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童
(曼谷吞武里大學〈Bangkokthonburi University〉)
對于學生而言,音樂的生動、有趣所創設的具有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場景,不僅具有吸引力,也具有豐富的感染力。在常規的音樂教學開展中,要讓音樂教學展現自身的本質和屬性,在聯系學生的知識、情感以及審美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在音樂知識的海洋中暢游。
對于教學工作者而言,我們要重視音樂教育的本質,避免將音樂教育束之高閣,給學生造成隔閡感。音樂來源于生活,所以音樂的自然屬性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在音樂課堂要賦予音樂更豐富的生命活力。我們要對音樂教育的規律進行清晰的認知,注重從教學環節中挖掘學生的興趣,全身心的融入到音樂的審美之中。同時,還要注重對音樂實踐的探索,將校內的音樂課堂延伸至校外課堂,拓寬音樂教育的實施渠道,使抽象的課堂知識與豐富的課外實踐有機的整合起來,使音樂教育不再受教材內容、教學環境的影響,使學生在自由廣闊的音樂空間,盡情地享受音樂教育的熏陶。尤其是要在音樂教學開展中,注重對傳統音樂內容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傳統音樂的風采多姿,對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進行感受和品位,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和價值。
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形式,因而這也為音樂的表達賦予了更廣泛的自由。所以,音樂教育的內容是不受地域和民族所局限的,優秀的音樂內容都可以成為音樂課堂的教學資源。因此,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需要用探索的眼光去挖掘音樂內在的魅力,發掘生活中音樂內容的色彩,讓更多生動的音樂形式走進課堂,融入學校的音樂教育。那么,如何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音樂不同的魅力呢?比如,我們可以選取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通過不同方式的敲擊產生音響,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奧妙。啟發學生通過思考和感悟,來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音樂藝術,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創造,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拓展藝術思維,創造與眾不同的音樂氛圍。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將生活用品改造成為樂器,發揮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從而活躍音樂課堂,促進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教育總是在不斷發展的,因而學生對于音樂的喜好和需求也是充滿變化的。但是,萬變不離其中,符合學生內心需求的音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永遠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具體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將學生關注的內容融入到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地展開音樂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從視覺、聽覺、感覺等全方位的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比如,可以結合國家的發展,來組織音樂教學內容,通過不同發展時期的音樂主題內容,來展現國家的發展歷程和欣欣向榮的社會形態。在學生的音樂教育中,將《東方紅》《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北京歡迎你》《國家》等展現了時代發展的經典歌曲,借助生動的教學方式呈現其深厚的思想情感和音樂主題,讓學生能夠產生與眾不同的藝術感受,從中受到思想的熏陶、情操的陶冶。
實踐是檢驗教學的主要途徑,因而為學生創造音樂實踐平臺,在藝術實踐中全面地拓展學生的素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注重校內音樂實踐平臺的構建,讓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和自信心積極地參與到校內的音樂活動中,展現學生的藝術風采。同時,還要創造條件,拓展校外實踐平臺,讓學生有更多走出去的機會,與更多具備卓越才華的音樂人才,共同學習和交流,借助更加廣闊的藝術平臺展現學校音樂教育的成果。唯有如此,才能使學校的音樂教育真正的運用到實處,才能真正地發揮音樂教育的價值。顯然,只有內外實踐平臺的積極拓展,學生才能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檢驗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逐漸地積累經驗,構建全面的素質能力。
總而言之,音樂教育的開展和實踐,要隨著時代教育的發展做出調整,在與時俱進的教學發展中,進行創新和變革。同時,要遵循音樂教育的開展規律和原則,積極地展開音樂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加開闊和廣泛的實踐平臺,使學生能夠在音樂藝術的熏陶中得到思想、情操、品格的塑造。因而,音樂教學工作者要在不斷的音樂教學實踐中,嘗試和總結不同的教學方法,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使音樂教育能夠在時代的發展中,充滿創新和變化,符合時代教育的發展,彰顯音樂教育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