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萬仕好
執法稽查工作是整個市場監管鏈條中守底兜底的關鍵一環,是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行政的前沿陣地。作為市場監管的主力軍、公平秩序的維護者、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神,必須要牢固樹立執法為民工作理念,認真落實“四個最嚴”執法要求,以高質量執法服務高質量發展。
安徽省市場監管局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后綜合監管執法的優勢,切實用好執法辦案這個“拳頭”和“抓手”,認真做好市場監管執法工作,全系統沒有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沒有出現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在工作中,該局一是堅持推進綜合執法不動搖,化“壓力”為“動力”。明確職責分工,制定下發了《關于省局內設機構行政執法職責分工(試行)的通知》,明確了省局機關12個處(局)行政執法辦案職責。在加大督導力度的同時,規范線索移交。二是堅持緊抓“雙打”工作不放手,變“獨奏”為“合唱”主要是抓牽頭作用發揮,抓重點市場環境凈化,抓侵權假冒商品銷毀。三是堅持狠抓專項執法不懈怠,積“小勝”為“大勝”。開展了農資打假保春耕專項、知識產權執法“鐵拳”、水暖行業執法、“守護消費”等多個專項執法行動。
一是工作任務相當繁重。首先是權力事項多,安徽省市場監管領域職能涉及328部法律法規,177項權力事項,其中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事項有118項,占到66.7%。其次是監管執法范圍大。目前全省藥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763家(藥品391家、醫療器械372家);獲證食品生產企業8293家,食品經營(含食用農產品)主體約30萬戶;全省有效發明專利61475件,有效商標注冊量43.68萬件,地理標志商標144件;特種設備總數42萬多臺套。全省高風險產品數量十分龐大,防風險保安全守底線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是隊伍融合更加迫切。從安徽省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改革情況來看,各地機構、人員已陸續到位,但有的地方執法隊伍還停留在原有機構的簡單組合和原有工作的簡單延續狀態,“物理整合”還沒有升華成“化學融合”,距離“脫胎換骨”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此外,執法隊伍人員來自不同的方面,執法人員在特定工作環境中長期形成的思維模式、工作方式很難在較短時間內自然轉變,辦案業務人員的融合交流,造成了執法辦案“傳、幫、帶”的斷層。
三是職責事權亟需厘清。執法稽查機構是專司辦案的機構,應厘清執法辦案與日常監管的邊界,要與日常監管機構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及時查辦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并移交的違法線索,避免陷入日常監管中。根據實地調研和各地反饋情況來看,目前,各地執法辦案部門面臨“兜底”執法現狀,牽頭負責了大量專項整治,承擔大量過程性監管任務和舉報線索初步核查工作,牽扯了大量的精力,對執法辦案主業的聚焦不夠。
四是執法理念有待提升。當前執法方式和執法手段相對滯后,執法人員業務素質亟需提高,基層面臨人員力量不足、年齡結構不合理、技術裝備落后等問題,制約著執法專業水平和效能的提升。一些傳統的監管方式、執法手段已經不適應發展需要,訴轉案率不高,尤其是大部分投訴舉報屬于“職業舉報”,基層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處理此類工作,而各類維權工作站,形同虛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一、增強執法為民理念。要緊緊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適應新的執法體制,堅持執法為民的工作理念,積極穩妥處置工作中遇到的各類矛盾和問題,重視對違法行為的糾正和整改工作,發揮執法的引導作用。
二、突出執法工作重點。要強化執法辦案。突出抓好質量等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產權等領域執法,嚴守安全底線,提高執法效能;要強化統籌協調。積極發揮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機制作用,組織開展重點領域治理,切實加強橫向協作、縱向聯動,深化跨區域、跨部門聯合執法,提升執法合力;要強化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和12315平臺,增強線索獲取、證據固定、信息共享和精準打擊能力,提高執法辦案處置效率。按照總局統一要求,建立統一的市場監管執法辦案信息系統,對辦案進行全過程監督、指導,嚴格規范市場監管執法程序、案卷文書、處罰結果等。
三、加強執法隊伍建設。要強化人員配備。執法辦案作為市場監管的核心業務,對人員配置給予適當傾斜,穩住和補強執法業務骨干,形成專業互補、結構優化的執法團隊。要建立健全執法辦案人才庫,強化專業化執法人才的發現、儲備、培養和使用,培養一專多能、專兼結合的復合型人才。要強化能力建設。采取業務培訓、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多種形式,提升一線執法人員的辦案技巧和實戰水平。要建立典型案例收集評選發布制度,設立各類交流研討平臺,促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要強化考核激勵。推進制訂《執法辦案工作激勵辦法》,每年底對各地執法辦案情況進行綜合評價,開展辦案優勝單位、辦案能手、優質案件評選表彰活動,在不違反財務制度和紀律規定的前提下,分別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要強化執法保障。切實解決用車、設備和辦案經費等問題。
四、健全執法稽查制度。要加快省市縣三級市場監管部門事權劃分,明確各層級職責,統籌配置執法資源,形成系統整體合力。對制假售假、商標侵權、假冒專利和生產銷售危害公眾安全的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的經營者,要探索建立按貨值金額比例處以罰款、對舉報嚴重違法行為的內部知情人員給予重獎等制度。要加強與公檢法機關的協調配合,準確把握市場監管部門管轄案件的行刑邊界和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復雜疑難案件做到公檢法機關同步介入、同步會商,切實提高案件辦理質量和執法效能。要出臺行政處罰大要案件掛牌督辦制度、執法辦案獎勵辦法等制度。
五、加大執法宣傳力度。要綜合運用互聯網、報紙、刊物等多種載體,動態發布執法信息和普法宣傳,公開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執法的警示和威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