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楊國成 祝貴軍 何重昆
公共場所一直是火災高危場所,其中的家具及其組件等是該類場所的主要火災載荷。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標準、文件及規定規范公共娛樂場所。GB 20286-2006《公共場所阻燃制品及組件燃燒性能要求和標識》對公共場所阻燃制品進行了等級的劃分及要求。公安部消防局2007年也下發了503號令,其中要求加大對阻燃制品的監督力度。在設計、審核、施工、驗收時,應從嚴把關。阻燃制品檢驗機構要認真做好阻燃制品管理的相關工作。建立家具組件等產品的生產企業名單及相關信息。在審核驗收、監督檢查、企業產品質量監管過程中進行強制性一票否決制,堅決杜絕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產品流入市場。
我國是家具生產大國,對于出口歐美地區的家具,由于進口國技術法規的嚴格限制,通常是具備規定阻燃性的產品,而在國內市場進行銷售的產品則令人堪憂。一是由于各種原因強制性標準中規定的標識制度未能嚴格執行,實際導致未取得阻燃標識的家具大量進入公共場所使用,以至于賓館、醫院、影劇院、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使用的沙發、座床墊等家具阻燃性能實際處于無監管狀態;二是國內能按照GB 20286-2006標準進行檢測的機構屈指可數,檢測力量明顯不足,對實際進入公共場所使用的家具燃燒性能的缺乏了解。
同時,我國也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家具貿易國,中國已有超過3萬家生產企業從事出口家具產品。據海關統計2018年度中國家具出口貿易額達537億美元,其中歐美是中國家具的主要出口市場。近年來,美國已經多次發動對來自中國的家具的反傾銷措施,受影響的出口家具貿易金額超過數十億美元,受影響的出口家具企業近萬家。除實行反傾銷貿易措施外,歐美等發達國家同時通過頒布嚴格的家具安全和生態技術壁壘措施來限制大量進口中國家具,軟體家具的阻燃性能是其中重要的技術安全措施之一。近年來中國軟體家具出口產品屢被歐盟、美國勒令召回,對我國產品的出口及形象造成了極為消極的影響。其主要問題是國內企業對歐美國家行業法律法規不了解,市場信息掌握不充分,造成了企業經濟的虧損,因此了解歐美市場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有助于我國的軟體家具產品進一步開拓歐美市場。
所以,有關部門應該對公共場所用阻燃家具中阻燃性能低下會形成嚴重的火災隱患高度重視。為行業質量管理和制定一般用途家具阻燃性能要求的技術法規奠定基礎。
國家消防及阻燃產品質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慶)日前對阻燃家具及組件進行了一次風險監測,共抽取樣品40批次。涉及到的生產企業有17家,其中8家為市內生產企業,9家為外省生產企業,還有7組樣品通過網購暫無詳細的生產企業信息。
從本次風險監測的結果來看,阻燃家具及組件的合格率不論是軟墊家具,還是其他家具及組件,都比較低,為了更好的進行質量分析,現將不合格項按照嚴重程度進行劃分,以GB 20286-2006標準中要求的數據為分界線,高于標準要求的項目分為高風險項目和極高風險項目,低于標準要求的項目分為中、低、零風險項目在抽取的40組樣品中,其中零風險樣品為3組,低風險樣品為3組,中風險樣品4組,高風險樣品14組,極高風險樣品16組。高風險、極高樣品占的比例高達75%。按監測項目進行統計,得到熱釋放速率峰值不合格率為77.5%,5min內放出的總能量不合格率為60.0%,最大煙密度項不合格率為10.0%。本次風險監測的不合格率非常高,所以只有降低樣品的風險等級才能提高阻燃家具及組件的整體合格率。
根據以上監測結果,對于生產企業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減少易燃、可燃材料在樣品中的比重,或使用可燃、難燃、不燃性組合而成的復合材料??s小樣品可燃物的燃燒面積;
2.降低樣品的火災燃燒熱釋放量及釋放的速率,多進行材料間的比對,選擇較小者作為產品使用材料;
3.添加阻燃機理符合、配比合適的阻燃劑增加樣品抗引燃特性;
4.將成熟的木材、塑料的阻燃處理技術加強,爭取做到對人體無毒無害;
5.著重研究紡織物、聚氨酯等軟墊材料的阻燃處理技術。如:海綿的阻燃劑包括三聚氰胺和氯化磷酸酯,棉織物的阻燃劑包括磷酸氫銨、N-羥甲基-3-二甲氧基膦?;0返?;
6.對于危害風險來自原料的,應當加強源頭風險控制,應當采取生產流程規范化管理,做到進貨前有檢測、生產中有監測、生產后有測試的“三測”流程。
7.阻燃家具生產加工企業首先要對自己的產品中潛在危害進行了解,依據產品的特點、本企業加工狀況和目標市場要求,建立自己的不同客戶群體,為低、中、高端客戶群打造量身定制的產品,大力拓展高端阻燃產品的市場,主動申請更多產品的阻燃專屬標識。
對于市場監管部門來說,應采取以下監管措施:
1.對企業控制措施效果的監控措施,如簽訂檢測服務合同,對企業產品進行定期的全面檢測,為企業進行原料的檢測與數據分析,提出流程化的合理建議;
2.為滿足標準的產品定制專屬的阻燃標識,并且設立可以查詢的網站;
3.建立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對信用評價較低的企業多進行監督抽查檢驗,對信用較高的企業進行不定期監督抽查檢驗;
4.建立風險監測網,將風險監測數據及時發布到網站上面,便于消費者和建設建立單位提取有用的數據信息;
5.加強設計、審核、驗收時的監管,將規范、標準中的要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