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基
【摘要】曹吉岡的油畫與中國傳統的水墨山水畫相結合,開創了寫意油畫的流派,并且充分融合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寫意手法,以及文人情懷,用油畫的方式更好的展示出了具有獨特精神內涵的繪畫作品,他的作品多以寫意風格為主,描寫山川河流,描寫風景人物,但是無論怎樣的作品都表達出畫家對于現代生活的思考,以及強烈而深刻的文人情懷。
【關鍵詞】曹吉岡
一、前言
中國的傳統藝術,無論是詩歌、小說,還是書法、繪畫等等,在創作過程中都不單純為了美而創作,人們在寫作和繪畫過程中,往往融合了創作者對于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并且寄予了作品強烈的個人主義情感。這就是所謂的文人情懷,文人情懷是具有獨特創造性,富含深刻思想的,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創作人員的獨立的人格特征和人文精神。曹吉岡在學習油畫作品的過程中,將這種中華文人獨特的情懷運用的淋漓盡致,在他的作品當中也反映出了他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個人的強烈國家以及民族意識。
二、曹吉岡個人簡介以及創作歷程
曹吉岡早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在大學期間所學習的是油畫專業,后又專注于繪畫材料的研究,從大學期間就通過種種山水油畫作品來表現中國的風光,同時開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在畢業之后通過個人的創作過程,以及在戲劇方面的任教,開始深刻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并將個人的思想精神更好的與繪畫作品融合在一起。
曹吉岡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他的作品并非簡單的表達山河的美感,而是用山水油畫的意境表達個人的深沉情感。與當前大多數畫家試圖快速成名成家的想法不同,曹吉岡更多的是專注于自己的作品以及個人思想的表達。日常更多的是遠離塵囂,在畫室當中思考和繪畫,而他展示給人們的作品也更加的空靈和細膩,更多時候讓人們不再計較作品的繪畫手法和題材,而是將更多的眼光放在繪畫思想表達,以及所體現出的文人情懷上面。
三、曹吉岡繪畫作品意象的選擇
曹吉岡的繪畫作品多以寄情山水為主,通過獨特的油畫手法來展示中國的山水山水自然風光,同時也用山水意向的表達展示出了對自然地理的深沉與熱情,融入作則自己靈魂的寫實,形成了一種外在的虛無感和內在的厚重感相結合的繪畫風格。例如在《長城組畫》當中,作者對于長城的解讀顛覆了現代人對于長城的印象。自古就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說法,因此現代人認為攀登長城意味著大到人生的某個巔峰階段,或者是意味著登頂和成功,而實際上真正的不到長城非好漢卻意味著長城是戰爭的最前沿,是祖國山河的最后一道算不上堅固的屏障,到達長城意味著經歷了生命中最為慘烈的斗爭,因此古人對長城的情感是復雜的,甚至是沉郁的。而在曹吉岡的作品當中體現出了這一點。
四、曹吉岡繪畫手法的運用
(一)傳承國畫的意境塑造方法
曹吉岡的大部分作品首先讓人們想到的就是意境美,以及與中國傳統國畫極大的想通之處,尤其采用油畫的材料,以及傳統水墨山水的留白、皴染畫法,讓油畫顯得更具有韻味。例如在《西山幽處》當中,在山體的繪畫當中,創作者采用了暗色調的繪畫方法,而在山脈的細節處理當中采用了皴染的手法,用畫面肌理上的皴皺的方式來展示山上的樹木,陰影。在整個畫面上并沒有特別的留白,但是這種留白卻深入到了肌理當中,大面積的黑色能夠撞入觀賞者的眼睛,甚至心中。也就是說作者想要表達的這種留白和獨特的感受不在畫面表層,卻在深處,當人深入仔細觀察的時候,卻發現整幅畫的空間環境當中處處都在留白。另外在畫面當中流淌著一抹溫柔的亮色,這是采用油畫當中的坦培拉畫法,在質樸而剛毅的山脈當中,用材料慢慢擦拭和涂上一層溫柔的色彩。這樣的繪畫手法瞬間將山梁從古代拉近到了現代。在現代時光的掩映之下,山川保留了他們的硬氣和脊梁,但同時也暈染出了一種令人心醉的溫柔色彩。這也正是創作者對現代中國山水的深刻思考。
(二)詩畫的創作手法
在中國古代詩畫同源,繪畫是與詩歌無法分開的,在詩歌當中所描寫的場景有著強烈的畫面感,而在繪畫當中描寫的動靜,景色等瞬間可以讓人聯想到詩歌。在曹吉岡的繪畫作品當中同樣表現了這一特點,例如在作者的《觀山》當中,在亞麻布料上面,同樣采用了油畫的坦培拉創作手法,整體的天地渾然一體的平淡色調,但是當中的亮點確是那些紅色的斑點。這與雅閣泰的詩歌意象形成了深刻的對應,“在田野與森林之間,跳躍的火焰,讓陰影無所遁形,在戰栗的目光當中,長矛刺入靈魂并找到了自己的回報”這是對人們心靈的一種寫實主義的表達,在局限的現實空間當中,人們只有強烈而深刻的尋找和剖析,才能清醒的從表象當中尋找到真正的靈魂。
(三)挖掘人類殘剩的記憶
當前的中國傳統藝術處在夾縫和剩余的狀態當中,藝術創作者處在迷茫的創作時期,他們不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創作來面對歷史以及自然,但是同樣也有很多畫家毅然決然的選擇追逐那些消失的歷史,而同時在追逐過程中個人的創作以及作品卻變得無比的堅強。曹吉岡在自己的創作中也表達了這樣的想法,哪怕是一塊很丑的石頭,也能夠用自己的堅硬與頑強表達出生命的靈動,以及對自然和實踐的對抗,堅強的毅力在山上。例如在他的繪畫作品《廣陵散》當中,這是一曲世界的絕唱,在嵇康之后再也沒有廣陵散,這是作者內心的遺憾,因此他將這種遺憾追溯到了作品當中,在繪畫上不僅展示出了廣陵散本身的悲壯與古樸,同時也在追逐那沒有譜完的曲子。例如古琴的滄桑之感,似乎從歷史當中走出來的,采用的是暈染的創作手法,似乎還有墨汁的痕跡,音韻的破碎,到書筆的絕交全部匯聚到畫面的滄桑感覺上來,讓觀賞繪畫作品的人一下子回到了那個沉郁而悲愴的時代。曹吉岡用自己的藝術作品來展示對歷史的還原與追逐,也同樣闡述了一個文人對于歷史的態度。
五、結論
曹吉岡的藝術創作,運用獨特的油畫繪畫方法,表現出的是國畫的意境,但是拋開創作的意向以及手法,我更深入了解到了他在創作過程中,對歷史,對文化,對自然地理的深刻思考,將自己思考的精神融入到繪畫當中,讓畫面有了更加厚重的感覺。在繪畫當中追尋中國的文人情懷,這也是現代繪畫創作者的一種精神境界的表達。
參考文獻:
[1]王裕雄:《意象探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2]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3]李澤厚:《美學四講》,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