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廈門山水步道(狐尾山—觀音山步道)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蒲國柱
(廈門市市政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福建廈門361008)
城市慢行系統:包括步行道、自行車道和綜合慢行道(即步行道、自行車道的綜合體)。步行道:沿城市道路兩側布置的步行通道,包括人行道、綠化帶和設施帶,有臨街建筑時可包括路側帶外的建筑退線空間。人行道:路側帶中專供行人通行的部分,也稱步行通行區或步行通行帶,其寬度為步行的有效寬度[1]。
項目起于國際郵輪碼頭,串聯“八山”和“三水”,終于觀音山夢幻沙灘。路線全長約22.8km,其中,主線新建林中和城中高架步道10.3 km、新建貼地步道2.8 km、保留現狀地面步道5.3 km、改造現狀步道3.4 km,節點橋梁(人行)7座共1.0km。主線橋面(路面)凈寬2.4m,總寬3.0m;節點橋梁橋面凈寬3.8m,總寬4.4m。
打造“休閑、健身、觀光、通勤”的景觀步道,選線、斷面寬度等指標充分考慮行走和慢跑的舒適性,滿足老幼等各類人群的使用需求。對應不同的功能需求,項目所需考慮的側重點及采取的技術措施有所不同:(1)通勤為主步道,應該考與公共交通場站、停車設施、居住小區、辦公區域的便捷聯系;(2)休閑為主步道,應注重慢節奏,遠離機動車等喧囂地,聯通周邊休閑娛樂設施;(3)健身為主步道,應考慮跑步快走的舒適性,設置連續的坡道;(4)觀景為主步道,應注意自身景觀,還需適當設置平臺,展現城市美景,同時需考慮便捷的交通(特別是公共交通)可達性。
根據功能定位,本項目服務的主要目標群體是全年齡段的人群,包括殘疾人等[1]。作為休閑功能為主兼具健身、觀光、通勤的步道,分析其使用人群的特性如下:(1)使用對象大部分是沿線(山腳)居民,通常是早晚休閑散步,同一地點上下步道;(2)有遠離塵囂的登高觀景需求;(3)有殘疾人、老人及幼兒,需考慮無障礙及便捷性;(4)有健身跑步需求,需考慮坡度和路面材料的舒適性。
根據項目功能定位和目標群體特性,遵循六大設計原則下,結合項目特點,設計技術方法探討如下。
選線和縱坡度包括以下幾方面:
1)無障礙:保證全線22.8km的無障礙貫通。
2)克服山體高差:本項目串聯城市中的八座山,山腳地面標高在5~25m,最高山頂標高212m(仙岳山),高差大,設計的難度和重點是如何克服高差,既能舒適便捷的上下山,又能有良好的攬城觀景視野。經過多方案的必選論證,采取了坡道S型和之字形展線+節點螺旋梯道或直梯的方式。保證攬城觀景效果的情況下選擇高程線,如仙岳山的主步道高程選擇在100~125m。
3)主線貫通、各山成環:主線將八座山和兩水串聯,同時考慮休閑特性,各山構建成環步道;考慮步行的時長一般在0.5~1.5h,結合山體實際情況,環線步道長度控制在1.5~5km。
4)縱坡度:考慮休閑對坡度的要求,各自山體成環線坡度盡量平緩,故縱坡度控制在1∶20以內,其余由于要克服山體高差,同時兼顧無障礙輪椅通行,兩山間主步道縱坡度不大于1∶16,主要步道出入口縱坡度不大于1∶12。
5)模塊化設計:主線轉彎半徑采用5個模數級,分別為10m、22.5m、45m、60m和90m。為了達到最佳的線性視覺景觀效果,圓曲線兩端設置緩和曲線,緩和曲線長度與半徑匹配。
斷面寬度規模論證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以定性為主。
4.2.1 定量分析
由于該步行道主要功能為游憩和健身。因此,本次從不同的出行距離,分為片區出行和區域出行2個部分對項目步道吸引游客規模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步道建設寬度建議值。
1)片區出行:以沿線8座山劃分為7個出行片區,各片區的服務半徑為1km(能夠滿足人們短距離出行的需求,在設計時通常以步行距離小于1km),覆蓋區域人群2017年約56.8萬人,約占島內人口28%(截至2016年末,廈門島內常住人口為202萬人)。
預測模型:根據片區服務半徑的人口總數(包括居民及游客),預測出片區的游人規模。具體函數模型如下:

式中,Y為預測游人規模;M0為市民人均游覽公園次數;P0為現狀人口;n為預測年數;W1為人口增長率;W2為市民人均游覽公園次數增長率。
2)區域出行:由于狐尾山、仙岳山以及觀音山,均有可供游覽的景點,因此,這3座山峰除了片區居民健身、游玩外,還將吸引片區之外的人員前來游覽。根據歷年相關的統計資料,得出狐尾山吸引的區域出行約為片區出行的38%,仙岳山吸引的區域出行約為片區出行的35%,觀音山吸引的區域出行約為片區出行的42%。
通過將片區出行量與區域出行量的疊加,最終得到目標年項目游人規模量。同時,結合步道寬度通行能力,測算出項目步道寬度建議值。
4.2.2 定性分析
綜合考慮步行需求和在林中建設的條件,主線林中高架和城中高架段凈寬2.4m;節點橋梁考慮市政道路的過街需求及橋梁建筑空間尺度,凈寬采用3.8m。
主線凈寬 2.4m=0.075m(側向寬)+3×0.75m(3人并行)+0.075m(側向寬)
節點橋凈寬3.8m=0.1m(側向寬)+4×0.9m(雙向4人舒適并行)+0.1m(側向寬)
為了減少對山林植被的破壞,林中盡量采用高架方式,同時考慮透水透光結構。本項目對混凝土梁橋、鋼桁架橋、鋼構件組合型橋進行比選,最終結合山地情況和建筑美學,選擇了鋼構件組合式的橋梁斷面結構形式,采用正梯形鋼主梁+懸挑鋼構件的形式,構件連接基本采用栓接,便于山上的運輸施工,同時采用鏤空橋面鋪裝,保證橋面的透水,減少對橋下植物的生長影響。
路面材料必須考慮安全性、耐久性、舒適性及宜維護等,經過調研和在場內進行多種材料鋪設的試驗段驗證,最終推薦林中高架段采用鋼格柵和戶外竹地板,林中貼地段采用戶外竹地板和透水水泥混凝土。
隨著人們對幸福感的追求,政府對民生項目越來越重視,近年來城市中休閑健身類的步道建設呈井噴之勢,本文所介紹的這類山林專用步道有其特殊的功能需求,不能以常規的市政道路設計思維和手法來設計。該類步道的國家和行業相關規范不完善,其設計技術方案尚需探索和總結,希望本文能給同行有所參考,為建設更美好的城市家園做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