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 沈培芳
海洋測繪是一項基礎性建設工作,是海洋科學技術的一部分,海洋測繪成果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海域海島管理、國土空間規劃、防災減災、生態修復等工作提供海洋地理信息支撐。
伴隨著浙江省海洋事業的發展,浙江省海洋測繪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近年來,浙江省對全省海域地理信息進行了全面采集與測繪,進一步完善了海洋地理信息數據。隨著浙江省臺州灣、樂清灣兩大灣區海底地形測繪成果通過檢查驗收,浙江省2019年度海洋測繪任務順利完成。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完成領海基線內全部海域水下地形、灘涂和海島礁地形測繪,以及全省460 千米深水海岸線調查,并建立了海洋地理信息數據庫。
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由于條件限制,浙江省海洋測繪事業一度發展緩慢,海洋測繪信息無法滿足精細化、專業化的要求。從1993年開始,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開發藍色國土”,又陸續提出“建設海洋經濟大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2013年明確提出要“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浙江省出臺的各類重大涉海規劃和決策急需精細化海洋地理信息的支撐,這為浙江省海洋測繪的全面開展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2010年,浙江省啟動了大規模的基礎性海洋測繪項目。在項目啟動前期,浙江省測繪部門專門對全省海洋測繪行政管理、測繪市場、技術投入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摸底調研,發現全省海洋測繪底子較為薄弱,現有的成果較匱乏,沒有統一的規劃,裝備技術及人才建設等都不盡人意。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浙江省測繪部門于2009年底編制完成《浙江省海洋測繪需求調研報告》。在此基礎上,2010年浙江省測繪部門組織海洋測繪技術專家編制完成了《浙江省海洋測繪實施方案》和《浙江省海洋測繪技術方案》,并向浙江省政府報送《關于開展全省海洋測繪工作的請求》。經同意由原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組織實施海洋測繪項目。
2011年,項目正式啟動,在已有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浙江省測繪部門統籌全省海洋測繪內容,設定六大任務,包括建立、完善全省陸海三維測繪基準建設、海島地形測繪、近海水下地形測量和全省深水岸線調查測繪、灘涂地形測繪、海洋資源地圖集編制以及省海洋地理信息系統建設。2016年項目完成整體驗收,率先在國內建立了近海海洋測繪成果服務本底庫,為浙江省沿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自2016年開始,浙江省對海洋重點區域開展水下地形、海岸(島)線變化監測和沿海縣市海洋災害風險調查、評估,已相繼完成杭州灣、三門灣等灣區的1∶10000 海底地形監測和臺州、溫州、寧波和舟山等城市的海洋災害調查、岸線調查。
2016年《浙江省海洋地圖集》編制完成,內容主要分為序圖組、海洋環境圖組、海洋資源圖組、海灣與海島(礁)圖組、港口港區圖組、海島(礁)索引六大部分,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和重要的參考價值。
浙江是海洋災害頻發的省份。2016年至今,浙江省完成了大陸、海島(礁)岸線調查,海洋災害隱患區調查復核和日常的更新監測工作,為海洋風險評估、災害防御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提供了基礎性測繪地理信息支撐。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完成領海基線內全部海域水下地形、灘涂和海島礁地形測繪,以及全省460 千米深水海岸線調查,并建立了海洋地理信息數據庫。
2019年海洋測繪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臺州灣、樂清灣共計1700 余平方千米的海底地形監測和數據庫更新。灣區范圍內島礁眾多、淺灘范圍廣、潮汐復雜、臺風多發,測量工作存在很大困難。為順利完成年度任務,承擔單位浙江省第一測繪院、省第二測繪院提早謀劃,積極開展方案制訂、儀器檢測、潮汐控制等工作,對于潮間帶淺水區域則采用了無人機搭載激光雷達的測量方式采集灘涂地形點,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任務的順利完成。
海洋測繪事業是全面支撐國家海洋經濟建設、防災減災、生態環保的基礎性工作。“十二五”期間,浙江省海洋測繪項目在11 家省級涉海管理部門,5 個沿海地級市,22個沿海縣(市、區)測繪管理部門和20 家項目承擔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浙江省近海海洋測繪任務,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全省最新的海洋地理空間信息資源情況。
浙江省搭建了“陸海統籌”的海洋地理空間信息平臺。平臺針對海洋地理信息資源管理、開發、利用、研究與保護的需求,同已建成的省級陸域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進行了集成,并進行了系統應用服務功能的開發和完善,突出海洋地理空間特性。系統數據庫在統一測繪基準的前提下,海洋地理空間數據與陸域部分在海岸帶區域實現了有效銜接,最終形成“陸海一張圖”和統一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統,為海洋測繪管理和服務的高效化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
海上活動都需要海洋測繪保障,浙江省作為最先啟動并實現常態化開展海洋測繪的沿海省份,海洋測繪為浙江省的海洋資源開發、海洋資源調查、灣區經濟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目前,浙江省海洋測繪成果已在全省海洋功能區劃、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保護利用等方面被廣泛應用。
在服務全省海洋功能區劃上,海洋測繪成果為確定養殖、交通運輸、漁業、港口航運、礦產能源、旅游休閑娛樂、海洋保護等用海范圍提供了基礎性保障,也為實施海域綜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還為全省港口航道規劃、舟山群島新區規劃及寧波舟山港規劃提供了基礎地理空間數據。
在海洋防災減災方面,浙江省相關主管部門利用調查數據,結合海洋測繪高精度海底地形等海洋地理信息數據,建立海洋數值模型,開發了浙江省海洋災害風險調查與隱患排查、災害承災體調查成果信息平臺、浙江省海洋災害應急指揮平臺等災害防御系統,通過計算、分析,為海洋環境預報提供資料,協助做好災害防范,減少沿海地區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
海洋測繪還在海洋資源保護利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海洋測繪成果在灘涂開發利用、海島保護和漁場修復振興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海洋測繪信息為溫州市平陽縣新興產業園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測繪保障。
圍繞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海域海島海岸線(港口岸線除外)整治修復和海洋生態修復的職能,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等,海洋測繪成果將進一步發揮作用。
下一步,浙江省海洋測繪將重點圍繞灣區經濟發展、航運港口建設等需求,努力構建陸海統籌的“高度和深度基準、水上水下一體”的監測網絡,開展海洋地理信息系統線上服務,努力為全省海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國土安全提供更加全面、精準、高效的海洋測繪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