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時光
“買”與“賣”,簡簡單單兩個字,卻包含了零售學、經濟學全部內容。
談到買賣、生意和銷售,人們自然聯想到杰羅姆·麥卡錫著名的4P組合:產品(Product)、地點(Place)、價格(Price)和促銷(Promotion)理論。這里的產品即針對目標市場而開發的商品,包括所選擇產品線、包裝和品牌等;價格即針對商圈范圍制定的商品價格;地點是指要通過適合渠道安排、運輸、儲藏,將產品送給目標消費者;促銷即考慮怎樣將合適的產品,按合適價格,在合適地點通知目標市場,其中包括銷售推廣、公共關系、廣告等。在麥卡錫看來,任何商品銷售成功都是4P要素最佳組合結果,同樣,任何商品銷售失敗都是因4P要素組合失敗導致的。實際上,銷售策略作為商家一種經濟行為,牽扯買賣雙方博弈,涉及運用價格等其他要素對商品需求進行調節,背后蘊含著豐富的經濟學內涵。
近年來,零售新業態都在通過重構整體交互、連通全域數據方式來實現傳統人、貨、場關系的變革。但充分滿足碎片化消費場景下的即時化便利化消費模式,并沒有成為市場主流。從零售新物種盒馬鮮生、超級物種再到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智能貨柜,新的模式不斷滲透,“風口”逐漸成為“傷口”,無人貨架隨著一些扛鼎企業的消失而消失,偶爾被提及的智能柜也活得很糟糕。拿破侖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根杠桿可以驅使人們行動,利益和恐懼。“風口”時期的油品零售市場,驅動人們的是利益,“傷口”時期,驅動人們的則是恐懼。
人們開始呼吁零售業回歸基本,但也只是產業形態新一輪進化,因為曾經的外部環境不復存在。隨著市場化深入,行業準入門檻逐步放寬,產業鏈利潤從上游向下游轉移不可逆轉,油品終端零售將成為各路資本博弈的焦點。消費升級與競爭升級是與行業總體供求關系的轉變相伴而生的,最終的結果,就是商家不得不對商品流通與銷售環節升級改造,尋求4P要素最佳組合,通過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完成從“商品到貨幣驚險的跳躍”。
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油品零售業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特征是什么呢?簡單地說就是由短缺經濟進入到過剩經濟。只是在10年前,當出現油荒時,所有油品零售商、分銷商都在廠家門口蹲守,要指標、要油源,今天不會有人這樣做了。目前我國低端產業幾乎全部過剩,其結果就是上游資源不再增加,產品不再增加。當上游資源放大以后,資源盈利能力會逐漸下降,利潤會從廠家向分銷商轉移進而向消費者轉移,這是市場經濟基本規律。這也是BP、殼牌這樣的跨國公司絞盡腦汁搶占我國油品零售終端的原因。
但這不意味著油品終端就是“豬都能飛上天”的風口,尤其是加油站非油便利店,虧損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原因很簡單,風口的容量也是有限的。與一般零售商店不同,傳統加油場景上擁有前庭和便利店雙閉環,70%客戶加油不進便利店。這樣就會導致兩個痛點,一個是用戶痛點:人車分離、排隊擁堵、支付繁瑣、油品價格與質量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另一個是加油站痛點:獲新客難、老客戶留存低、高峰期運營低效、而低峰期資源閑置、非油品銷售差等問題。在汽車后服務市場有一個“1∶8”法則,就是說因擁有汽車而產生的生活、旅游、購物等衍生消費相當于汽車原始購買價值的8倍。
但在我國加油站+商圈中,這種潛在商機并沒有體現出來。從發展看,加油站經濟必將從網絡營銷向零售營銷方向轉變,從廣度向深度發展。形成一定規模的零售網絡,僅僅是獲得市場競爭力的第一步,因為對零售市場的控制力,不僅僅取決于規模,更關鍵的是質量。非油品零售企業只有建立起一個以便利店數量為橫坐標,以質量為縱坐標的坐標系,才能較為準確地反映其市場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O2O模式雖然炙手可熱,但要真正發展還需要很長時間,因為對零售企業來講,要運作O2O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線下連鎖鋪設足夠廣,二是用戶對O2O消費認識足夠多。事實上,即使在電子商務最發達的美國,線下消費比例依舊高達80%。對于我國從事汽車后市場O2O服務的企業來說,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隨著“互聯網資本寒冬”的到來,汽車后市場不少項目紛紛倒下。
