式的再現和致敬,更旨在傳達和弘揚一種潛在中國人血液里素來流淌的“尊師重道”的倫理道德和人文情懷。
節目一經播出,反響熱烈。僅該節目開播一個月來,網絡點擊量超過5115萬,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約2611.6萬,“匠心之作”“正能量”、“很用心、值得更多的關注和討論”,是網民對《百心百匠》的普遍評價,另節目播出后也引起多方廣泛關注。如《人民日報》更是發文點贊該節目稱其“用很‘燃’的方式,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此外,節目還重點聚焦于傳統非遺手工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方面。在節目制作上,其側重致力于傳統手工技藝的創新性轉化的展示。節目中,孫冕拜訪了一位95后的非遺傳承人,他是北京面人郎的第三代傳人郎佳子彧。3歲時他就開始跟著長輩學藝,他捏的面人在設計構思上推陳出新,他一邊沿襲傳統的制作技藝一邊在人物形象和表達形式上思索創新,其面塑作品中時常以青年人喜愛的動漫人物形象、電影人物角色甚至時下社交群體中流行的表情包為創作體裁。為作品注入了更多新鮮元素和時尚氣息,充分表達了青年一代人獨立個性和多元的藝術審美情趣。自節目播出后,節目中展示的傳統技藝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有相關機構組織在節目之余欲與匠人合作,共同助力傳統非遺技藝創新性生產開發。如一些文創設計公司找到節目組,期待加入一些更現代時尚的、科技感強的設計元素,與節目中的匠人們開展交流合作。
文化的傳播是溝通起文化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重要環節,在這個“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愈加重要,媒體人的內容生產也肩負著一定的文化擔當與社會使命。文化類的節目讓電視節目制作回歸到“內容為王”的時代,突破了大眾文化傳播與消費中媚俗化、泛娛樂化的傾向,以宣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積極健康的意識形態為宗旨。非遺文化、傳統技藝搭載著文化真人秀這一節目形態能夠很好的創新性傳播與展示,用現代的方式重新解讀傳統,回歸文化。在不久的將來,這類型的文化真人秀節目必定愈來愈多,這不僅是電視綜藝節目的改革與發展,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和文明的傳承與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