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晗
美國杜克大學一名助理教授要求中國留學生“不要說中文”的郵件日前引起軒然大波。當地時間26日,校方就此事道歉并宣布解除該教師的職務。27日,杜克大學的中國學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已發起聯名請愿,要求學校對上述歧視行為進行徹底調查。
當地時間25日,杜克大學生物統計系助理教授梅根·尼利在一封發給本系碩士項目學生的郵件中寫道,有兩名教職員工分別找到她,稱在教學區看到中國學生“大聲說中文”。這兩人表示想知道上述中國學生的姓名,以便日后拒絕他們的實習或項目申請。尼利在郵件中稱,這兩名教職員工很失望,這些學生沒有把握機會盡力提高英語水平,他們在樓道里用別人完全聽不懂的語言交流也很不禮貌。她勸誡留學生抓住機會提高英文水平,并注意在教學樓里說中文可能帶來的后果。
當地時間26日下午,該系所屬的醫學院院長向學生發表致歉信,宣布梅根不再任相關項目負責人。醫學院方面還表示,杜克大學絕對不會限制學生用哪種語言溝通,而且這也不會影響學生的就業和推薦機會。
當天,杜克大學的部分中國留學生發起請愿,要求校方對尼利以及另兩名教員“對國際學生明顯的歧視行為”進行徹底調查,并公布調查結果。請愿學生認為,這種歧視行為不符合杜克大學的價值觀,不應在校園內出現。一名該校中國學生在朋友圈表示,要讓杜克“看到每一個中國人反對種族歧視的決心”。請愿組織者告訴《環球時報》,截至27日,已有約1500名學生簽名參與。他們還表示,杜克大學負責管理教職員工行為的一名教授已經回復他們,表示將就此事進行調查。請愿組織者對《環球時報》表示,在校保留說母語的權力,可以幫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更重要的是,靈活選擇說哪種語言是他們的個人權力,與個人價值觀、信念以及核心身份認同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