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寶安區黃麻布學校 姜莉莉
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學生大多坐在教室里學習。美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成為了現代美術課堂教學的有力手段,極大地增強了美術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我突發奇想,如果帶學生走出教室,不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美術課可以怎么上呢?難道就沒有很好的教學效果嗎?于是,我大膽嘗試把一年級學生帶出教室,設計了一節沒有多媒體的室外美術課,課題為《手偶真好玩》。通過實踐,我發現走出教室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表現欲增強了。不用多媒體美術課同樣生動、有趣,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
老師帶學生走出教室,圍坐在一樓寬敞的場地中央。課堂導入環節老師邀請學生戴上紙盒手偶一起表演繪本故事《懶小豬》,學生們紛紛舉手,都想加入表演行列。參與表演的幾個學生表演欲望很強,把角色的動作、形態刻畫得唯妙唯肖!正是有了足夠的活動空間,學生們才有了展示自己表演天賦的舞臺。表演的同學樂在其中,而周圍的觀眾也看得津津有味,笑聲不絕于耳!
表演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了活動的樂趣。

表演導入課題后,根據故事的發展,講授新課環節老師首先用談話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制作大象手偶:如果把紙盒當頭部的話,還要添加些什么?學生自主發表意見,說說自己的設計想法。根據學生的提議,老師與學生合作用廢舊物品制作耳朵、鼻子、牙等器官,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制作的過程。接著,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拓寬設計形象范圍:用這些廢舊物品還可以制作哪些動物?還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

講授環節老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跟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制作的方法,使學生懂得與人合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小主人。
作業環節老師安排四個學生為一組合作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一種動物,并指導小組長做好分工:一個同學負責畫,一個同學負責剪,兩個同學負責粘貼、清理垃圾。老師引導學生巧妙地運用裝水果的網套裝飾紙盒動物,并激勵學生比比哪個小組材料運用得最有創意。
制作中,學生們在合諧的氛圍中創新思維發生碰撞,大家充分體驗到團結合作的樂趣,并獲得了共同進步。

學生小組合力制作完手偶后,每組派一名代表戴上作品站到隊伍前面展示。老師提出評價標準,先由代表自評,然后小組互評,最后老師點評。評價過程中學生們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評價過后,學生代表模仿本組做的手偶動物的跑步姿勢進行了一場田徑比賽,獲勝者由學生扮演的大象老師頒發獎牌。比賽很激烈,吶喊聲、加油聲一浪高過一浪,學生們完全沉浸在快樂的比賽活動中。當大象老師給獲勝小組頒獎時,學生的那種自豪感表露無遺。
整節課老師與學生們在民主合諧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學生們樂于表現,積極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創新與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我嘗試帶學生走出教室,收獲了不一樣的精彩!