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本報記者 陳洋
春節將至,日本又將成為中國游客出境旅游的熱門目的地。每到這個時期,日本商界都會張燈結彩,打出中文歡迎標語,并準備好多項促銷措施。據日本觀光廳公布的數據,去年一年到訪日本的外國游客數突破3000萬人次,并力爭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時讓訪日游客數量達到4000萬。不過,游客增多給日本帶來的經濟利好與負面影響“光影同在”。
訪日游客數再創新高
據日本觀光廳公布的資料,2018年到日本訪問的游客為3119.2萬人,比上一年增加8.7%。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發布的《觀光白皮書2018年版》顯示,訪日外國游客在飲食行業、運輸行業、藥品和化妝品的消費比重從2013年的1.3%、1.1%、1.0%上升為2017年的3.5%、3.1%、6.5%。日本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去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關西地區的住宿業建筑總預算為157億日元(100日元約合6元人民幣),而2017年則上升至560億日元。
2018年外國游客總共在日本消費4.5萬億日元,其中中國游客的消費額占到1/3,為1.53萬億日元,比上一年增加34.1%。中國游客人數為838萬人,比上一年大漲26.9%。訪日游客給日本帶來的經濟效益僅次于電器制品、汽車和化學制品這三大出口商品,排名第四。游客主要消費為購物,總額達到1.56萬億日元,其次是住宿,為1.32萬億日元,第三為飲食費用,總額為9758億日元。此外是交通費4688億日元,和娛樂服務費1722億日元。
“觀光公害”令日本發愁
日本在享受旅游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在承受著“觀光公害”。比如游客的涌入造成許多地方賓館客房數量不足,也推升了住宿價格,讓不少出差的日本人遭遇“住宿難”。還有當地居民擔心居住環境遭到破壞,抵制日本政府去年夏天解禁民宿的政策,不滿自家附近的“街坊”開設民宿等。此外,海外觀光客的涌入讓日本一些商品出現緊缺,當地人購物也不得不排長隊,購物環境變得愈發擁擠和嘈雜。
最讓日本人感到頭痛的是游客噪音問題和個人隱私受到侵害。日本《日刊SPA》雜志本月的報道列出了因為游客太多給當地居民造成麻煩的10個景點,其中就有游人如織的東京淺草地區。當地居民抱怨附近的便利店總缺貨,幾條商店街也總是人滿為患。
日本政府多年前曾為照顧打零工的人設立簡易住宿設施,但因為外國游客越來越多,它們多被改裝成旅館。簡易住宿設施不但數量越來越少,價格也在上漲。打零工的人抱怨,過去5萬日元可以居住一個月的地方幾乎消失了。日本媒體還報道過,沖繩居民因為自駕的外國游客太多導致停車擁擠,甚至封住一個景點的道路。此外還有游客踩踏私有田地,亂扔垃圾等現象。
多管齊下尋解決良策
面對外國游客增多帶來的種種無奈,日本各界也在積極尋找辦法。《日本經濟新聞》28日報道稱,京都的錦市場去年秋天設置了以中英日韓4種語言寫明禁止邊走邊吃的告示牌,旨在保持景區干凈并防止糾紛。北海道面對外國游客租車數量快速上升的情況,在新千歲機場和旅游景點周邊的約400處臨時停車標識上加上英文的“STOP”。此外,針對民宿噪聲擾民問題,日本樂天通信開發了一款系統,能在監測到噪聲之后通過室內的平板電腦以多種語言提醒住宿者“請保持安靜”。
面對旅游業暴露的一些問題,日本《產經新聞》認為,日本政府應當注意加快提升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從今年1月7日開始,日本正式開始征收“國際觀光客稅”,凡是從日本離境并在日本逗留24小時以上的旅客,均須繳納1000日元。日本政府希望借此獲得財政來源,對旅游基礎設施進行整修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