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教學中,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學生的考試和升學中占著重要地位。高中化學知識內容學習時,學生會遇到各種類型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歸類,獲取更加簡捷、高效的解題方式,對于學生來講有著重要意義。守恒法是高中化學解題中常見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總質量守恒或者某一元素質量守恒的原理,進一步計算各物質的量。文章中結合高中教學化學解題,提出幾點守恒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解題;守恒法;應用
在化學世界中,物質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但在變化的過程中遵守著一個永恒的規律,就是守恒定律。因此,高中化學解題的過程中,出現了守恒法的解題方式。在解題的過程中,運用守恒定律,不需要過分追究過程和細節。考慮反應體系中相互作用前后的變化,能夠減少復雜的計算,優化解題的過程,保證解題的效率和質量。高中化學解題中,借助守恒法,快速構建數量關系,實現問題的有效解答。
一、 借助質量守恒,解答化學問題
質量守恒主要是指在和周圍隔絕的物質系統中,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和變化,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根據化學反應前的反應物和反應后的生成物的總質量相等的規律,進行化學計算和推斷,實現化學問題的有效解答。
例題:某烴0.1 mol,與在標準狀況下為20 L的氧氣(過量)充分反應之后,迅速將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Na2O2粉末中,在一定設備條件下,使得氣體完全反應,此時粉末的重量增加15 g。經過處理之后得到的氣體是14.4 L(標準狀況)。該烴可以是溴水褪色,通過計算求解該烴的分子式,并且寫出可能的結構簡式。
分析:此題有多種解題方式,如果按照常規的解題方式,求解最后的結果,求解的過程中就會變得比較煩瑣復雜。通過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尋找本題目解題的關鍵點,根據反應前后的質量守恒定律解題,了解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有哪些,了解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以及其數量關系是怎樣的。
解:假設該烴的質量為M,經過分析可以推斷出14.4 L氣體均是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可以得出,烴和氧氣質量的減少量就是Na2O2粉末增加量。計算求解得出M=70。所以得出該烴的化學式是C5H10。因為該烴可以使溴水褪色,所以其為烯烴。該烴的結構簡式可能是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
二、 利用元素守恒,解決化學問題
元素守恒主要是指在化學反應的前后,各元素的種類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原子個數保持不變。元素守恒主要有原子守恒和離子守恒。在化學解題的過程中,使用元素守恒的方式,只需要尋找反應結束時,離子的對應關系,根據其守恒關系,計算出相應的結果。
例題:有一些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的KOH固體,經過分析測量得知其含水2.8%、含K2CO337%,取1 g該樣品,投入到25 mL 2 mol/L的鹽酸中之后,多余的鹽酸使用1.0 mol/L的KOH溶液30.8 mL恰好能夠完全中和,求解蒸發中和后的溶液可以得到的固體質量是多少。
分析:通過分析確定最后的固體產物是KCl,根據氯元素守恒,通過鹽酸物質的量濃度計算出KCl的物質的量,進一步計算出固體的質量。
解:K2CO3和KOH和鹽酸發生反應的產物均是KCl,鹽酸過量,并且使用相應的KOH溶液剛好中和,最后生成KCl。因此蒸發后所得到的固體是KCl,根據反應開始和反應結束時Cl元素守恒可以得出:n(KCl)=n(HCl)=0.05 mol,經過計算得出KCl的質量是3.725 g。
本題主要考查混合物的計算,難度并不大,主要是利用元素守恒,實現計算步驟的優化,運用相應的守恒思想。
三、 利用電荷守恒,解決化學問題
電荷守恒主要是針對任意電中性的體系,例如化合物、混合物等,其電荷的代數和是零,也就是正電荷總數等于負電荷總數。利用化學反應前后電荷總量不變的定理,開展相應的計算和推導。通常情況下,在溶液離子濃度關系推斷中使用,在反應中,某些量的計算中也會使用此種方式。
例題:將aL由(NH42SO4和NH4NO3組成的混合溶液分成兩等份,一份加入bmol燒堿,并且進行加熱處理,剛好將NH3趕出;另一份中使用cmol BaCl2溶液,沉淀剛好完全,那么原溶液中c(NO-3)為。
分析:在解題的過程中,化學反應非常的復雜,數量關系處理比較煩瑣,如果根據化學反應進行量的計算,非常的復雜。因此,根據電荷守恒的原理,可以輕松地進行計算、解題。
解:根據題目中的已知可以得出,a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2bmol的NH+4和2cmol的SO2-4,根據電荷守恒可以列出相應的計算式,通過計算可以得出答案是2b-4camol/L。
本題主要是考查水的離子積常數、水電離的影響因素以及水的電離平衡等知識點,巧妙地應用電荷守恒。
四、 根據電子得失守恒,解答化學問題
高中化學解題中,電子得失守恒主要是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到一定數量的電子數,和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量相同。在氧化還原反應、原電池和電解池中,都是同樣的。例題:將純鐵絲5.21 g溶于過量的稀鹽酸中,在加熱的條件下,使用2.53 g KNO3去氧化溶液中的亞鐵離子,等到反應后,剩余的Fe2+需要12 mL0.3 mol/L的KMnO4溶液才能夠完全氧化,寫出硝酸鉀和氯化亞鐵完全反應的方程式。
分析:鐵和鹽酸發生完成反應會生成Fe2+,根據題目中可以得知Fe2+分別和KMnO4溶液和KNO3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KMnO4被還原生成Mn2+,那么KNO3被還原的產物是什么呢?根據電子得失守恒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計算得出其還原的產物是NO。因此,硝酸鉀和氯化亞鐵完全反應的方程式是:3FeCl2+KNO3+4HCl3FeCl3+KCl+NO↑+2H2O。
五、 結語
高中化學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其解題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解題方式的培養。運用守恒法,對化學反應的過程開展相應的分析,了解化學反應中的數量關系,科學合理地利用守恒法,開展化學問題解題,優化解題過程,減少不必要的計算,做到事半功倍。在實際解題中,可以根據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元素守恒、電子得失守恒等原理,尋找題目中的隱藏條件,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靈活地應用守恒法,實現問題的有效解答。
參考文獻:
[1]楊洋.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5):76.
[2]劉霞.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18).
作者簡介:
趙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中學新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