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前進
201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主題是應對“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構架”。過去一二十年里,全球化促進了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商品、人員、資本和信息的流動,整體上帶動了全球經濟的增長。
然而,時移世易,今天全球化正遭遇逆流。世界沒有變得扁平化,反而更加崎嶇不平,各國矛盾爭端上升。主要發達國家,如美國筑起了有形和無形的墻壁,阻止其他國家的商品、人員和資本自由進入。美國政府發動貿易戰,對1.2萬種進口商品增收關稅,而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則對美國的2000種商品施加報復性關稅,就連非洲國家盧旺達也宣布提高從美國進口二手服裝和鞋類的關稅。與此同時,在歐洲的意大利、波蘭等國以及拉美地區,民粹主義和保守勢力抬頭,外來移民和少數族裔成為被仇視和被排斥的對象。
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和保守勢力興起,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困難和財富分配不均有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全球化導致財富和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舉例來講,在東南亞國家的一家食品工廠,一個工人必須每小時拾掇950頭蝦,才能得到最低標準工資,而他要工作5000年,才能獲得美國一家超市老板一年的收入。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是低端人群平均收入不增反降的唯一發達國家,占人口1%的頂端富人的收入是占人口一半的低端人群的138倍,比20年前增加了41倍。就歐洲國家而言,過去10年推行經濟緊縮政策,破壞了福利國家根基,把數百萬選民推向民粹主義的懷抱。因此,對收入分配、經濟困難現狀的不滿,是歐美民粹主義興起的根源。
但讓人不解的是,反全球化運動高漲的國家,其經濟表現反而都不錯:美國目前的失業率為50年來最低,經濟連續6年呈增長趨勢;土耳其、波蘭和菲律賓都未出現經濟停滯。這讓人想到,問題可能并不出在經濟領域。美國的學術機構一直在研究,究竟是哪些人在2016年把票投給了特朗普,導致他采取反全球化的政策。一家機構最近發表的權威報告指出,美國“白人勞工階層”是挺特朗普的主力軍,他們對種族和移民持反感態度,但并不十分關注經濟問題。持保守立場的白人選民遠多于持自由觀點的選民,而前者將選票投給了特朗普。有的美國學者將白人對社會和經濟地位邊緣化的擔憂稱為“文化逆襲”。
筆者在美國工作期間,經常聽到當地人講這樣一句話:我們現在過得還可以,但我們的子女能否繼續享受這種富足安逸?對種族和移民的排斥態度,而不是經濟困難,才是特朗普2016年當選總統以及美國社會不斷分化的主要原因。白人勞工選民也不滿美國現行政黨體制,認為民主黨代表有教養的白人和少數族裔,共和黨體現富人和工商界利益,兩黨都沒給白人勞工階層帶來好處。特朗普的出現正好反映美國這群人的忿恨情緒。
全球化遭遇逆流,也引發對世界產生動蕩、發生新的全球沖突的擔憂。馬克·吐溫講過,歷史不會重復,但總是押著同樣的韻腳。20世紀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起因就是民粹主義。一些學者指出,民粹主義鼓吹與異端的對立,造成主流政黨脫離中間道路,國家內外政策越來越極端化。有學者警告,目前世界形勢出現類似20世紀兩次大戰前的情形,一些短視、激進的人物正在掌權,把國家帶向沖突戰爭的邊緣,世界安全和平面臨日益增長的壓力。
要應對反全球化逆流,讓世界重歸各種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促進全球的發展繁榮和安全穩定,就得追本窮源,解決導致民粹主義產生的基礎問題。首先,要從一國國內做起,制定和推行應對全球化4.0的新政策。要繼續發展經濟,這是應對全球化逆流的關鍵。其次,要推行新的管理模式,汲取經濟成功但社會管理失敗的經驗,改善收入分配機制,縮小貧富差距。同時,還要有效管控人們的焦慮和仇恨,采取措施補償因全球化受損的輸家。最后,當下發生的民粹主義問題,并非某個國家或行業所獨有,而是許多國家普遍存在的,因此需要加強全球合作來應對。
從歷史發展角度看,全球化大勢不會停止。正如以色列作家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一書中所說,人類數千年的歷史,實際是不斷融合的歷史。不同地區的人們,雖然經歷千難萬險,但最終都會朝全球一體化的方向緩慢邁進。▲
(作者是中國前駐敘利亞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