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圍繞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扎實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努力提升供給質量,堅持夯實基礎與創新發展兩手抓,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徐州奠定了堅實的質量基礎。該市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為指引,強化法治引領,加速建設“淮海經濟區質量發展新高地”,在全國率先出臺《徐州市質量促進條例》,開辟了質量提升和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2018年9月21日,《徐州市質量促進條例》經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通過,于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全國第一部質量促進地方性法規,其出臺既是推動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具體實踐,也是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和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
《徐州市質量促進條例》提出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事業單位為主體,政府推動、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相結合的質量促進共建機制,在組織領導上,對建設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質量發展領導工作機制作出規范;在促進手段上,確立品牌、標準化、創新三大質量發展戰略;在制度建設上,建立質量信用信息、質量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等20多項制度;在保障措施上,規定了資金保障、人才培養、獎勵機制、文化建設和考核評價五項措施。該條例還作了一系列質量促進細化規范,如建立中小微企業質量公共服務平臺,促進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建立企業承諾高品質開發、設計、施工、管理模式,推動工程質量提升;建立政務服務標準化管理體系,提升政務服務質量等,順應了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徐州市建立了質量分析報告制度,組織17個市相關部門連續10年編制發布年度《徐州市質量報告》。報告圍繞每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以產(商)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及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重點質量問題為主要內容,對全市七大行業、八大類重點產品,及十一個縣(市)區的質量工作進行分析,突出反映全市質量綜合狀況、重點生產行業質量、重點監管產品質量、質量工作特色等方面內容,成為國內參加部門最多、涉及面最廣的質量報告之一。
徐州市還在全省率先建立“徐州市企業質量信用平臺”,建立質量信用信息制度,切實發揮質量聯動獎懲作用;在全省率先建成以“淮海掌上315”平臺為基礎的淮海經濟區消費快速維權圈,產品質量事故等傷害預防干預及時有效;在全國率先實施檢驗檢測行業信用(等級)評價……近年來,該市在江蘇省質量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產品質量合格率連續三年保持在95%以上,食品藥品安全形勢向好,電梯應急處置平臺實現全覆蓋,電梯安全責任保險投保率居全省第一。
徐州市大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發揮標桿示范效應,修訂《徐州市市長質量獎評定管理辦法》,激發各行各業建樹質量標桿的積極性。全市共有有效期內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家、江蘇省質量獎企業2家、徐州市市長質量獎企業13家。該市定期開展“淮海質量大講堂”系列公益講座和“市長質量獎企業行”觀摩交流活動;全面推行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已公開2967項標準,涵蓋4989種產品;對1040項企業產品標準進行合法合標性監督抽查,對341項企業標準質量水平進行評價,企業新技術形成新標準、新產品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監督機制,指導縣區局加強企業產品標準監管。
按照習總書記視察徐工的重要指示精神,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出臺了《關于支持徐工集團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實施意見》,提出一系列扶持措施,推動徐工集團全面加快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有規模、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樹立“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理念,聚焦關鍵技術質量突破,在質量效益和管理成熟度的提升、體系建設、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工具的推廣應用、標準升級、重大項目的質量策劃和控制、質量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徐州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全市檢驗檢測和認證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八項扶持政策,規劃建設“徐州檢驗檢測和認證產業園”。國家工程機械和省特種機器人質檢中心正在加快籌建,省工程機械質檢中心建成,全市目前擁有檢驗檢測機構183家,其中4個國家級、8個省級檢測中心和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校企合建檢測技術研發平臺15個,科技創新水平保持全省領先。
徐州市還致力打造淮海經濟區誠信計量集貿市場,首創集貿市場電子秤“六統一”管理。在“標準化+”行動的實施過程中,全市企業主導和參與制定6個國際標準、294個國家標準、222個行業標準,承擔了29個國家級、72個省級、33個市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徐州服務”標準的影響力不斷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