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飛
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敢于應對挑戰,善于化危為機,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更好吸引國資、民資和外資多種資本,更好運用人才、技術多種資源,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全球精準合作”是浙江省打好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組合拳、再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重要一招,也是“1+1+5”對外開放政策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要切實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面向制造強省、數字經濟強省建設需求,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不斷開辟國際國內新市場,不斷拓寬互利共贏新通道,以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球精準合作,推動浙江工業和信息化的高質量發展。
面向三個未來。面向未來技術的顛覆性變革機遇,重點在人工智能、柔性電子、量子通信、集成電路、數字經濟、增材制造等領域開展全球精準合作。面向未來產業的全球轉移趨勢,著力提升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硬件、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制造、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領域的承載優勢。面向未來市場的消費升級需求,加快推進紡織、服裝、化工、化纖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理順四大重點。以重點企業為合作主體,在重點區域研究、重點項目謀劃上下功夫,在重點平臺上出成效。完善重點企業遴選標準,梳理一批有意愿、有能力在浙江投資的合作企業。增強重點項目謀劃能力,編制一批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意義的合作項目。瞄準世界產業發展高地和技術創新高地,多層次、分類別推進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充分發揮政策集成效應,整合產業集聚區、開發區(高新區、工業園區)、小微企業園區、中外產業合作園區等平臺,形成若干個定位清晰、配套齊全、外資來源地相對集中的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平臺。
打響“全球精準合作”新品牌。組織召開浙江省制造業合作發展大會,面向全球推介浙江重點產業、重點政策、重點項目、發展優勢和政策條件,舉辦針對性強的產業洽談、項目對接與地市專場等系列活動。
借力“世界級大會”發出浙江聲音。繼續辦好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浙商大會、浙洽會、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等一批世界級大會,充實全球精準合作互動。定期舉辦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大會和軍民融合項目對接會、推介會。積極參加國外、省外舉辦的國際交流重大活動,舉辦產業國際合作對接會、洽談會,設立“浙江制造”展示平臺。
組織“精準合作進市地”專題活動。支持有條件的地市建立專門的合作機構,抽調精兵強將,針對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開展特色明顯、主題突出的產業鏈建鏈、補鏈、強鏈合作對接活動。加快與招商局等投資促進機構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開展社會化招商購買服務。鼓勵地市組織“國際商會進市地”,嫁接“一帶一路”資源,因地制宜舉辦杭商發展論壇、“寧波幫”大會、溫商大會、越商大會、婺商大會等。
建設海外辦事處。加強與浙江有實力、境外有投資的大企業集團開展合作,探索共建一批海外辦事處,搭建浙江企業與境外企業和有關科研機構的信息溝通渠道。開辟國際友城、使領館、駐外機構、海外留學團隊、國際組織和以浙商為代表的工商界、企業海外分支機構等渠道。
建設“海外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瞄準重點產業領域,在海外科技人才富集區域建立綜合性服務平臺,發揮離岸孵化、產業對接、洽談路演、成果交易、人才交流、政策宣傳、歸國創業指導等作用。整合境外經貿合作區、“浙江制造”海外運營中心等平臺,提升引資引智效果。
建設“互聯網+”引才平臺。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精準引才,打造永不落幕的“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會”。探索實施重大引才活動的服務外包。
組織全球路演活動。支持各地市政府聯合知名風險投資企業,在硅谷(美國)、洛杉磯(美國)、波士頓(美國)、柏林(德國)、法蘭克福(德國)、倫敦(英國)、東京(日本)、特拉維夫(以色列)、海法(以色列)、上海、北京、深圳等全球創新人才匯聚的高科技中心城市①結合《全球最具科技創新力的10個城市》(畢馬威)、《2016-2017年度城市創新指數》(全球創新數據機構2thinknow)等專業報告,以下城市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海法(以色列)、特拉維夫(以色列)、芝加哥(美國)、硅谷(美國)、洛杉磯(美國)、波士頓(美國)、紐約(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柏林(德國)、法蘭克福(德國)、倫敦(英國)、東京(日本)、上海、北京、深圳、多倫多(加拿大)、新加坡(新加坡)、舊金山—圣何塞(美國)、巴黎(法國)、維也納(奧地利)、首爾(韓國)、阿姆斯特丹(荷蘭)、慕尼黑(德國)、達拉斯—沃斯堡(美國)、蒙特利爾(加拿大)、休斯頓(美國)。,建立孵化器資源、天使基金,打造“聚創谷全球路演中心”“全球創新設計大會”等一批永不落幕的創新創業大賽。
促進“人才+項目+資本”落戶浙江。依托城西科創大走廊(杭州)、中官路創新創業大街(寧波)、G60 科創走廊(嘉興)等創新人才集聚地,推動建設之江實驗室、金磚國家AI 2.0創新中心、寧波新材料科技城、香港大學浙江研究院、中葡先進材料聯合創新中心等重大引才引智載體建設,形成一批“國際技術轉移承接平臺”和“外國高端人才集聚區”。
引進“名校名人名企”。依托浙江大學校友會、浙江高校校友會聯盟,推進全球精準合作。建設校友總部經濟園,支持校友回歸項目、上市募投項目落戶。支持浙江大學創新創業研究院等高校組織,赴香港、新加坡、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開展校友企業家招引活動,優先支持落戶浙大總部經濟園。聯合浙江大學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中德先進制造與管理研究中心等高校機構,對接美國國際研究院(SRI)、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等全球知名研究院所,組織“世界500強”浙江高校校友主題論壇,招引高層次外資研發機構落戶浙江。
促進“新浙商大回歸”。加強與浙商總會、省外浙江商會、海外商會、同鄉會知名僑領等的合作,創新委托招商方式,加快形成產業、資本、總部、人才科技、商貿市場、社會公益事業“六位一體”的大回歸格局。以企引企,切實發揮海外浙商、海外知名人士的招商代表作用,建立浙江招商、投資社會資源庫。
促進“海歸系回歸創業”。依托歐美同學會、海外人才聯絡機構、海外辦事處、國際獵頭公司等資源,聘請一批“海歸引才大使”,豐富完善聯誼活動平臺。推進“海外工程師計劃”、海外精英集聚計劃和高端外國專家項目等重大引智計劃(工程)。辦好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大會、寧波人才科技周、海外學子浙江行等活動,推動省內外人才交流與合作。
全力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大力實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推動國際產能合作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樞紐建設。以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為關鍵支點,打造海上、陸上、空中、網上四位一體的國際大通道,率先在建設現代物流樞紐上取得突破。
助力對口地區開放發展。在對口支援、對口合作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地區,建設浙江出口產業合作園等平臺。加強與長江經濟帶沿線?。ㄊ校┊a業協作,主動參與國家轉移合作試點園區建設。充分發揮浙江數字經濟優勢,為當地產業嫁接大數據優勢資源,構建新經濟生態系統。
選樹合作共贏典型案例。總結“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特色亮點、“一帶一路”沿線群眾分享發展紅利的典型案例。積極推進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發展,加快建設中國—中東歐“16+1”經貿合作示范區,創建制造模式先進的全球精準合作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作用大、各方普遍受益的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