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然
目前人工智能正處在從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過渡階段,大量領域還是“無人區”。人工智能如此重要,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近年來,阿里城市大腦、百度無人駕駛、“阿爾法”系統戰機駕駛、IBM“沃森”白血病診斷、AlphaGo人機大戰以及MogIA公司對2016年美國大選的準確預測,使人工智能從科技圈、媒體圈、發燒圈等小眾團體進入普通民眾視野,成為當今最前沿、最矚目、最流行的話題。
人類經歷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這三輪科技革命的浪潮。在農耕文明和工業文明中發明的技術具有一個顯著特性,即作為使用者(人)和作用對象之間的媒介,最終還是由人類進行操控。而人工智能具備完全監督學習能力,可以實現基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的自我控制、自主學習、自主演進,賦予工具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打破傳統技術桎梏,成為有“生命的工具”,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推動人類社會進入智能文明時代,使現有的人、物理世界的二元空間轉變為人、物理世界、智能機器、虛擬信息世界的四元空間。
人工智能已經歷60余年的起伏發展,在前兩次浪潮中完成了理論奠基和狹義的技術研究。2012年興起的第三次浪潮,開始進行人腦工作原理的分析和模擬,以及開展深度學習、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通用性技術研究,在金融、制造、社會治理、醫療、教育、娛樂等領域實現初步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創造了巨大的市場。但是人工智能的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產業形態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可以說目前正處在從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過渡階段。雖然弱人工智能大規模應用已成普遍狀態,但著眼更長遠的未來,強人工智能將會帶來更大的顛覆性、全局性影響,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
展望未來,強人工智能是以數據和計算為驅動,以智慧為特征,以顛覆為最終目標。一是全面感知、精準決策、實時控制三大特征系統協作,通過全面感知獲取即時動態數據,基于海量數據分析進行最優決策,將精準決策實時運用于控制,并通過樣本自主學習推動迭代演進。二是具有顯著的智慧特征和普惠價值,腦科學、認知科學、類腦計算的發展將彌補人工智能在感知、記憶、推理等方面的短板,實現人與智能機器在物理世界和虛擬信息世界的高效互動、應用和鏈接,機器將作為非生物的智能體,替代人類成為技術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重塑產業導向、商業模式、社會生態。三是顛覆式創新推動社會變革,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顛覆式創新技術,推動創新由量到質的變革,將打破原有經濟生態系統的耗散結構和發展瓶頸,創造出更高級社會經濟生態,極大提升社會生產力,并可作為一種決定性技術支撐大國崛起,推動現有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化。
正因人工智能如此重要,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目前,人工智能還處于突破前夜,大量領域還是“無人區”。在這個擁有大量未知的技術領域,我們曾經駕輕就熟的“跟跑”路線肯定難以為繼,只有轉向“領跑”思維,才有取勝希望。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支持科學家勇闖“無人區”,努力在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和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支持企業家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鼓勵民眾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迎接新事物,在應用中推動產品迭代和演進;還要跳出“單純技術主義”狹隘理解的窠臼,尋求技術、經濟與社會、法律的價值同構,才能確保我國在人工智能這個重要領域,實現研究走在前面、技術占領高點、應用全面深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