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
2019年,景寧縣創新干部管理機制,讓項目管理經驗豐富、提前退出領導崗位的干部,擔任項目攻堅協調員,參與縣委、縣政府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建設的征遷、政策處理、矛盾糾紛調解等攻堅破難工作。
項目攻堅協調員是一項極好的制度安排。景寧縣根據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需要,結合提前退出領導崗位干部崗位經歷、專業特長等,并且根據干部本人意愿,安排部分干部參與縣委、縣政府項目攻堅工作。對這些干部而言,能夠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特長,繼續發光發熱,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從而實現自身價值,是難能可貴的機會;對相關部門單位而言,這些干部的“回歸”,既能有效解決單位人手不足的現實問題,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對組織而言,此次創新不僅可以“管好”干部,還能實現“人盡其才”。
項目攻堅協調員是一次極好的力量補充。面對當前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因編制有限、干部年輕化,基層發改局(縣重點項目服務中心)往往面臨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以景寧縣發改局為例,“心有余”指對事關全縣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重點項目,發改局有“統籌、指導、監督、協調、服務”的職責;“力不足”指面對全年100個基本建設項目盤子、15個省市重點項目、5個省市縣長工程、“4+1”結構比例要求的重任,僅有3名干部在履行管理職責,且其中還有一位是去年剛入職的公務員。此次擔任項目攻堅協調員的干部,在退出領導崗位之前,都是奮斗在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的骨干,他們信念堅定、本領過硬、作風優良,既面臨過復雜局面,又處理過復雜事務,點子多、辦法活、能力強,而且在崗時為全縣的發展和穩定作出過重要貢獻,可以說是景寧縣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寶貴資源,也將成為推動景寧縣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建設的征遷、政策處理、矛盾糾紛調解的重要補充力量。
為有效運行項目攻堅協調員機制,牽頭部門和攻堅協調員需共同努力。對牽頭部門而言,必須堅持按照“充分尊重、搭建平臺、建立機制、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和“幫助出點子、幫助提建議、幫助督進度”的工作要求,結合實際,將這些干部安排在合適的崗位。“充分尊重”就是要對這些干部做到“政治上信任、思想上尊重、生活上關心、工作上用好”;“搭建平臺”就是要明確每位干部所協調服務的項目,明確職責;“建立機制”就是要建立“師帶徒”“定期交流”等制度,以制度管人;“注重實效”就是要以該干部參與的重點項目是否順利推進來進行考核和評價。
對攻堅協調員而言,主要扮演好以下三個角色。一是當好“攻堅手”,充分運用豐富的領導和管理經驗,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全縣重大、重點項目的建設和克難,特別是做好領銜參與的攻堅項目;二是做好“協調員”,主動協調協助一線項目管理人員,開展征遷、政策處理、矛盾糾紛調解等具體攻堅工作,并及時向縣發改局及項目業主通報項目推進情況,提出意見建議;三是當好“老師傅”,發揮“傳幫帶”優良傳統,以“師徒結對”形式傳授經驗、培養年輕業務骨干,把寶貴經驗“手把手”地傳給年輕干部。同時,也要敢于對牽頭部門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