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寧向東
如果把促進技術成果走向市場的過程稱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那么引導科研院所產出高質量成果則可以認為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前者包括對成果轉化主體的獎勵激勵,完善中介服務,以及充分的市場保障等,后者則主要是科研導向、項目評審、人才評價等軟環境。現實中,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往往強調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務,但倘若“最初一公里”不通暢,產出與需求脫節,則會導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技術專利經濟價值不高,難以轉讓,已經成為我國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短板。很多時候,人們更關注投入和產出數量,發表了多少論文、申請了多少專利,而很少真正關心它們是否解決實際問題、解決新問題,有沒有價值。這就像考察工程技術效果時,不看是否解決了油田生產難題,而是看該技術申請了多少專利,刊發了多少論文,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要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離不開源頭成果產出機制的支撐。只有從“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通暢。基于此,有必要深化科研評價體系改革,探索建立以科研成果原始創新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與企業發展規律、科技創新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相適應的科技評價體系,推動科研管理由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由注重短期產出向注重解決企業發展重大問題轉變。
大慶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研產用”一體化撬動科技成果轉化》一文價值點就在這里。該院圍繞大慶油田勘探開發需要,強化“研產用”一體化管理,即研究、生產、應用三個環節有機結合形成共同體,實現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品開發)、中試、產業化的有效銜接,從組織管理上確保項目成果的轉移和承接,形成了科研單位、局內生產廠家及技術服務公司、油田生產單位共同參與技術的研發、試驗和應用過程,加快研發成果向生產力轉化進程。這里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需求在哪里,科研的重點和方向就在哪里。采油院與采油廠建立起較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技術人員對現場施工工序進行合理安排,從來料檢驗到現場應用全程跟蹤把關,做到單井個性化設計,努力達到單井服務最好效果。建立定期回訪制度,定期與各采油廠的工程技術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交流,在溝通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持續改進采油工藝,促進科技成果進一步成熟和完善,更好地滿足油田需求。實際上,我們所進行的大量研究工作,除極少數為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外,絕大多數還都屬于應用研究,基本上是為生產實踐服務的。該院定期回訪制度建的好,科研人員只有深入“田間地頭”,才能知道生產中的問題在哪兒,隱患在哪兒,技術攻關才有重點,才能解決實際問題。而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自然轉化率不會低。因此,要解決當今科技轉化率極低問題,就必須從立項入手,只有立項是切合實際的,設定指標是注重應用和能以讓其產生效益的,最終的研究成果才能是真正成熟的。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走好“最初一公里”,后面的路也就通暢了。因而轉變評價體系,有利于建立以生產需求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和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加速技術創新從“0”到“1”的突破,進而實現從“1”到“N”的產業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