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裝學院 100100)
交互海報是一種可以與人產生互動的海報,在海報媒介與人互動時完成信息的傳遞過程。不同于傳統海報媒介,交互海報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視覺信息傳遞途徑,而是加入了聽覺、觸覺、甚至嗅覺等感官的信息傳遞。讓受眾群體從被動的接受信息到主動的參與信息的傳遞過程中。是一種新型的海報模式,可用于多種設計語境的海報設計中。
田中一光先生曾說“海報是一張充滿信息的紙”。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也許這句話要發生改變,隨著科技提升,海報已經不局限于紙上而是出現在各種新型媒介上。例如機場站的交互海報。
因為機場的客流量大來往的游客通過觸動LED電子屏幕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去了解,信息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紙張,而是通過科技讓信息與受眾產生互動的過程。馬克?波斯特在《信息方式》一書中提出“在新的信息方式下,信息持續的不穩定使自我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在虛擬世界中,交互是流動且多元的,能指不再對應于特定的所指,而理解了理性分析在虛擬空間中遨游。信息是人們對事物存在狀態的陳述,它帶以語言、文字、圖像和數據等形式表現出來,供人們傳遞處理和利用”。
所以交互海報的可交互性也改變了傳統海報的信息傳遞模式,開創了一種新的方式。這款交互海報同樣投置在客流量較大的環境中,給人以極強的視覺吸引力,而可交互海報也方便候機者打發無聊的等候時間。而傳統的海報無法滿足這些要求,無法快速占據群眾的心理空間,而交互海報能在有限的時間不斷且反復的傳達出信息,也會讓人對此信息有一個更深刻的感受。
交互海報可為受眾人群提供沉浸式的海報體驗,可將抽象的信息變得可觸摸、可控,讓體驗者有一個良好的使用氛圍。當一個人的感官被充分調動的時候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變得更加生動。傳統媒介的海報,也只是達到了視覺信息傳播的功能層面,在體驗性上仍然有缺失。同樣情境也是體驗性這一特性的重中之中,設計價值的外向表達能在交互海報的特定情境中變得更生動的表達,并讓體驗者有場景的浸入感。在一定程度上,交互海報充當了呈現信息的一個舞臺,而信息與體驗者共同出現在這個平臺上,進行海報信息的傳達。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開發出了一款能夠與海報人物接吻的裝置“POCHUTER”。POCHUTER能夠感知屏幕與用戶的距離,并配合距離的變化,改變屏幕內人物的表情。當用戶要和屏幕內的人物接吻時,對方也會相應地變換表情。研究團隊的一名成員透露了開發這款裝置的動機,他表示:“貼在房間的偶像海報如果能夠配合自己的動作而產生變化的話,就能享受互動的樂趣。”
在生活壓力日益增長的時代氛圍下,也是多種心理疾病頻發的年代。這對一些特殊的受眾來說,一款可以有良好體驗的交互海報,它通過自身所傳遞的信息就可以緩解一定的情緒壓力,并且可以得到虛擬產出的情緒價值。因此交互海報的可體驗性是立體的,饒有趣味性的。不僅可以讓體驗者更好的記住了海報上的信息,更加深了受眾自身的海報體驗。使“海報—信息—受眾”這三者具有更強的關聯性,更便于信息的傳達。
敘事性這一特點歸根結底就是在講述故事。交互海報的敘事性這一特點存在著多種可能性的發展情境。交互海報的可敘事性中,受眾群體自身真正成為了海報信息的接受者,接受信息的過程中用戶可以通過自己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思考轉換不同的場景,自主發散,完成信息的接受過程。在敘事性的時間軸上,會按照事件的發生、發展、結束使觀者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保持一定敘事性的連續。從交互海報這一概念的引入,使信息的傳達從敘事的角度又能引起受眾的心理共鳴,滿足受眾心理層面的需求。例如,宜家推銷床墊的交互海報,明顯的突出了交互海報的敘事性。共有21塊電子屏幕組成,用懸掛在布拉格地下扶梯上的視頻屏幕創造了一個連續不斷的“故事”來推廣宜家床墊。當路人經過電子屏的時候,里面的人會滾動到下一塊屏幕里,直到滾動到最后一塊屏幕中。體現了床墊柔軟富有彈性的特質,同樣也會把經過的路人帶入設定好的情境中,充分體現了敘事性的這一特點。
在消費社會這一時代背景下,海報也被賦予了新的結構化,信息的傳遞、交互的娛樂性,不僅是抓住客戶的眼球,也凸顯了敘事性這一特征。從人與機器的交互到人與信息的交互,這種情感維度上的交流也越來越受到設計師的關注,交互海報設計師通過敘事性的方式將信息的緣由及情感態度傳達給消費者群體。敘事性這一特點使信息傳遞的過程有更深厚的情感,加強了信息傳播的速度。
