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 212001)
二語學習者在一定年齡期,一定目標語知識的獲得后,常常會經歷一個類似“關口”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語言能力的語言知識的“re-gain“將會緩慢或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語言學習的“高原期”。美國語言學家Senlinker將這一現象定義為“化石化” 現象。
巴基斯坦IMS大學設立漢語短期培訓課程,根據漢語水平對漢語學習者分級分班制進行教學,共分為HSK一級至三級。將漢語為零基礎的學生分入HSK一級班學習。HSK一級有三個班,每班有15人。為此對這三個班45名學生進行了授課調查。通過調查表明,HSK一級班學生相對于其它級別的學生,HSK一級學生在漢語習得中的石化現象較為普通、顯著,且具有系統性、頑固性、動態性、反復性等特征,不易于糾正。
化石化現象主要是指在語音學習中,有些語音的學習還沒有到位或還沒有成形,在半成品階段就凝固化,定格在有偏頗的音上,或由衰減走形的音僵死而來,成為中介語語音中的一部分。HSK一級學生在漢語習得過程中,語音的石化現象最為明顯。音節是聽話時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語音單位,以下主要從音節方面分析,即聲母、韻母、聲調。
1.聲母的石化表現
漢語拼音聲母/z/、/c/、/s/、/zh/、/ch/、/sh/的石化現象呈系統性,分別石化為/j/、/q/、/x/。漢語拼音聲母/z/、/c/、/s/是舌尖前、清、擦音。/zh/、/ch/、/sh/是舌尖后、(送氣/不送氣)、清、塞擦音/擦音。/j/、/q/、/x/是舌面前、(送氣/不送氣)、清、塞擦音/擦音。而巴基斯坦的漢語學習者的母語烏爾都語中沒有這三類音,與漢語相近的是舌葉翹舌音,類似于英語單詞的she[i]。如:
子、詞、四、知、吃、師 [zi]、[ci]、[si]、[zhi]、[chi]、[shi]
讀音易混淆為 [ji]、[qi]、[xi]、[ji]、[qi]、[xi]
聲母/r/的石化現象最為顯著,且頑固性強。漢語拼音/r/是舌尖后、濁、擦音。發音時與漢語拼音的/sh/相似,但是摩擦比/sh/弱,且帶有聲帶振動。巴基斯坦學生的母語為烏爾都語,其母語有與之相似的音,同樣是舌尖后、濁音,且聲帶振動。但其烏爾都語的發音,聲帶振動強、時間長,舌尖位置與漢語拼音/r/ 相比更為靠后。如:漢字“日”的發音易發為/re+er/,尾音多顫音。
2.韻母的石化表現
韻母的石化現象呈現持續性、反復性的特點。漢語拼音韻母/e/是舌面、后、半高、不圓唇元音。受其官方語言英語的影響,易混淆為漢語拼音/i/的讀音。如,樂[le]易發成漢語拼音[li]的讀音。
漢語拼音韻母/ü/是舌面、前、高、圓唇元音。而烏爾都語和英語中沒有這類音。如:魚的讀音為[yu],HSK一級學生易發成拼音[yi]+韻母[u]+韻母[ei]三者讀音的結合音。
漢語韻母/ang/、/eng/、/ing/、/ong/中/ng/是舌面后音,也可稱為“舌根音”。HSK一級學生在發音時,常常把/ng/的音分開發為[n]+ [g],其中/g/的音發為音標[k]。即/ang/+ [k]。
3.聲調的石化表現
漢語聲調的石化現象表現為系統性、動態性。漢語的陰平調值是55,高平調;陽平調值是35,升調;上聲的調值是214,降升調;去聲的調值是51,降調。HSK一級學生在學習陽平、上聲和去聲時,沒有與母語做對比。常常受母語的負遷移影響,把陽平直接發為上聲調值,降升調;把去聲常發為陰平調值,高平調。漢語學習者的漢語具有母語腔調,這種系統性的錯誤突出表現在降、升調易發為平調。這一石化現象在HSK一級學生中普遍存在,且是動態發展的,難以糾正,形成了聲調的石化現象。
1.“是”字句
“是”字句是由“是”構成的判斷句,用于表達人或事物等于什么或屬于什么。漢語中,該句型主要用于表明人的身份或事物的特性。一般這種句式的“是”字譯為英語的“be動詞”,如英語的“I am Chinese”,漢語表達是“我是中國人”。因為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因此一級學生在習得時常把所有的“是”字句說成英式表達。如“I am 20 years old”,常說成“我是20歲”。可以發現,一級學生沒有正確掌握“是”字句型的運用。受英語的負遷移影響,此語法對一級學生來說具有頑固性,學生仍然采取英語直譯的方式進行漢語表達。
2.“沒“和“不”
HSK一級學生常常混淆“沒”和“不”的用法,這一用法是HSK一級學生出錯率很高的語法。“沒”和“不”在英語和烏爾都語中都是“No”的意思。首先必須了解二者的用法。“沒”和“不”在用法上是有時間標記的。“沒”一般用于動作的過去時,或某一事物狀態的完成。而“不”一般則用于現在和將來時。如“我昨天沒去學校”、“我今天不去學校”,一級學生易表達為“我昨天不去學校”。其次,漢語中時、體、態、人稱等語法意義的變化都不是如英語用對稱的語法標記來表達,而是用虛詞、些許實詞和語序這些不明顯的標記來表達。此語法運用靈活、復雜,在一定階段形成石化。
3.動詞“在”
動詞“在”,后面加上表示位置的詞語做句子的謂語,用于指示人或事物的位置。HSK一級學生對這一語法的運用掌握程度低。例如,“小貓在下面桌子”、“杯子在上面桌子”。英語中的表達是“on the table(上面桌子)”,受英語表達方式的影響,造成“在”字語法的石化現象,且具反復性。
1.偏旁部首的認寫石化
HSK一級學生對漢字的書寫要求低,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來說,均不了解漢字的結構。包括漢字筆畫、偏旁部首等。也更不了解漢字的書寫規則。烏爾都語中除了字母書寫外,也具有相應的字體書寫規則。而其字體傾向于圖畫形式,完全不同于中國的方塊字。因此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偏旁部首時完全按照自身的書寫規則進行書寫,極難糾正。
2.獨體字的認讀寫石化
HSK一級要求學生能夠認讀并書寫一些簡單的獨體字。然而學生對獨體漢字的習得和讀寫存在很多問題,對一些簡單的字書寫順序錯誤,難以長時間進行記憶,從而出現短暫記憶、認錯的石化現象。
首先,HSK一級學生在漢語習得過程中的石化現象存在于語音、語法、漢字各個方面,并不是單方面的,而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其次,各個方面的石化現象并非少數、零散而存在的,而是整體系統化的,具有系統性。再者,在HSK一級漢語的習得過程中,對中介語的依賴性強,母語遷移影響較大,存在于習得過程中,難以糾正,因此石化現象具有頑固性、持續性。最后,HSK一級學生在漢語習得過程中,同樣的錯誤會反反復復出現,但在糾錯的過程中又是會發生變化的、動態發展的,由此可知,石化現象又具有反復性、動態性。
