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新課改也得以深化實施,高中政治獲取了良好的教學實效。然而普通高中學生政治學科依舊存在明顯的差異。本文在論述當前普通高中學生政治學科學習差異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改善普通高中學生政治學科學習差異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普通高中學生;政治學科;學習差異
前言:高中政治作為高中課程體系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高中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伴隨著新課標的深化實施,高中政治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高,相應的高中學生政治學習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然而普通高中學生政治學習依舊存在明顯差異,主要歸咎于重理論教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不一等。基于這一認識,本文詳細論述改善普通高中學生政治學科學習差異的具體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當前普通高中學生政治學科學習差異的現狀分析
(一) 沿用重理論教育的舊習
普通高中政治雖進行教改,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并沒有進行及時更新,在具體的政治教學中,教師認為政治學習主要是通過死記硬背方式,掌握政治理論知識便是實現了政治教學目的。忽視了政治教學的另一教學目標,即學生的情感價值的培養。高中政治教育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歸咎于應試教育,造成師生更加關注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禁錮,一時無法接受新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依舊是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政治學科學習。
(二) 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一
在實際的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為了盡可能減少一些無用功耗費的時間,通常會在課前自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完善政治教學所需要的資料,導致學生只需要在課桌下進行記錄,便可以完成本課堂的學習。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內心情感被嚴重忽視。例如在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這一內容講解時,教材所提出的要求,即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借助生活案例進行感悟,之后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然而在實際學習中,學生投入到學習中的狀態是具有明顯差異性的,同時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有著極大的不同,直接造成學生無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這樣一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另外,學生在課前沒有查閱文獻資料,僅僅是參考教師收集的資料,無法培養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也會疏于經驗的總結。
(三) 教師缺乏差異化的教學經驗
部分教師自身缺乏差異化教學經驗,縱觀教師個人教學情況,可以發現教師差異化教學經驗的缺乏,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學生學情分析不夠全面、教學方法陳舊。首先,學生學情分析不夠全面,眾所周知,高中政治知識面廣,教材當中所蘊含的知識點較多。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政治新舊知識更新快,政治教師自然無法及時有效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這樣一來,部分教師在備課時,自然無法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無法實施有效的針對性教學,全班學生采取同一方式實施教學,將會影響到學習兩端成績的學生的學習,同時會影響到學生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大部分政治教師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導致在課堂教學中以自我為中心,極少進行互動,即使有互動,也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對于高中學生而言,高中政治作為一門理論性課程,學習本身十分枯燥,一旦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沉悶,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將會急劇下降,尤其是政治當中一些抽象知識點的學習。另外,教師為確保升學率,過于重視學生知識的記憶,忽視了學生問題分析能力、解決能力的提升。
二、 改善普通高中學生政治學科學習差異的具體措施
(一) 緊跟時代步伐,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實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均需要具備一定的時代性。基于這一認識,教師需要樹立起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各類教學策略,摒棄傳統的教師權威觀,重視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另外,學生在新時期的政治學習中,需要時刻結合生活案例,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增強自身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逐漸消除學生政治學科學習的差異。
(二) 開展靈活有效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師組織好教學小組的情況下,師生進行有效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特別是基于當前大多數班級學生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能力不平衡,而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優勢在于發揮了全體學生的才智,有助于學生在小組交流中,交流不同的看法,最終實現共同進步這一目標。然而在此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師在分組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將班級的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進行混搭,同時需要明確小組學習任務與責任,并鼓勵優等生帶動中等生和學困生進行交流學習和總結。例如教學《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這一內容時,教師便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成績進行混搭分組。之后,教師便需要明確幾大教學目標,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例如:1.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2.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3. 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索,在小組探索中要充分發揮優等生的作用,完成之后,進行及時的全班交流,并鼓勵班級每個小組中的中等生和學困生進行發言總結。以此促進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解,為縮減學習差異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實例教學法提高高中生的政治認同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信息相關設備逐漸在課堂教學中得以推廣使用,尤其是多媒體設備,為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政治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直觀展示各類政治教學案例,便于學生直觀理解,不但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還有助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這樣一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自然會有所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差異也會隨之縮減,直至消除。例如:教師在教學《文化與社會》這一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將有關內容,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示給學生觀看,同時可以讓學生列舉中國的一些優秀文化,以此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不自覺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題自行進行收集與整理,在完成收集工作之后,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薩德事件作為案例進行重點講解,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另外,教師可以將現如今的“一帶一路”滲透到教學中,通過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掌握高中政治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消除學生政治學科差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 樹立正確的教師觀,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教師需要明確不同的個體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基于這一認識,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均是獨立的個體,同時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具體的教學中,需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針對不同的學習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并為其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做政治學習的主人公,切實提高高中政治教學實效。
三、 結語
綜上所述,普通高中學生政治學科學習差異較大,因此,教師需要立足于課堂,借助多種教學策略,切實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時效性,逐步縮減學生政治學科學習成績差異。
參考文獻:
[1]呂艷.談高中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0):63.
[2]計敏.高中學生選課指導方案設計的依據和策略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2):73-75.
[3]胡麗娣.城鎮化下如何培養高中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以蓮塘一中為例進行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26):49.
作者簡介:
薛國雄,廣東省佛山市,佛山市順德區教育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