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作業可以起到鞏固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的作用。學生的作業布置應當是課堂的延續,是能力的再培養,應講求科學實效。大量的機械重復作業,不但不能起到提高語文能力的作用,還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語文;作業;布置;評價
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我認為學生的作業布置應體現以下幾點:
一、 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
由于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學習成績的不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學生的作業不能一刀切,齊步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教材之間的差異,為學生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選擇的余地,并都能通過做作業,使自己在原有的程度上有所發展。
如在教學《大瀑布的葬禮》一文后,我為學生留了這樣的作業:1. 摘抄你認為文中的優美片斷或者優美語句。2. 寫一篇讀后感。3. 深入生活實際,調查在你生活的周圍有沒有環境污染情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寫一篇調查報告。這樣的作業,難易有別,學生必須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選擇,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業。
二、 作業設計要有創造性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當前課改的重要的目標之一,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要重點培養以外,作業的布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為學生留一些開放的、具有創造性、探索性的作業,學生的思維才會被調動起來,他們的創造潛能才會被充分挖掘。
如在教學《游子吟》一文時,我為學生留了這樣的作業:1. 把這首小詩拍成電影或電視劇,請你當一次導演,要求拿一個方案,想想該拍哪些景物?2. 仿照范文寫一首小詩;3. 以媽媽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三個問題可任選一個。這樣具有開放性、探索性的作業設計,非常適合學生的口味,實踐的效果非常好,不僅思維靈活,態度積極,寫出的作品也令人出奇的滿意。當導演的一組寫的拍攝方案還真有‘腳本的味道,他們認為“拍攝背景應該是一個簡陋的房子,房子里干凈整潔,時間應該是晚上。媽媽在燭光下為兒子縫制衣服”。沒有對詩意的透徹理解,沒有思維的靈活運用,是設計不出這樣的方案的。寫詩歌的更是韻味十足,其中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世界上有一種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那是什么?——是母愛。世界上有一個人,一生一世值得你愛,那是誰?——是母親。”寫我的媽媽的,也非常有真情實感,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純真質樸。開放性、創造性的作業使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三、 作業設計要有多樣性
由于學生生活閱歷不同、學習習慣不同、知識的積累不同、個性與愛好也不同,因此在布置作業時,要靈活多樣,使不同個性、不同愛好的學生能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各具特色的作業。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后,我為學生留了這樣的作業: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可以編一句俗語,寫一點感受,設計一句廣告詞,也可以寫一篇小作文,作一首小詩,畫一幅小畫,譜一支小曲。如此寬泛的內容,使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選擇。學生的作品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有的說:“桂林是人間天堂。”有的說:“這里好,那里好,不知桂林山水好。今年過節去哪里,桂林山水是首選。”還有的學生作了小詩“桂林山水甲天下,湖光山水美如畫。你若置身山水中,天堂人間難分開。”甚至有一個熱愛音樂的學生將《春天在哪里》改編成了《天堂在哪里》唱了一曲。
四、 作業設計要有開放性
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作業的布置也不能太死板,要有靈活性,要有開放性,要樹立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要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知識,我們要睜大我們的眼睛,到生活中去發現、去學習、去應用。
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材特點,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例如讓學生做一些社會調查,參加一些興趣小組;或讓學生模仿商人推銷商品;或就某一社會現象進行評論;或為某條街找錯別字等。也可以隨機布置一些與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家庭作業。如可以在端陽節到來之際,讓學生去了解端陽節的來歷,查閱資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摘抄搜集屈原的詩詞進行賞析,了解端陽節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等。對于學生的作業批改,我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 作業評價要及時
學生完成作業后,只有及時得到反饋,才能加深印象,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批閱學生作業時,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學生給予評價,滿足他們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否則,時間很長,學生可能已經忘了所做過的作業,或者那種急于尋求答案的心理已經被淡化。這時候再來評價學生作業,肯定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二) 作業評價要中肯
課改后特別重視對學生的賞識評價,致使許多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時,不敢有否定的語言,一味地夸贊,激勵。但是不是這樣就起到鼓勵學生的目的了呢?也許一次兩次學生可能會受到鼓舞,努力做得更好,但時間一長,學生就會膚淺潦草,敷衍了事,因為無論他作業完成得認真與否,老師都會給他同樣的評價,他當然不愿意多動腦筋。因此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業時,一定要中肯。對于學生的錯誤,或者不夠完美的答案,雖然不應該粗暴地給予否定,但也應委婉地、含蓄地指出他的不足,使他通過閱讀老師的評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欠缺之處,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注意改進。
(三) 作業的評價要多元化
要培養創造性的人才,就應為學生留足空間,使他們有發展的余地。在作業的評價方面也應注意靈活性,體現多元化。不能抹殺學生的創造潛能。例如,對于一些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感悟、去創造,大膽張揚學生個性,而不應循規蹈矩、死板硬扣,抹殺學生的創造才能。
作者簡介:
張陽生,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大灘鎮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