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領導決策信息中心·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
消費是未來中國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587.3億美元”訂單的余溫猶熱,天貓“雙11”就“狂歡”出2135億元的成交紀錄。習近平在進博會上宣布,中國未來15年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大大超過此前商務部預計的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這意味著,今后貨物年均進口達到2萬億美元左右,服務年均進口達到6.6千億美元左右。按照目前增長速度,實現這一目標底氣十足。其意義,用黃奇帆的話說就是“出口大國不一定是經濟強國,但進口大國一定是經濟強國”。
進博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其中,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汽車展區成交額排名前三,分別為164.6億美元、126.8億美元、119.9億美元,合計占比超七成。此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意向成交47.2億美元。

全國各省區市、中央企業等共組建39個交易團、592個交易分團、10萬多家骨干企業來到進博會。其中,上海交易團采購商的規模有望排名全國第一。僅國資分團(由45家市屬企業集團組建)的采購人員就超過3萬人,采購商企業累計3500多家,這些企業在智能高端裝備、醫療醫藥保健、汽車零部件、食品農產品、服務貿易等領域將達成100余項交易協議。

首屆進博會部分省市采購成績單上海等9城市G 6 0科創走廊九城市企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意向采購總額為3 7 9.9 4億元。共簽訂采購及招商項目合同3 6個,總金額9 5.4 2億元,其中采購合同3 2個,合計金額6 7.7 5億元。同時,陜西推介1 0 0個重大合作項目,總投資額2 5 6 6億元。進博會陜西有明確采購意向企業(單位)2 5 2家,總體采購需求超過1 5 0億元。河南 1 1月7日簽下總額2 1 7億元的采購合同;1 1月9日有4 3個項目宣布簽約,簽約金額2 0 6億元,合計4 2 3億元。陜西四川2 2個交易分團7 0 0 0人組成史上規模最大的交易團出省采購進口商品。其中成都有2 0 0 0多家企業、1 5 0多個社會組織、3 0 0 0多人次參會,3 7個全球采購項目進博會集中簽約。浙江 1 2個國家的2 6家參展商和國內2 2家知名進口企業現場簽約2 6個項目,累計意向成交1 3.9億美元。貴州 6家貴州企業與美國、瑞典、新加坡、日本、印度、加拿大展商現場簽約7個項目,簽約金額達1 6.3 5億元人民幣。北京1 0余個境外國家代表團、境外商協會和2 0余家跨國公司代表約2 0 0人參加“開放北京商機無限——共享北京高端發展市場機遇”為主題的活動。現場簽約金額總計超過5 0 0億元人民幣。重慶 近2 0 0 0家企業、4 6 0 0余人組成的交易團共達成采購意向協議3 9 6個。達成成交意向的企業有7 8 9家,省屬企業意向成交7.4 6億美元。成交額超過1億美元的共有1 0項,合計2 2.8 5億美元,智能及高端裝備類意向成交占總意向成交比例為3 9.5%,高于全國1 1個百分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意向成交4.8億美元,占博覽會上此類訂單累計意向成交額的1 0.2%。山東 3 1個采購分團,采購大單占比超六成。其中,展位成交超億美元大單9筆。吉林 2 3個交易分團,組織了1 5 0家優質企業、近3 0 0 0名采購商來上海洽談采購。1 8對中外企業舉行了簽約儀式。江蘇
同時,北京共有4741家企業單位1.44萬人廣泛對接130余個國家的近3000家參展商,其中,380余家采購企業單位與國際參展商簽署采購協議近800份。“開放北京 商機無限——共享北京高端發展市場機遇”為主題的活動吸引了英國等10余個境外國家代表團、境外商協會和特斯拉等20余家跨國公司代表約200人參加,現場簽約金額總計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從城市交易團看,杭州獨角獸電商進博會簽下50億元跨境采購大單,深圳在進博會上簽下逾80億元訂單。成都有28家成都企業與來自美國、日本等國的37家企業簽訂了進口產品采購協議,在副省級城市采購成果中位居首位。

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進博會上宣布了阿里未來五年2000億美元“大進口計劃”;首屆進口博覽會閉幕5個小時后,天貓雙11拉開序幕。不停上躥的成交額,詮釋著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
數據顯示,天貓國際在“雙11”的24小時累積成交保稅訂單占整個中國單日跨境進口總訂單的近八成。從城市訂單看,在上海、杭州、寧波、廣州、深圳、福州、重慶等重點跨境試點城市占比均超過六成,從關區訂單看,在杭州海關、寧波海關占比超八成,在上海海關、福州海關占比超九成;從通關時效看,500萬天貓雙11進口訂單通關不到5小時,提速三成,比2017年同期提速3小時18分鐘,比2016年更是快了52個小時。智能物流骨干網再度創下了“秒級通關”新紀錄。
今年海關總署與菜鳥推出了“中樞直聯”模式,將部分通關數據交由總署處理,分擔各屬地壓力,在“省道”的基礎上拓寬“國道”,做到了秒級響應。
2018年,恰是天貓“雙11”十周年。當日交易額從2009年的5200萬元起步激增到2018年的2135億元(307億美元),10年增長了4100多倍。物流訂單量從26萬個一路攀升到10.42億個,10年增長3800倍。品牌參與量從27家的“光棍節”大促到18萬個品牌加入的“購物節”,增加了整整6600多倍。從單一的服飾行業,到手機數碼、家電、汽車、美妝、食品、母嬰、圖書等全品類覆蓋。
