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宜富
河北省威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北威縣054700
近幾年來棉花種植產業發展迅速,吸引了眾多農戶種植。但很多地區棉花種植期間,常常會出現施肥不當或緩苗期延長等現象,給棉花優質高產帶來重大損失。種植棉花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棉花是一種深根作物,生育期長,養分吸收多。因此,棉花的基肥要充足。一般以有機肥為主,有機、無機配合,每667 m2約需有機肥2~3 t,配施尿素3 kg、過磷酸鈣20 kg、氯化鉀10 kg。棉花的基肥要翻入土中,以滿足棉花發根的要求。
施用種肥可促進種子發芽,有利于苗期生長,尤其是在基肥用量較少時,效果更明顯。一般種肥用速效氮、磷肥,每667 m2施硫酸銨2~3 kg和過磷酸鈣4~5 kg,與腐熟的有機肥混合施用。棉花的種肥應盡量減少與種子的接觸。用營養體育苗栽培不需用種肥。營養土的配方通常可在每667 m2的苗床土中施農家肥1 500~2 000 kg、草木灰150~250 kg,在制缽前幾天翻入土中,各種肥料施用要均勻,充分與土壤拌和,避免影響種子發芽。
棉花的苗肥主要是促進莖葉和根的生長,雖然苗期吸肥少,但較敏感。棉花的苗肥要早施、輕施,即在2~3葉時,每667 m2用尿素3 kg左右對水澆施,對弱苗或補栽苗,可適當增加施肥次數,以促進棉花齊苗、壯苗。
棉花進入蕾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開始并進。施肥不足,棉株小、蕾少,缺少高產的架子;施肥過多,易引起旺長,影響生殖生長,導致蕾、鈴脫落。因此,生產上要穩施蕾施,對土壤偏砂性或山地棉花,蕾肥宜早施重施,每667 m2可用尿素2~3 kg,或用45%復混肥5~10 kg。對前期施肥充足,棉苗生長勢旺盛的棉田,應控制施肥量或不用蕾肥。

花鈴期是棉花開花結鈴最關鍵的時期,也是需肥量最大的時期。為了滿足這一時期的養分要求,花鈴肥要根據棉花的長勢和土壤情況,分3次追肥。第一次是穩施初花期,又稱“當家肥”。要看苗施用,如果棉株生長旺盛、植株高、節間稀,表明不缺肥,初花肥適當推遲施用;反之,則要提早施用。初花肥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通常每667 m2用農家肥1~2 t、磷肥10 kg、油餅10 kg,結合中耕,開溝施入土中。第二次是重施盛花肥,初花肥施后20 d左右,棉株下部已開始結鈴,此時重施追肥通常不會引起徒長,并能為棉花伏期早結桃、多結桃、減少蕾鈴脫落奠定養分基礎。一般每667 m2用尿素5 kg、磷肥7 kg、鉀肥5 kg,再加10 kg油餅效果更好。當然,對有徒長趨勢的棉田和肥沃的棉田,追肥時應少施。第三次是補施秋桃肥。秋桃肥要適時、適量,才能防止棉花早衰,爭取多結秋桃,獲得高產。如果棉株伏前桃和伏桃多,養分消耗大,植株有早衰現象,秋桃肥要早施,每667 m2施尿素3~4 kg。若前期結桃不多,土壤肥力較好,秋桃肥可少施或不施。
我國的土壤有效硼低,棉花缺硼較普遍,施硼效果顯著。硼肥施用通常可在棉花苗期到花期用0.1%~0.2%硼砂溶液連續噴2~3次即可。一般棉花容易缺鋅,建議每667 m2用1~1.3 kg鋅肥(硫酸鋅等)與有機肥一起作基肥施用,也可用0.2%鋅肥溶液在蕾期和花鈴期葉面噴施,均收到良好效果。
一般棉花種子經過機械脫短絨后,再用硫酸處理脫除種皮上的殘絨,目的是便于選種和消除表皮殘絨上的病原菌,同時種皮也受到輕度腐蝕,改善了種皮的透水性,增強了棉花種子的吸水性,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出苗,減少了種子在土壤中的滯留時間從而減輕了病菌侵染機會。據試驗,硫酸脫絨的種子比毛子發芽率提高25%~30%,田間出苗率增加15%,出苗期縮短1~2 d,且出苗整齊。
棉花種子硫酸脫絨一般在冬、春季進行,因氣溫較低,需要有加溫設備。處理時,先將初選的棉花種子放在缸盆等陶瓷容器內,在火爐上預熱至30℃左右;硫酸盛在瓦罐或鐵鍋中在火爐上加熱至110~120℃。每次脫絨棉子10 kg,需比重1.8左右的濃硫酸1.8 kg。脫絨時,將加熱的濃硫酸按定量澆灑在棉花種子上,木棒攪拌約15 min。待棉花種子變黑發亮時,取少量樣品,用水漂洗,檢查短絨是否脫凈。如已達到要求,隨即將棉花種子倒入另一缸盆中,用水沖洗2次,再移至鐵篩中用流水反復搓洗,一直洗到水色不顯黃為止。將浮在水面上的棉花種子撈出,選留下沉的黑子,攤開晾曬,作為種用種子。
曬種能促進棉花種子的后熟,增強種子內酶的活性和胚的活力,提高種皮透性和吸水能力。所以,曬種后,棉花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都能提高,還能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部分病菌,減輕棉花苗期病害。因此,為了提高種子成熟度,保證一播全苗,一般在播種前要進行曬種。
棉花曬種必須選擇晴天進行,連續曬2~3 d,曬到把種子搖動時有響聲為止。棉花曬種最好是將棉子鋪在架起來的木板或席子上,鋪4~7 cm厚攤曬,每日曬5~6 h。同時要勤翻動,使種子曬得均勻,以利出苗。

棉花的衣分表示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又稱為出絨率,通常用百分率來表示,是評定棉花品種優劣的一條重要標準。也就是皮棉占籽棉的比重。正常年份,棉花的衣分為36%~40%,也就是說,100 kg籽棉能夠加工出36~40 kg皮棉。
衣分的高低與種子表面單位面積的纖維數、纖維長短、纖維粗細成正比,與種子重量成反比。它主要受品種遺傳特性的影響,同時也受纖維發育期間的溫、光、水、肥等條件和棉鈴著生部位的影響,但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衣分高的品種可達45%左右,但對于生長期較短,成熟度不好或者品種退化的棉花,衣分率只能達到30%左右甚至更低。
目前,適應在不同區域種植的棉花品種中,經過不同工藝的加工,衣分率也不盡相同。棉花的品種、籽棉收購時水分和雜質的含量、棉花的成熟度、加工籽棉時烘干的溫度,都對棉花的衣分率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