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職業技術學院 210000)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產和發展的基礎,振興和釋放鄉村文化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保留其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鄉村問題日益突出。根據需要,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其意義非同尋常、極為深遠。要做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既要注重與周圍環境的協調配套,又要塑造村莊自身的特色,還要傳承其獨有的民俗文化,提供濃郁地域氣息的文化服務,讓鄉村更像鄉村,避免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公共設施這一詞產生于英國,英語為Street Furniture,直譯為“街道家具”,在歐洲,稱其為Urban Element,直譯為城市元素,公共設施設計是伴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公共環境產品設計,猶如城市的家具,現在公共設施是城鄉都不可缺少的構成元素。
“美麗鄉村”建設中環境設施主要以下幾類:公共交通設施,主要有路障、公交站臺、停車場、人行護欄等;公共衛生設施,主要有垃圾桶、公廁、洗手飲水池等;公共照明設施,主要包括公路照明燈、泛光燈、射燈、庭院燈等;公共信息設施,主要有電子信息屏、導示牌、廣告牌、告示牌等;公共休息設施,主要有椅、凳、涼亭、休息長廊等;
“美麗鄉村”環境設施設計應具有的特點:首先要有文化性,鄉村的興起與發展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性,環境設施的設計應與環境相融合,設計師應根據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規劃規模、建筑特點等因素,著力打造富有文化性的環境設施,這樣才能給游客展示其獨特的魅力;其次要體現地域性:受不同區域的不同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形態的影響,環境設施的設計又體現了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再次應具有多元性:由于受自然和社會因素的影響,環境設施設計又有多元性的特點;最后特定性:環境、地域、文化等因素都具有特殊性,因而公共設施設計又具有特定性。
美麗鄉村建設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升級階段,它推動了農村產業發展的需要。而作為人與環境橋梁的設施,通過融合了自然和人文景觀,提升了鄉村的服務環境,體現鄉村自然之美、和諧之美。而環境設施不僅具有公共環境的服務功能,更是環境文化與地域精神的一張名片。我們提出并研究了鄉村環境設施發展方向,總結出鄉村環境設施設計的立足點,對構建文明生態、生活幸福、精神文化充實的美麗鄉村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鄉村是人們從古至今的居住形式,不同地域的地理特征和民族差異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鄉村文化。高淳國際慢城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郊區,高淳老街在宋代已初具規模,是我國古街的一顆明珠,明清兩代因其便利的水運,日漸繁華。歷經五百多年的滄桑,至今還保留著長八百多米的古老街區,是江蘇省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街之一。老街的設施設計充分遵循了地域特色原則,環境設施從當地自然景觀和特色建筑中提取設計元素,設計出獨特的環境設施,這不僅能夠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可,也能夠為游客帶來更好的服務。下面就以老街設施的設計,探討“美麗鄉村”環境設施設計的立足點。
環境設施設計應充分考慮設施與環境的關系,要做到設施設計與整體環境的協調統一,應該根據地域性特點,把握其獨有的文化脈絡,以和其他地區相區分。樹立地域獨有的文化內涵,為環境貼上個性化標簽,同時還要考慮到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特殊性,將自然與人文特色融入到設計中,塑造有特色的文化環境。環境設施的造型設計和材料的選擇應“本土化”。“本土化”是該地域自然和文化特征的體現,這些特征不僅是長久以來形成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們設計的內容依據和形式特點。
高淳慢城規劃是為在中國農村快速城鎮化的發展狀況下,探索一種新型的鄉村發展模式,以擺脫傳統物質空間規劃的局限,更強調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關注,提倡將現代化技術與傳統生活方式相結合,而慢城老街設施的設計也充分融合了當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建筑風格,較好地把握了老街的設計定位,設施的造型設計和材料選擇都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環境設施除了具有弘揚傳統文化功能外,還應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將人、設施與環境作為一個整體而又全面的系統性設計。慢城老街公共設施設計較好地為人們的需求提供了服務,在設計中把握了人的主導地位,根據實際的活動需求,進行設計和規劃,提供了休息設施、衛生設施、交通設施等基本設施。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我們的公共設施設計要與時代結合,與時俱進。當今科技的巨大進步給各個領域都帶來了激烈的變革,設計領域也是如此。現在環境設施也在向著智能化邁進,新興的網絡化發展,也帶動了智能化設施的興起。環境設施作為“美麗鄉村”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設計上應該突破傳統的“街道擺設”概念,引入互聯網技術,使之具有更多功能,做到以人為本,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老街設施設計也應結合當下信息技術,
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考慮在街道上設計一些定位導航設施,觸摸式屏幕讓游客更快知道自己所在位置,以及所在建筑的歷史典故介紹,設置多種語言文字,同時根據需要安裝手機充電功能,拆除多余標識牌等。
公共設施設計著眼于環境、空間、人三者之間的關系,設施與人們的戶外活動密切相關,優良的設施可以豐富市民生活,提高人們生活生活質量,適宜的設施對環境的形象也會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而作為人們的活動設施,必須具有人性化的設計才能體現對人的尊重與關心。在設施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建立人與設施之間的和諧關系,最大限度地考慮實用者的健康,為人們提供安全、舒適、方便由美觀的設施。設施設計的人性關懷主要從以下幾個要素來分析:
首先,環境設施設計應考慮自然環境。慢城老街屬于旅游景區,道路和建筑都盡可能地著古色古香的風貌,體現著老街深厚的文化底蘊,垃圾桶的設計、景觀雕塑、指示牌的設計無不與環境和諧統一,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境,又方便了游客。同時,公共設施的設計還應考慮地域的環境氣候因素,南方溫熱多雨、北方寒冷潮濕,在材料的選擇和色彩的設計上應充分有區別。
其次,環境設施應注意結合人文環境因素。不同的民族、地域都會有不同的文化和習俗差異性,在設施設計上要充分解讀其文化底蘊和民族風情。例如,江南水鄉的粉墻黛瓦,黃土高原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等等,這些風格迥異的環境在安放設施時,必須要考慮整體的建筑風格,不能破壞整體環境,在設計時要充分對其形態、色彩、文化的因素進行抽取,運用到環境設施的造型中。總之,景區的環境設施設計要能體現區域的文化內涵,要能讓游客感受到當地的人文精神。
最后,環境設施是地域文化的載體,應傳承當地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有著不同的地域文化,又表現出不同的生活習慣。例如,快節奏的上海,需要的是設施的便捷性和舒適性;而獨具文化特色的北京,設施的設計更應與環境相協調,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基礎上,要能處處體現出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環境設施要充分區分地域差異性的文化因素,才能設計出符合各地傳統特色的人性化的設施。
當下我們特色鄉村建設熱潮正蓬勃興起。高淳國際慢城老街環境設施設計深刻體現了地域文化性設計、人性化設計、信息化設計的重要性,通過設計者運用成熟的設計理念,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使其延續了歷史文脈,使延續歷史文化與時代需求并存,為特色鄉村環境設施設計也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但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現階段創新的研究較少,有些問題,如環境設施的信息化設計研究深度不夠,沒有對未來設施在人機對話、數字化下顛覆設計的未來思考不足。展望未來,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和對世界的重塑,未來的生活方式將發生巨大變革,這都將深刻影響著環境設施的設計,我們都將邁步向前,建設更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