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薈靜
我向來少有忌口的東西,平日也極喜吃肉,但單單論肉已不能滿足我的口腹之欲,于是對一些人所不能接受的各種動物內臟,我也來者不拒,大快朵頤。雞、鴨、魚、牛、豬、羊真是風味各異,其內臟也是各具滋味,其中我最喜愛的莫過于鴨腸與魚雜。
通常火鍋店里喜用鵝腸,因為它比鴨腸更軟而勁道,稍稍下水燙個十來秒,便能速速入口,嘗起來薄脆可口。鴨腸相較于鵝腸,會更干硬一些,吃著更有嚼勁兒,于是外面的飯店常用它做燒烤串,常是大把大把的串上竹簽,或燒烤或油炸,更能凸顯其風味。而家常做法常因為限于食材,是將鴨腸和鴨子一起紅燒,又或者和鴨肝、鴨心等一起亂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做法非常值得一提,做出的鴨腸別有滋味。這種做法是先將鴨腸洗凈,加些食鹽腌一個晚上,再放到室外曬上一兩天,然后取下,直接拌大蒜或者酸菜爆炒一番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腌法又有別于通常的腌肉之法,目的只是要清干鴨腸中的水分。因為鴨腸本身帶有很多油,于是當去除水分,這層油薄薄地浮著,鴨腸就變成如臘干一樣的質感,散發出一種獨特的味道。這種味道實在難以形容,就像是油脂發酵一樣的感覺,使鴨腸吃進嘴里,真是舌津四溢,唇齒留香。鴨腸本身的質地單薄,入嘴又有些柴,沉淀的咸味配合著佐料的香味,不失為一道極好的下飯小菜。
對于魚雜,這里我要特別說說魚肝。喜歡吃肝的人都知道,不論是豬肝、雞肝、鵝肝都會有一點點苦澀之味,但肝具有獨特的飽滿醇厚的口感,這其中的典型要數鵝肝。我曾有幸吃過傳說中的法式鵝肝,它是把鵝填得極肥喂出來的肝,口感輕盈,如同泡沫一般蓬松,又嫩滑鮮爽,著實稱得上是最甜美的苦味,實在是令人流連。
而魚肝與其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市場上少有單賣魚肝的,多是有些人喜歡買整條大魚,在自家里剖,然后專門把魚雜分開,再耐心地一一細細洗凈,做成一小碗稍欠賣相的魚雜燴。這種做法多會放上許多大蒜和姜,色調是暗淡泛著油光的姜黃色。魚雜多是魚鰾、魚腸等之類如膜狀的結締組織,魚肝口感與其不同,吃起來很松,似乎一點不愿給舌頭和牙齒造成任何咀嚼的負擔,味道也不重,微微地帶有一點苦。可這苦絕對是錦上添花,苦中泛著一點咸鮮,比魚肉既鮮嫩又疏松。相比于魚肉的淡滑,魚肝更勁道爽口,又飽滿著汁液,于是愈加甘美。
除了鴨腸、魚雜,牛的肥腸、豬的肚尖等亦是拿來祭五臟廟的佳品,其種種做法,也是各具滋味,令人想起便垂涎欲滴,食指大動。望鐘情于美食的朋友有機會多多嘗試,以享受人間珍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