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是首都高品質生活服務供給的重要保障區,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戰略”和“四個最嚴”要求,堅持黨建引領,落實黨政同責,充分發揮“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等機制優勢,不斷強化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構建了豐臺特色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體系。近年來,豐臺區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圓滿完成歷次食品安全重大活動保障任務,連續五年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獲評優秀,轄區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和安全感持續提升,全區食品安全環境通過真抓實干取得明顯成效。
豐臺區依托五大批發市場,以食品安全輸入性風險防控為重點,向前延伸至田間地頭、向后拓展至廚房餐桌,搭建了全過程監管體系,穩步提升轄區食品供應質量安全水平。
一是加強源頭治理,聯防聯控。豐臺區率先在食品安全領域落實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要求,在檢驗檢測、準出準入、應急處置、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強產銷對接,探索建立了進京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聯動管控新模式,形成了“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風險防控體系。截至目前,已推動五大批發市場與全國31個省180個縣的1000余家農產品供應企業簽訂產銷保障合作協議,為首都食品安全保障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嚴格市場準入,嚴防嚴管。豐臺區在全國率先完成食品市場風險等級分級工作,根據風險等級綜合運用駐場監管、錯峰巡查、飛行檢查、質量監測、雙隨機等監管手段,堅持最嚴要求,對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質量安全、經營資質、信息公示、經營者進貨查驗登記等進行全時段監管,推動新發地市場率先實現入市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持有率達到90%以上,保證了上市食品來源可溯、渠道可控、問題可究。
三是深化品質提升,可溯可查。豐臺區充分利用“疏解整治促提升”這把解決發展問題的“金鑰匙”,實現五大市場主體數量消減20%;通過疏解小散經營商戶、梳理調整供應渠道、優化升級主體結構,穩步提升品牌廠家的市場占有率;推動全區近2萬家零售企業與五大市場批發商戶掛鉤對接,將全區12條陽光餐飲示范街區和900家陽光餐飲示范店與五大市場優質食品供應商進行點對點掛鉤。2018年,豐臺區被選作北京市“陽光餐飲”工作優秀代表。
在黨的十九大、APEC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全國兩會等90余次重大活動保障期間,豐臺區集全區之力開展保障,總結形成了具有豐臺特色的食品安全保障標準化工作體系,實現了食品安全保障“零事故”。該區采取的措施包括:準備工作做到“四個提前”,即提前培訓、提前駐點監管、提前開展檢測、提前應急演練,打有把握之仗。過程管理確?!拔鍌€到位”,即貨源渠道把控到位、生產加工監管到位、貯存運輸規范到位、應急值守到位、問題反饋處置到位。駐點監管實行“六專六檔”。“六專”即專人駐點、專人驗收、專線生產、專庫存放、專車運輸、專人押運;“六檔”即建立會供企業備案信息、供應商資質、食品入庫登記、食品出庫登記、檢測工作和執法監督6個管理檔案。
豐臺區歷年都將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納入區政府折子工程,專項檢測資金投入連續多年在全市十六個區排名第一且逐年增長。目前,該區已建立起完善的四級檢測體系,即“1+5+21+N”。其中,“1”為建立區食品藥品監控中心,“5”為在五大批發市場建設檢測室,引入第三方檢測模式,“21”為全區21個街鄉鎮設置快速檢測室,“N”為在社區、商超、市場建立159家社區監測點。
豐臺區堅持“三個結合”檢測模式,即抽樣檢測與快速檢測相結合、線下檢測與線上檢測相結合、企業自檢與第三方抽檢相結合,織密立體化防控網絡;在全市率先開展網絡抽檢,率先開展網購食用農產品抽檢,并建立了“神秘買家”新型抽檢模式。該區還開創了“你點我檢”工作新模式,通過進社區、進市場、進商超等系列活動,廣泛征集居民群眾的檢測意愿,現場對群眾指定食品進行快速檢測,有效提高了檢測工作的針對性和靶向性,充分發揮了社會公眾的參與和監督作用,廣受群眾好評。
豐臺區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始終保持“零容忍”,持續打擊、嚴懲重處,在打擊假冒偽劣、守住安全底線、提升產品質量上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持之以恒開展重點領域專項執法。豐臺區針對鮮肉、熟食、水產品、冷凍品、進口食品等食品重點領域,持之以恒開展專項執法,及時查處了非法生產、貼牌換標、虛假標注生產日期、未經檢疫檢驗、經營過期食品等一系列社會關注度高的典型案件。
二是建立完善“行刑銜接”聯合執法長效機制。豐臺區各有關部門始終堅持協同作戰,不斷完善行刑銜接制度體系,結合基層工作實際,創新推出“所所銜接”工作模式,形成了跨區域、跨部門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打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