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聯合國通過了關于“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問題”的決議。隨后,于1959年設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特設委員會——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COPUOS,簡稱外空委)。此前的1957年10月4日,由蘇聯研制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成功發射。此后,聯合國外空委致力于促進各國在和平利用外空領域的合作,重點關注人類探索和利用外空有關的科技問題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問題。
外空委成立以來,已擬訂了《各國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活動的法律原則宣言》(1963)等三項宣言,《各國利用人造地球衛星進行國際直接電視廣播所應遵守的原則》(1982)等三套原則,以及《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1979)等五個國際公約,均已提交聯合國大會審議通過。外空委的經常性活動包括:研究并促進空間減災、遠程醫療、遠程教育、及氣象、通信、導航、直接廣播和遙感地球資源等各種衛星的國際合作;舉辦國際、區域和區域間的研究會議及討論會和講習班;促進外空研究的信息交流等。此外,通過聯合國空間應用方案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航天局、國際宇航聯合會、國際空間法學會等機構合作,開展技術和學術交流活動;通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援助有關國家發展將空間技術應用于經濟和社會發展。聯合國大會根據外空委的建議,分別于1968年、1982年、1999年和2018年在維也納召開了四次聯合國關于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會議(UNISPACE,簡稱外空大會)。
以下,我們用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來追溯聯合國促進各國和平利用外空的60年歷史。

1958年12月1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于“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問題”的決議,該決議確認了人類在外層空間的共同利益,并審議了利用空間造福人類的問題。

1959年5月6日,聯合國大會首次設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特設委員會 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它于1959年12月12日成為一個常設機構。

1963年10月16日,進入太空的首位男航天員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右一)和首位女航天員瓦蓮金娜·捷列什科娃(左二)受聯合國秘書長吳丹(右二)邀請訪問聯合國。

1967年1月27日,美國國務卿迪安·拉斯克簽署了《關于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簡稱《外層空間條約》。簽署桌從左至右依次為:蘇聯駐美國大使阿納托利·多勃雷寧、英國外交部長兼常駐聯合國代表帕特里克·迪恩、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和時任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該條約于1966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1967年1月27日開放供簽署,1967年10月10日生效,無限期有效。該條約是國際空間法的基礎,簡稱“空間憲法”,規定了從事航天活動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

1968年8月14-27日,第一次聯合國關于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會議(UNISPACE,簡稱外空大會)在奧地利維也納開幕。奧地利總統弗朗次·喬納斯和與會者為失去生命的美國和蘇聯太空探險家默哀。

1968年8月14-27日,聯合國召開第一次外空大會,同期,還在梅塞哈爾舉辦了航天展覽。

1970年7月20日,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接受美國贈送的阿波羅11號任務帶回的月壤和聯合國旗幟。

1982年8月9-21日,第二次外空大會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聯合國秘書長哈維爾·佩雷斯·德奎利亞爾、肯尼亞常駐聯合國代表查爾斯·邁納和外空大會秘書長亞什·帕爾贊賞外空大會海報具有高度藝術性。

1993年1月1日,聯合國外空委從紐約遷至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

1995年11月17日,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與執行第二次航天飛機-和平號空間站對接任務的乘組人員進行了一次視頻會議,以慶祝聯合國成立五十周年。

1995年11月,執行第二次航天飛機-和平號空間站對接任務的乘組人員展示他們在太空中簽署的《外層空間條約》(副本),以慶祝聯合國成立五十周年。

1999年7月19-30日,第三次外空大會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發表演講。

2004年5月19日,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接見了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上展示了聯合國旗幟。

2011年6月,聯合國在維也納國際中心的圓形大廳慶祝人類太空飛行50周年。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的人。

2013年6月12日,聯合國外空委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航天領導人及代表一起慶祝女性進入太空50周年。1963年6月16日,蘇聯女航天員瓦蓮金娜·捷列什科娃搭乘東方6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世界第一個飛進太空的女性。

2015年6月19日,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中)在聯合國外空委發表演講,慶祝人類太空行走50周年。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UNOOSA,簡稱外空司)主任西蒙內塔·迪皮蓬(左)和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主任尤里·費多托夫(右)陪同。1965年3月18日,蘇聯航天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上升2號飛船航天飛行期間,實現了離艙12min的太空行走,成為歷史上首位實現太空行走的航天員。

2018年5月11日,來自肯尼亞內羅畢大學的立方體衛星KUNS-PF部署于太空。它是在聯合國主持的聯合國-日本kiboCUBE計劃下發射的首顆衛星。

2016年11月20日,美國航天員斯科特·凱利(左)被授予首位聯合國外空事務形象大使。這一舉措旨在提高公眾對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和太空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益處的認識。美國前航天員斯科特·凱利于2015年3月飛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近一年后,于2016年3月1日返回地球。他憑借340天的紀錄,成為單次逗留太空時間最長的美國航天員。

2016年6月14日,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蒙內塔·迪皮蓬加入性別平等倡議組織。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發起了“女性太空”項目,鼓勵更多的女性進入航天部門,更廣泛地進入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

2018年6月,聯合國第四次外空大會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同期,在維也納國際中心的圓形大廳舉辦大型航天展覽,慶祝首屆聯合國外空大會召開50周年。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蒙內塔·迪皮蓬陪同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參觀航天展覽。
鏈接
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
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COPUOS,簡稱外空委)是根據1959年聯大第1472號決議建立的。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的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UNOOSA,簡稱外空司)是外空委的秘書處。
宗旨。外空委的宗旨是制定和平利用外空的原則和規章,促進各國在和平利用外空領域的合作,研究與探索和利用外空有關的科技問題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問題。
機構。外空委下設科學技術小組委員會和法律小組委員會,由外空委全體成員國組成。委員會及兩個小組委員會每年各舉行一屆會議,審議聯大提出的有關外空問題;成員國提出的外空報告和問題。會議一般在上半年舉行,以便向下半年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提交報告、建議和決議案。外空委及其兩個小組委員會以協商一致方式做出決定。
職能??萍夹〗M委員會主要審議和研究與探索及和平利用外空有關的科技問題,促進空間技術的國際合作和應用問題;法律小組委員會主要審議和研究和平利用外空活動中產生的法律問題,擬訂有關的法律文件和公約草案。外空委員會主要審議兩個小組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及不由小組委員會審議的一般性外空問題,就委員會的工作做出決定,并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報告和建議。
三項宣言
《各國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活動的法律原則宣言》(1963)
《關于開展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國際合作,促進所有國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別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需要的宣言》(1996)
《空間千年:關于空間和人的發展的維也納宣言》(1999)
三套原則
《各國利用人造地球衛星進行國際直接電視廣播所應遵守的原則》(1982)
《關于從外層空間遙感地球的原則》(1986)
《關于在外層空間使用核動力源的原則》(1992)
五個國際條約
《關于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1967)
《關于援救航天員,送回航天員及送回射入外空之物體之協定》(1968)
《外空物體所造成損害之國際責任公約》(1972)
《關于登記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公約》(1975)
《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