現代社會人們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處于電子屏幕中,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比以往更加的視覺化。視覺文化與視覺性的傳播媒介有關,消費者借助視覺技術在這些事件中尋求信息的意義或接受信息的快感。在后現代主義這一語鏡下,斷裂式的、碎片式的信息也可以通過視覺獲得最佳的想象和理解。
在人類的各項感覺功能中,視覺認知是最容易影響人類情感走向的功能并且認知程度最為直接。而傳統海報與交互海報的基礎構成元素相同,由色彩、線條、文字等基礎要素組成,其中色彩是視覺感知中最直接有力的表現元素,當一個視覺符號的出現直到變為消失都可以是規律的、對稱的、連續反復的。當變化的速度與觀者的視覺認知速度達到一致的時候,信息的傳遞也就完成了。
在交互海報中信息被可視化,同樣海報自身的空間關系、時間關系、虛實對比、動靜協調,更為交互海報的視覺化認知提供了豐富的視覺效果的呈現方式。當觀眾群體接收到交互海報所傳達的視覺信息刺激時,會形成視覺的認知感受,通過理解、判斷以及尋找差異后會產生視覺反應,然后給大腦反饋。生理反饋經由視覺認知系統處理后產生心理體驗,最后受眾可能會做出主觀的行為意向。
交互海報的視覺認知可以更好的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影響消費者的情感認知,更直接的影響受眾的信息接受或發出。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大腦要接受來自各個感官的刺激信息并做出相應的反應。視覺和聽覺作為人類接收外界信息重要的兩個途徑,在認知過程中的功能作用十分重要。人的大腦需要整合、協調來自視覺和聽覺的信息,從而對意識行為進行判斷。含有相同信息或不同信息的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同樣也豐富了人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又提高了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在交互海報中信息傳達方式除了通過視覺外,也可以通過聽覺進行,而聽覺認知特性讓我們產生了更多的安全感與參與感。也可以為參與者提供沉浸式的信息體驗,這種方式是其他傳統媒介所不能滿足的,這也體現了聽覺認知特性在交互海報中的重要特征。利用聽覺認知的特性,傳達出來的音樂信息使參與者更好的接受了信息的內容以及在大腦中留存,并且聽覺認知也提供了良好的空間信息和時間信息,聽覺認知的交互作用也更加顯著。
觸覺認知也是一種特殊的感官認知方式,因為交互海報就是通過使用者用手通過滑動、按壓、觸碰等機械刺激之后隨即產生信息傳遞的過程,所以觸覺尤為重要。觸覺認知可以彌補認識對象的不足,從而產生體驗信息傳達過程的一種方式,使抽象的信息與人產生了一個可供轉換的觸點,如此一來,大腦對該信息的認知更加全面更加具體。換言之當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紙質書籍的觸感是最直接的一種觸覺認知感受,當觸碰到紙張的柔軟程度、觸摸上感受到的顆粒和肌理質感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中樞系統會自動反應出對這本產生的情感信息,也可能因為觸覺認知不夠完整而排斥一種信息的傳遞。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觸覺的影響范圍中,當我們觸動交互海報的屏幕的時候,從這一動作行為發生的一刻,就表示海報的信息已經開始傳遞,用戶結合視覺、聽覺等感官共同接受信息。而這些動作都是觸覺認知的結果,觸覺對于交互海報來說是最為基礎重要的一種能力感官。同樣,可觸性也是交互海報的核心認知特性,通過不斷的優化升級觸感體驗來提升信息傳達的速率。
通過合理使用交互海報的觸覺認知,在信息交互的同時也可以緩解使用者內心的焦慮以及其他情感,也可以加深信息停留在受眾大腦中的印象。
傳播學者詹姆斯?凱瑞說“從根本和實質上講,所謂傳播就是通過信息傳達達到說服、改變態度、規范行為和實現社會化的目的”。交互海報傳達信息的方式,是被擴大化以及放大化了,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也由之前直觀被動接受,變為經過被感知被引導的接受潛在信息。當這些信息模擬轉化成不同的信號進入公眾的大腦中,以傳播的方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里,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取向和選擇方式。
交互海報的信息傳達方式,也直接關系到交互海報信息傳達過程中視覺的準確度和表現形式。而這種表現是離不開科技和技術的支撐,同樣也依賴于新媒體的傳播。交互海報的信息傳達大大提高社會信息的效率,隨著5G這一時代浪潮,信息的接受者和信息的密集度也在不斷的攀升,其信息傳達模式也會變得更多元化,并且跨界于不同的行業領域,借助全新的媒體形式為我們的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