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愛國
據統計,燃煤排放到大氣的煙塵和二氧化硫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70%和90%以上,也是霧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城鄉結合部及農村的“燃煤取暖”排放量驚人,大于工業排放,環保部也曾指出民用散煤燃燒是冬季污染的主要原因。發展民用型煤、控制燃煤散燒是有效利用煤炭資源、減少燃煤污染、解決霧霾天氣的重要途徑之一。
民用煤是指用于居民炊事、取暖等分散式使用的商品煤,我國民用煤年消費量3~4億噸,占比不到10%。民用煤可分為民用散煤和民用型煤,民用型煤指將粉碎的煤料以適當的工藝和設備加工成形的民用煤,包括蜂窩煤和其他型煤,既需要耐燒、好燒,滿足用戶需求;又需要低揮發分、低硫,滿足環保要求。隨著《商品煤質量 民用型煤》GB31470-2017標準的發布實施,對型煤的發熱量、全硫、揮發分、冷壓強度、氟、氯、砷、汞、磷等指標的限定,相比原來的各地方標準增加了氟、氯、砷、汞、磷指標;又對所用原料有了嚴格的要求,禁止褐煤、煤泥等劣質煤作為原料用煤,對于規范了民用型煤的生產,強力推行民用型煤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民用煤量大面廣,低空排放,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曾有專家指出,民用煤在煤炭中占比不到10%,但污染物排放貢獻量卻達到了50%。民用型煤的使用可有效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散燒煤與型煤相比,污染物排放量是型煤的2~3倍,能耗是型煤的1.5倍。散煤與型煤在同樣的爐具中燃燒,一氧化碳、顆粒物的排放遠遠高于型煤。因此民用散煤污染治理和民用型煤的推廣利用勢在必行。
一、中東部地區民用型煤原料多以無煙煤為主,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較高,民用型煤生產的利潤主要來自于政府財政補貼。
二、民用型煤主要用于冬季取暖和炊事,受取暖季的影響,民用型煤的生產主要集中在7~12月份,其余時間停產,設備閑置期長,年實際生產能力與設計生產能力不符,企業年效益不高。
三、部分民用型煤生產企業生產線設計理念落后,工藝簡陋,生產車間環境較差,粉塵較多,不能實現清潔生產;所用原料摻雜煤泥、煤灰等國家標準中規定不允許添加的劣質煤,生產的潔凈型煤不潔凈。
四、市場上民用爐具多為簡易直排爐具,造成粉塵較多,煙氣直排,增加了空氣中PM2.5和二氧化硫的含量,污染嚴重。我國民用采暖爐具約220萬臺,炊事采暖爐約1600萬臺,高效生物質爐約50萬臺,只有少量節能爐具在城鎮及新農村使用,而大多數農村用戶使用低效高污染的傳統爐具,使污染物減排效果大打折扣。
五、農戶陳舊的用煤習慣和對型煤的認知度不足,每年反季節購買散煤儲藏,嚴重影響型煤的推廣效果。
各地市建立規模化的民用型煤配煤中心,為一定距離內的型煤廠提供原料煤,以晉城、河南、寧夏、朝鮮地區低灰、低硫,氟、氯、砷、汞、磷元素不超標的無煙煤為主,蘭炭、綠焦為補充。配煤中心對原料煤統一采購,不僅能夠保證原料煤穩定供應,維持價格穩定,而且能夠對原料煤進行批批化驗,有效控制和監管原料煤質,保證產品質量。
各地市建立網絡化型煤生產配送中心,形成縣(區)→鄉(鎮)→村→戶全覆蓋的型煤供應網絡,相關部門應對型煤配送信息進行逐級審核,層層把關,確保優質型煤配送到戶,家家戶戶用到放心型煤,提高民用型煤的使用比例,徹底杜絕散煤燃燒的現象。
生產企業、配送中心都要建立嚴格的臺賬制度,每批型煤都記錄到賬,確保質量出現問題時能夠溯源和招回;原料煤配送中心和型煤生產企業還要建立化驗記錄,保證所進原料和產品質量批批符合要求。建立企業自檢和市場監管部門抽查相結合制度;市場監管部門還可對生產企業、配送中心、用戶實行三級抽檢,確保型煤的產品質量。
市場上所用爐具大多是簡易直排爐具,加大研發高效節能的型煤配套專用爐具,可以把工業鍋爐中應用已經比較完善、成熟的節能減排技術,包括降低煙氣含量等技術應用到適合民用煤爐具上來;也可以借鑒德國在潔凈型煤、環保爐具方面先進的生產工藝,制定中國潔凈型煤和環保爐具的生產標準,建立全國統一的認證體系,真正實現煤爐一體化生產,徹底解決當前潔凈型煤和環保爐具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
國家標準《民用型煤》GB34170-2017中規定蜂窩煤揮發分≤10%,其他型煤揮發分≤12%,只有上限,沒有下限,若揮發分過低,燃點高,會導致引火困難,不好燒,用戶怨言多。要加強引火型煤、易燃高效型煤技術,型煤固硫技術等配套技術的研發,引火型煤、易燃高效型煤技術能夠提高用戶對爐具操作的便利性,減少引火時秸稈和木材的使用量,降低燃燒污染;尤其是點火蜂窩煤,燃燒充分,熱效率高。型煤固硫技術通過添加固硫劑能夠減少型煤燃燒過程中硫氧化物的排放,根據原料煤的成分選擇合適的固硫劑,低硫低灰原料煤可選擇鈣系固硫劑;高灰原料煤應選用復合固硫劑,既保證固硫效率,又保證較好的燃燒效果。在民用型煤原料中適當加入蘭炭或綠焦,增加民用型煤的發熱量和耐燒性,使型煤耐燒、好燒,切實滿足用戶需求;又低硫、低灰、低揮發,潔凈、高效,滿足環保要求,有效降低大氣中的PM2.5和有害物質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