從阿里未來五年的“大進口計劃”看,不僅僅立足于從120多個國家不同規模的企業進口國際商品,并加大力度滿足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的進口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更是要將集合數字經濟體的力量,覆蓋旗下天貓、天貓國際、B2B、盒馬、云象、銀泰、大潤發、零售通等阿里數字經濟體各業務,以創新、生態、合作的方式,創造出數字時代的大進口模式,持續成為數字經濟的見證者和建設者。
有關機構的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顯著增長,進口占電子商務銷售總額的比例從2014年的1.6%增長到2017年的10.2%。特別是從2014年至2017年,阿里巴巴天貓國際的購物人數增長了十倍。
提出“采購大單”的不僅是阿里巴巴。京東在進博會上也提出,以京東集團為主體預計直接簽約并采購近千億元進口品牌商品,包括米技、博西家電、虎牌、德龍、戴爾、馬蘭士等國際知名品牌,為進口商品入華簽出首張高額訂單。蘇寧也表示,未來在全球采購規模將近150億歐元,5000個海外品牌預計將引入中國市場。同時,蘇寧還將加大海外直采能力及加碼國家館建設。
2017年,中國貨物進口額為18410億美元,是2002年即加入WTO后第一年的6.2倍;服務進口4676億美元、逆差2395億美元,分別是2002年的10.1倍和798.3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貨物貿易進口國、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口國,貨物和服務年進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從建立沿海經濟特區到沿邊、沿江、內陸地區由東及西漸次展開。不僅成就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沿海城市,而且內陸開放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最大潛力和動力所在。
數據顯示,湖南省進出口總額從1985年的319萬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360.4億美元,增長了1.1萬倍。重慶在筆記本電腦出口增長帶動下,以電子產品為主要貨源的中歐班列(重慶)2017年開行數量再創新高,達到663班。全年重慶通過中歐班列(重慶)進出口178.8億元、增長39.7%,其中進口20.1億元、增長24%,主要商品為汽車及零配件、乳品和鋼鐵制標準緊固件等;出口158.7億元、增長42%,主要商品為筆記本電腦、微型電腦、平板電腦等。云南省在2018年前5個月實現外貿進出口771.9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59%,增幅位列全國第一。其中,進口486.8億元,增長99.2%。貴州省2017年貨物貿易總額81.3億美元,增長42.6%,增速居全國第二,其中進口增速全國第一。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成效顯著,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增長4倍,外資企業和加工貿易企業進出口分別增長7.2倍和2.5倍。
近年來,江蘇、廣東外貿結構接連迎來“拐點”,一般貿易自入世以來首次超過加工貿易。以廣東為例,2017年,廣東一般貿易實現進出口3.14萬億元,增長14.3%,占全省進出口的46.1%,較2016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對外貿增長的貢獻度為77.6%;加工貿易進出口2.53萬億元,占37.1%。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441.9億元,同比增長93.8%,規模居全國首位。市場采購出口815.1億元,月均增幅達21.1%。同期,廣東民營企業發展迅猛,2017年進出口3.14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占全省的46.1%,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對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貢獻最大,拉動全省外貿增長6.3個百分點。特別是,民營企業出口1.98萬億元,首次成為廣東第一大出口主體。
過去15年,中國服務進口年均增長16.6%,遠高于8.1%的世界平均水平。對推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累計貢獻率達11.8%,居世界首位。尤其是過去5年來,在全球服務進口年均增速僅為3%的情況下,中國服務進口實現年均10.7%的增長,對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貢獻達 25.8%,累計拉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4.2個百分點,成為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上海自2016年2月開展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以來,2017年服務貿易總額達到10212.7億元人民幣(1955億美元),總量規模居全國第一,占全市對外貿易的比重提高至29.