1.母語遷移
母語的正遷移能夠加快學生的學習進度,負遷移影響學生的漢語水平。HSK一級學生多是零基礎漢語水平的學生,且不再是兒童。在對漢語的習得過程中難免會受到母語的干擾,依賴母語進行學習。其母語和目的語的差異會影響學生對新語言知識的獲得,進而導致習得過程中的石化現象。如在漢語語音習得過程中,由于巴基斯坦HSK一級學生母語沒有與漢語韻母/ü/相似的讀音,因此難以發出此音。
2.語言環境
首先是課堂語言環境,主要指由教師、教材和學習者相互之間所提供的目的語語言輸入以及學習者用目的語進行的各種操練和交際性的語言活動。第二語言的學習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進行的,其獲得也主要是在課堂學習的環境中實現的。局限于課本,缺乏課堂語言環境使學生的石化現象難以找到突破口,使漢語習得的石化現象更加頑固化。
其次是目的語社會環境,巴基斯坦IMS大學的HSK一級的學生中,有98%的學生漢語基礎為零基礎。在非目的語環境的國家長期生活,很少甚至從未接觸過漢語,交流機會少。由于缺乏漢語學習的語言環境,且基礎非常薄弱,因此在漢語習得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3.文化因素
漢語習得不僅是對漢語語言的習得,更是對文化的習得。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語言知識的學習終究要運用于實際生活之中,因此,文化因素直接影響其語言的習得,帶來石化現象。巴基斯坦HSK一級學生都是穆斯林,受穆斯林文化的影響,一些漢語詞匯的解釋讓其難以信任,便會以自身文化記憶漢語詞匯,造成對釋義的誤解。
4.學習者的個體因素
第二語言學習者本人在目的語的習得過程中會建立起既不同于母語又不同于目的語的過渡語,即“中介語”。HSK一級學生借助母語烏爾都語或英語作為學習漢語的中介語,用中介語的思維方式學習漢語。以固有的思維方式學習目的語,對中介語產生依賴,進而導致漢語水平停滯不前的石化現象。
除此之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情感因素都會影響漢語習得的石化現象。漢語學習者未能控制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導致漢語水平低下,難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進而出現水平僵化不前的石化現象。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師應該從教育目的出發,制定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方法,不斷地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從而能夠更好地組織教學,減少石化現象。(1)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過程中,學習者受個體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會暴露各式各樣的問題,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固然行不通。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的固定化、模式化,容許不同的方式運用于教學中,提倡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從而減免石化現象的頑固化。(2)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求出發,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在課堂授課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學生對課堂的反饋不斷地改進教學,進而使課堂氣氛活躍,增強學生學習漢語的信心,避免因學生情感因素帶來的石化現象。(3)強化漢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加大學生對漢語的輸入。在漢語教學中,教師應大量、適當的輸入目的語,并注意目的語輸入的質量,減少母語的干擾,因為母語干擾是石化的主要來源之一。(4)提高教師應對石化現象的能力。教師應該加強石化現象相關知識的學習,及時發現學生在漢語習得過程中即將出現的或已出現的石化現象,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漢語,縮短石化過程。
學習者自身的很多因素影響著語言習得過程中的石化現象。學習者應該提高自身的各項學習技能,避免和消除語言習得過程中的石化現象。(1)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第二語言學習者應該減少對中介語或母語的依賴性,對其所帶來的偏誤進行分析,突破中介語或母語的思維模式,積極地將目的語的思維模式運用于學習及交際中。(2)加強語言輸出質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自身的認知策略,認清目的語的語法系統,多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減免交際活動中的石化現象。(3)明確學習動機。學習者應該明確自身的學習動機,持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習第二語言的興趣,避免自身情感因素帶來的不必要的石化現象。
石化現象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且阻礙第二語言學習者語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認清石化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特征,采取減少或避免石化現象的措施,對進一步提高漢語學習者的語言水平有著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