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疇鏞
要著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不斷擦亮浙江數字經濟這張“金名片”,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數字經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2018年,浙江數字經濟總量達2.3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41.54%;今年上半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外部經濟環境變中趨緊,經濟社會發展出現新困難新問題,浙江更要著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不斷擦亮數字經濟這張“金名片”,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當前,以5G、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科技進入加速發展和跨界融合的爆發期,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導力量。數字技術創新突破引致新產品新服務新應用不斷涌現,是浙江數字經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途徑。今年上半年,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拉動全省規上工業增速1.3個百分點;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3%;規上電子信息制造業新產品產值率達61.6%,高出全省平均27.1個百分點,且已連續45個月超過50%,創新活力強勁。未來浙江要以數字長三角、數字大灣區等十大標志性引領性數字化項目為抓手,強化創新驅動,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新標桿。
以數字長三角為載體壯大新興數字產業。數字經濟是浙江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優勢所在,在今年5月召開的首屆長三角一體化創新成果展上,浙江104項科技成果中,之江實驗室的類腦計算芯片等數字經濟項目占比達到59.3%,體現了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相關產業的科研實力和發展水平。要進一步強化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阿里達摩院“一體兩核”數字創新平臺作用,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爭創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或產業創新中心,做大做強集成電路、高端軟件、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通過支持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烏鎮創建國家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嘉興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建設和G60科創大走廊等途徑,依托環杭州灣經濟區,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加快打造數字大灣區推動數字長三角建設。
推動形成5G商用和產業發展新藍海。5G是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重要內容,是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激發新型消費、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新引擎,當前我國和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均在搶跑5G建網和商用。浙江在組織推動、技術創新、網絡部署、裝備開發、場景應用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已建設5G網絡基站超3000個,杭州、寧波已建成全國較大規模5G應用示范網,在工業互聯網、高清視頻、車聯網等多領域開展了60多個融合應用示范項目。要率先開展5G商用,積極發展5G友好用戶,推進5G+工業互聯網、5G+智能制造、5G+車聯網等應用和移動邊緣計算,落實長三角三省一市5G戰略合作協議,在網絡建設、應用融合、產業發展上搶占制高點。
以城市大腦引領推動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城市大腦”是支撐經濟、社會、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開放式智能運營平臺。杭州率先啟動的城市大腦,從原先的城市交通向消防、綜治、安監、智慧能源等領域拓展到2.0系統,通過數據融通產生協同效應。要通過總結推廣杭州、衢州等地“城市大腦”建設應用的做法,以示范試點帶動城市大腦基礎設施、數據平臺與數字政府支撐體系一體化建設,逐步向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領域拓展,實現對城市運行狀態的整體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處置,有效促進城市運營效率提升和智能產業發展。
在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內消費總量不足與消費個性化、體驗式消費持續涌現并存的局面下,更需要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而浙江數字經濟特別是新零售、新金融和數字文化產業是引領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力量。通過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平臺+生態”新業態新模式,移動支付等智能終端服務高度活躍。今年1-6月,浙江實現網絡零售7985.2億元,同比增長19.6%;省內居民網絡消費4251.3億元,同比增長21.1%。要進一步發揮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技術優勢、傳播優勢、規模優勢,以建設新型貿易中心、新興金融中心為重點,提升信息消費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滿足和引領互聯網時代消費者不斷追求高端化、個性化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拉動消費升級,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做大做強新零售開拓城鄉市場。浙江以線上線下融合為主要特征的新零售,在開放平臺和數據驅動下實現個性化定制、快速響應,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業態新模式。“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的實施,帶動了農村網絡消費比重迅速提升和農民創業致富,2018年浙江網絡零售額超過千萬的電子商務專業村1253個、鎮130個,數量均居全國第一。要推進新零售標桿城市創建、標桿企業培育,推進新型貿易主體培育和新型商業基礎設施建設。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促進城鄉消費需求與農業生產的高效匹配,推動農產品增值,有效啟動農村市場。
以數字金融建設增強金融“血脈”功能。杭州移動支付普及率、覆蓋廣度、服務深度等均居全國第一位,湖州、衢州獲批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要探索數字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新模式,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強對數字普惠金融的支持,主動服務中小微企業。深入推進“移動支付之省”建設,加快實現移動支付在電子政務、公共交通、醫療、教育、商業、旅游及便民生活等領域的應用覆蓋。加快錢塘江金融港灣建設,打造全省金融要素集聚高地。
大力發展數字文創產業擴大文化消費。隨著移動互聯網廣泛普及和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的快速演進,數字文化日益成為消費新熱點、產業新藍海。以杭州數字內容產業、金華數字娛樂產業為代表的浙江數字文創產業加快發展,杭州2018年數字內容產業增長15.8%,占文創產業總比重超過60%;金華數字創意產業三年平均增速16%,躋身全國數字文化一線城市。要順應“互聯網+”、文化和科技融合趨勢,推動數字創意在各領域的融合應用發展,加快建設杭州、寧波、橫店等3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輻射帶動全國數字文創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構建數字文創產業生態圈。
加快發展數字貿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近年來,浙江聚焦“一帶一路”統領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探索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在國際風云變幻、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環境下,2018年浙江跨境網絡零售出口同比增長31.1%,今年1-6月同比增長35.8%,呈現出強勁發展態勢。要做實做深杭州、寧波、義烏跨境電商綜試區,做大做強跨境電商產業,推進eWTP海外布局,積極參與數字貿易新規則、新標準的建立。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近年來,浙江積極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在“機器換人”“企業上云”等舉措的基礎上,推進“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形成產業數字化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今年上半年,浙江新增上云企業2.51萬家,累計達31.5萬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浙江制造業面臨生產成本上升、融資困難、出口嚴峻等問題,需以數字化思維推動企業發展理念、用戶服務、業務流程、組織方式和管理模式發生深刻變革,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提質、降本、增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融合示范的引領作用。阿里云、中控、之江實驗室共同參與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中策橡膠、新安化工、橫店東磁等企業引入supET平臺有效提高了工藝效率和經濟效益,5G+智能制造已在杭汽輪、兆豐機電等一批制造領軍企業率先應用。要進一步完善“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集群及行業的推廣應用,爭創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加快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加快推進“智能+”“5G+”,促進骨干企業分享數字化研發和生產成果,實現協同創新、協同制造、協同發展。
著力推動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雖然浙江產業數字化轉型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主要體現在一些大型龍頭企業和示范企業,大多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尚處在起步階段,數字化人才、技術、資金短缺問題較突出,缺乏數字化改造的內生動力。要深化實施“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企業主動上云、深度用云取得實效;大力推進“十百千萬”智能化技術改造行動,著力打通中小企業生產過程各環節的全數據鏈,大面積提升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支撐能力。要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一體化服務企業、系統集成方案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快適應中小企業特點和需求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廣普及,構建以新型工業操作系統和工業APP架構為核心的智能服務生態。建成一批示范性數字化小微企業園,提升園區信息基礎設施、智慧管控和服務水平。鼓勵支持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高水平建設創客空間、創新工場、制造業“雙創”平臺,積極構建各類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并實現開放共享,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數字化轉型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