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4.6個百分點。技術貿易和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分列全國第一和第二。2018年上半年,上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135.78億元,同比增長11.8%,全市軟件企業共簽訂軟件出口合同1765個,協議金額31.11億美元,同比增長26.55%。此外,廣東省2017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浙江省2017年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3663億元,增長15.5%,服務貿易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商業服務以及文化、娛樂和體育服務進出口增幅居前,增速分別為43.3%、41.4%和28.4%。
旅游貿易的進出口定義很有趣——中國人如果出去旅游,對中國而言是進口,而外國人來到中國,對中國而言則是出口。過去40年來,旅游成為中國服務進口的第一大領域。中國已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和消費國地位。2005—2017年,旅游服務進口年增長率達22.8%,占中國服務進口總額的比重逾半壁江山,達到54.5%,占全球旅行服務進口的比重亦從3.3%上升至19.8%。其中,2012—2017年,中國對世界旅游服務進口增長貢獻率高達56.3%,居世界第 一。
1994年,北京市旅行社組織公民出境游僅有1萬人次,2007年突破100萬人次關口。2012年至2015年更是一年一個臺階,2015年一舉突破500萬人次。2017年全市出境旅游市場規模達到511.5萬人次,是1994年的500多倍,年均增長31.2%,增速明顯快于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市場。
入世之前,中國的進口來源大多為歐美等發達國家以及越南、泰國等鄰近的東南亞國家,與非洲、南美洲以及中西亞地區的經貿交流并不密切。然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我國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持續較快增長,2011年起,東盟超越日本成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在我國出口市場中的占比從2000年的7%提高到2017年的12.5%。2017年,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額達到5148億美元,這樣的貿易規模是2003年的6.6倍。2013—2017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值33.2萬億元,年均增長4%,高于同期我國貨物進出口年均增速1.4個百分點。
東盟是2017年云南、福建最大的外貿市場。2017年,云南與東盟貿易額884.7億元,增長13%,占全省外貿額的56%,其中緬甸、越南、老撾是云南與東盟的前三大貿易國。此外,云南與拉丁美洲貿易額增長55.9%,與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亞、印度貿易額分別增長8倍、53.7%和20.5%。福建省2017年對東盟進出口192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7.7%。東盟不但對閩貿易額在福建省各外貿對象中拔得頭籌,增長率也位居前茅。

2 0 1 7年部分省市對外貿易亮點數據天津 從出口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 4 3 7.3 2億元,增長3.7%,占全市出口的4 8.7%,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從出口市場看,對日本、美國、歐盟出口分別增長1 1.2%、7.1%和8.3%,合計出口額占全市的3 7.8%。河北據石家莊海關統計,2 0 1 7年,河北省外貿結束連續兩年的下降態勢,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3 3 7 5.8億元,同比(下同)增長9.7%。其中,出口2 1 2 6.2億元,增長5.5%;進口1 2 4 9.6億元,增長1 7.5%。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出口增長較快。2 0 1 7年,河北省一般貿易進出口3 0 1 2.4億元,增長6.8%;加工貿易進出口2 3 7.1億元,增長1 0.7%。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出口5 8億元,增長2.7倍。山西 2 0 1 7年山西省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1 1 6 2億元,其中手機出口占比達到5 4%,是全省第一大出口產品。截至目前,全省貿易伙伴達到1 7 6個國家(地區),占全球2 3 9個國家(地區)的7 3.6 4%,承接了3 9個加工貿易產業轉移。2 0 1 7年,實現進出口5.9 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 4%,這是自2 0 1 2年以來首次恢復同比兩位數增長。其中,出口3.5萬億元,增長1 0.6%;進口2.4 7萬億元,增長1 9.3%,進、出口值均創歷史新高。2 0 1 7年,上海關區進口高新技術產品8 2 3 4.6億元,增長2 0.8%,占同期關區進口總值的3 3.4%。