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祥雨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的國際分工,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全球產業的國際分工,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了產業鏈的國際分工,第四次工業革命將重塑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從單一的產業鏈式分工向復雜的網絡式分工演化,多層次的全球空間聯系網絡格局即將到來。目前,浙江產業正在經歷“走出去”和“引進來”并存的“雙向轉移”特征,企業“走出去”有助于浙江在全球化競爭中搶占未來全球網絡經濟制高點。建議基于浙江“塊狀經濟”優勢,高質量打造“線上互聯網網絡+線下地理空間網絡”全球網絡經濟二元模式,繪制全球網絡經濟地圖,提升浙江產業國際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能夠維持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其特有的塊狀經濟??v觀浙江產業地圖,塊狀經濟地理空間分異明顯,所涉產業分布多達28個工業部門,形成了典型的“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協作”“小區塊、大產業”“小城市、大經濟”的空間集聚特征。如今,面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產業競爭愈演愈烈、國內人工成本剛性上漲、商品消費層次升級、環保高壓紅線迫近,浙江塊狀經濟產業國際競爭力逐漸削弱,面臨“由大到強”的挑戰。
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未來產業競爭的領地,已經從區域化拓展到全球化、從鏈條化轉向網絡化,本質上是由“塊狀競爭”轉向“網絡競爭”。猶如數學拓撲幾何網絡一樣,塊狀經濟就像網絡上的單個節點,節點能量有大有小,僅僅占據單一的網絡節點是遠遠不夠的,復雜的全球網絡經濟體系更具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如何高質量打造浙江塊狀經濟升級版、提升浙江產業國際競爭力?網絡經濟也許是不二選擇。從“構建網絡中心(點)—走出去(線)—引進來(線)—繪制網絡地圖(面)”四個層級,建議如下:
打造一批全球網絡經濟中心。此網絡可以是線下地理空間網絡,也可以是線上互聯網網絡,例如打造一批全球新興產業網絡中心、全球創新網絡中心、全球人才網絡中心、全球金融網絡中心、全球數字經濟網絡中心等。此外,以往的提法只強調了地理的靜態,應突出“網絡”這個動態作用。要素怎么通過這個網絡中心集聚起來,怎么更好地發揮化學反應,通過網絡中心再傳送到各個節點(產業鏈條)進行產業化。比如把各個地區提的實驗室、研究所、孵化器、綜合體等各類創新平臺動態串聯起來構建“科創大腦”,打破“撒胡椒面”的局面,真正發揮網絡化動態效應。
科學引導布局企業“走出去”。以浙江塊狀經濟為網絡節點,找準全球網絡經濟拓展方向,調整和優化企業“走出去”政策,多維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增強浙江產業全球經濟空間聯系強度,以浙江塊狀經濟為支撐逐漸向全球網絡經濟轉型升級。引導企業在海外投資布局中,將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環節留在省內,將研發、設計、品牌、供應鏈管理留在浙江總部,并與海外生產制造基地形成空間網絡協同,搶占全球網絡經濟制高點。
增強企業“引進來”吸引力。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浙江還將呈現產業“雙向轉移”的動態特征,即低端環節穩妥有序向外轉移和吸引發達國家及地區高技術制造業、產業鏈高端環節向內轉移并存。因此,要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深化社保、金融等體制改革,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和制度性成本,加強知識產權執法監督,保護企業創新收益,讓企業能夠安心地“留下來”,增強全球網絡經濟核心競爭力。
繪制全球網絡經濟地圖。打造“線上互聯網網絡+線下地理空間網絡”全球網絡經濟二元模式,建立一個全球網絡經濟閉環體系,使得從基本材料的生產,到制造和加工,再到分配、服務、研發,都集聚在這個全球閉環網絡。通過全球網絡經濟空間溢出效應,增強浙江產業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