加油站流動性弱,屬于“坐商”,有自己固定的服務范圍,上游連著資源方,下游連著消費者,站點才是整個油品流通、非油品業務和消費鏈條中最關鍵的環節。因此必須要牢牢把握線下優勢,要回歸基本,做好單店管理。
未來在這個行業里,會不會跟其他行業一樣,隨著競爭加劇,利潤會被稀釋?答案是肯定的。跨國石油公司在北美布局,公司所有資產型的加油站微乎其微,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在北美,終端零售是一個高度開放市場,開放意味什么?意味著競爭和微利。雖然目前我國油品終端還屬于高盈利行業,但在一個連營業員都可以被替代的行業里,高盈利時期又能維持多久呢?油品利潤會隨著行業門檻下降而下降,這是個大概率事件,但非油業務卻會隨之增加,這同樣是大概率。加油站便利店是很特別的業態,因為其“自帶流量”。歐美加油站便利店企業60%的收入來自加油,40%的收入來自非油品銷售,但盈利卻在非油業務。所以從發展趨勢看,我國非油零售領域還是一片藍海,增長空間廣闊。
傳統加油站選址局限于成品油零售業務本身,忽視了商圈因素影響,決策方法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導致加油站布局不合理,經營效益相對較低,加油站非油品業務發展受到制約。
雖然國有石油企業加油站便利店超過5萬座,但單店非油年銷售額、單店每平方米效率和人均勞動效率等指標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如何才能激活加油站非油業務潛能,當我們站在麥卡錫4P理論角度,對國內加油站便利店業務鏈條進行逐一梳理時,發現如下問題。
一是選址欠科學。成品油零售企業主要運行成本來自于加油站開發和建設投資,因而市場調查是加油站開發建設第一步。同時,科學的加油站網絡開發和布局,也是確保投資—收益最大化的保證。決定一個地方是否適合經營加油站主要有4個因素:可視度、進出便利度、車流量和商圈。但很多加油站在選址布局上明顯違背了這些原則。例如在吉林松原扶余縣弓棚子鎮301省道與143縣道交匯處周圍300米內,幾家石油公司竟布局4座加油站。由于地勢低洼、道路狹窄,加上供過于求,幾個加油站油品銷量都不好,非油品每月流水僅有幾千元,便利店商品幾乎成了擺設。北京市石油成品油流通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在所有影響成品油及非油品銷量因素中,選址盲目占比31%。可見,先天不足是導致日后加油站經濟低迷的重要因素。由于成品油零售網點具有“地利性”,加油站選址質量直接決定了其經營水平。傳統加油站選址局限于成品油零售業務本身,忽視了商圈因素影響,決策方法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導致加油站布局不合理,經營效益相對較低,加油站非油品業務發展受到制約。根據商圈理論,加油站選址應從商圈內部微觀選址入手,綜合考慮商圈內部加油量、非油品需求、城市規劃及安全環保等因素,基于加油站吸引力函數、市場份額平衡區間函數、需求點需求量評估函數及加油站市場份額評估函數,構造了競爭條件下加油站優化選址模型。
二是目標客戶定位欠精準。零售商在經營非油品業務時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把商品賣給“誰”?目標客戶定位準確,意味著銷量增加,否則滯銷現象難以避免。從北京市石油成品油流通行業協會數據分析,目前國內加油站針對目標客戶定位都存在不同問題,進而影響了非油品銷量。事實上,加油站客戶需求存在明顯空間差異性,因此選擇地理位置為坐標,對便利店目標市場進行細分:即城區加油站便利店、郊區國省道高速公路加油站便利店、鄉鎮農村加油站便利店。
三是采購流程仍待優化。物流是加油站便利店“血液”,如何才能以較低成本完成進、銷、存一次商品周期“新陳代謝”。由于加油站便利店地域分布不一,配送方式也存在差異。不同供應商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整體水平偏低;配送頻率過高,運作難度大,增加了配送成本。提高單店營業效率重要的舉措之一就是提高統采集中度。
四是商品缺乏特色化。“進百家如一家”,這是目前大部分加油站便利店定位雷同、缺乏特色的真實寫照。加油站便利店有別于傳統零售業態,面向的是特殊的客戶群,售買品也應與所處地理位置及商圈密切關聯。而很多石油公司便利店開業之初沒有充分考慮所處地理位置,沒有進行充分商圈調研,也沒有進行門店精準定位,大多將超市中銷售興旺的商品生搬硬套地堆放在門店內,商品結構單一、同質化嚴重,既沒有寬度,也沒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