同期,汽車進口1 1 5 8.4億元,增長1 5.2%;醫藥品進口8 9 4.9億元,增長2 4%。江蘇 2 0 1 7年江蘇實現外貿進出口4 0 0 2 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 9.1%;占同期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 4.4%,提升了0.6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業進出口1 4 7 2 8.8億元,增長2 2.5%,占進出口總值的3 6.8%。江蘇與“一帶一路”沿線西亞、北非、南亞部分國家進出口增長超2 0%。山東 2 0 1 7年,全省外貿實現穩步增長。實現外貿進出口1.7 8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 5.2%,領先全國進出口平均增速1個百分點,在經歷了5年的低速和負增長后,再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出口9 9 6 5.4億元,增長1 0.1%,進口7 8 5 8.5億元,增長2 2.2%。黑龍江 2 0 1 7年,全省對俄羅斯進出口總值7 4 4.2億元,占同期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 8.1%,增長2 2.5%,高于同期全省進出口增速5.4個百分點。其中,對俄出口1 0 9.3億元,下降2.6%;自俄進口6 3 4.9億元,增長2 8.2%。吉林 在8 3個貿易市場中,其中9 9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進出口額凈增加8 9.6億元。其中進出口同比凈增額超過1億元的有2 3個,金額合計凈增加7 9.2億元。全省省外貿進出口額9 0%以上集中在長春、吉林和延邊三個地區。河南 2 0 1 7年,河南省外貿總額比2 0 1 6年同期增長1 0.9%,穩居全國第十,中西部第一。其中,出口3 1 7 1.8億元,進口2 0 6 1億元。民營企業進出口1 2 1 9億元,增長1 7.6%,占同期河南省外貿總值的2 3.3%;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 5 9 2.4億元,增長9.5%,占6 8.7%。湖北 2 0 1 7年,湖北外貿進出口總值3 1 3 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 0.6%,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3 0 0 0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2 0 6 4.1億元,增長2 0.2%;進口1 0 7 0.2億元,增長2 1.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占全省外貿總值的2 6.3%。其中,對印度、伊朗進出口增速超過2 0%。湖南 2 0 1 7年,湖南省進出口總值2 4 3 4.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3 9.8%,增幅位列全國第4位,中部六省第1位。其中,進口8 6 8.8億元,增長5 3.3%。民營企業進出口額由2 0 1 6年下降1.9%扭轉為增長4 7.3%。在新興市場中,與南非、越南、俄羅斯雙邊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倍。上海廣西從貿易方式看,邊境小額貿易(邊民互市貿易除外)進出口8 3 6.3 0億元,比上年增長5.8%;加工貿易8 0 4.2 5億元,增長2 5.5%;一般貿易1 4 2 3.5 9億元,增長7 0.4%。從貿易伙伴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1 8 9 3.8 5億元,比上年增長3.7%;與美國雙邊貿易額2 8 5.8 6億元,增長5 4.5%;與歐盟雙邊貿易額1 4 3.5 8億元,增長4 9.0%。四川 2 0 1 7年四川省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 6 0 5.9億元,位列西部地區第一,同比增長4 1.2%。其中,出口值達2 5 3 8.5億元,增長3 7.4%;進口值達2 0 6 7.4億元,增長4 6.2%;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 0個百分點以上。貴州 對外貿易方面,貴州省貨物貿易總額8 1.3億美元,增長4 2.6%,增速居全國第二,其中進口增速全國第一。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成效顯著,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增長4倍,外資企業和加工貿易企業進出口分別增長7.2倍和2.5倍。服務貿易總額1 7.7億美元,增長1 2.7%。云南2 0 1 7年,云南省外貿進出口額達1 5 7 8.7億元,較上年增長1 9.9%。其中進口8 0 6.6億元,增長4 5%。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9 1 0.2億元,增長1 4.3%,占全省外貿額的5 7.7%。加工貿易進出口1 9 7.4億元,增長7 3.4%。全省邊境貿易中,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2 3 1.6億元,增長1 8.5%;邊民互市進出口1 9 9.5億元,增長2 4.5%,邊境貿易占全省外貿額的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